东湖蓝藻水华原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2

东湖蓝藻水华原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杨婕 金桥

武汉市水务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14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历年来东湖蓝藻水华爆发的情况,对水华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总结了东湖蓝藻水华目前采取的防控措施,以期对下一步蓝藻水华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湖;蓝藻水华;成因;措施

引言:蓝藻爆发会严重恶化水生环境,降低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打破原有的种间平衡和系统稳态,水生态系统退化,变得更加脆弱,加速湖泊老化。东湖是武汉市第二大城中湖,也是知名生态旅游风景区,近年来东湖出现的蓝藻水华现象引起了较大关注。本文对历年来东湖蓝藻水华爆发的情况进行综述,进一步分析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并对目前采取的蓝藻水华防控措施开展论述。

1东湖浮游植物历史变化及蓝藻水华爆发情况

20世纪60年代至今,东湖的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50年代,东湖水草繁茂,水质清新,为贫营养型状态。浮游植物以甲藻和硅藻为主,两者共占浮游植物总量的60-70%,小环藻、窗纹藻等大量出现,另外,金藻和鼓藻也较为丰富。1960年代,东湖受到污染,为中营养型状态。蓝藻和绿藻大量增长,两者共占总量的50%以上,鱼腥藻、微囊藻、弓形藻、十字藻等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同时,金藻和鼓藻下降明显,直链藻有所增加并成为硅藻中的优势类群。1970年代,东湖污染加剧,为富营养型状态。蓝藻是主要优势类群,因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等水华种类大量增长,开始发生蓝藻水华。1980年代,东湖污染进一步加剧,为重度富营养化型状态。由于放养了高密度的滤食性鱼类(鲢、鳙),虽然东湖的营养盐浓度仍处在较高水平,但是蓝藻水华自1985从东湖主体水域消失后,30年来一直没有再出现过。80年代中期,蓝藻水华消失后,硅藻和体积较小的蓝藻成为优势类群,小环藻、颤藻、尖头藻等数量急增。1990年代,东湖污染还在加剧,为重度富营养化。蓝藻是主要优势类群,隐藻在秋冬季节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00年代,东湖污染仍在继续,依然为重度富营养化。绿藻、蓝藻、硅藻是优势类群,栅藻、平裂藻、针杆藻都较为常见,蓝隐藻为冬春季节的主要优势类群。

2007年,东湖子湖水果湖首次爆发蓝藻水华,但爆发规模较小。2008年,水果湖第二次爆发蓝藻水华,爆发面积达100多亩。此后,东湖硅藻和甲藻水华也时有发生,在其他子湖庙湖、后湖和喻家湖,蓝藻水华经常发生。2021年,东湖主体湖区郭郑湖在时隔30多年后暴发了较严重的蓝藻水华。2021年4月,东湖后湖、喻家湖、庙湖出现点状蓝藻水华;6月,东湖茶港至一棵树及老鼠尾至长天楼沿线呈线状分布;7月中旬,听涛景区沿岸逐渐由线状发展为带状;8月中旬,受连续降雨天气影响,湖区局部蓝藻水华再次爆发。

经过近年来的水环境整治,2022年东湖为轻度富营养化。

2、东湖蓝藻水华爆发原因初步分析

2011年以来,东湖蓝藻群落(叶绿素a)在藻类种群中一直占据优势地位,近几年呈上升趋势,表明水生态系统一直处于脆弱平衡状态,具有大面积生成的风险。专家认为,蓝藻爆发受气候条件和氮磷营养盐、浮游生物等多种因素影响,也和其独特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相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东湖蓝藻水华的主要因素有:

(1)气候环境因素。2022年武汉市出现历史性的高温干旱天气。2022年出梅以来,武汉平均累计降水量为141.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6.1%;同时,出梅以来武汉平均气温31.7℃,较常年同期偏高2.8℃,其中高温日数平均达到3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8.8天。雨水少、次数多、湿度大,正处于蓝藻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25—35度)[1],以及特殊的风向、气压等,是蓝藻爆发的客观因素。

(2)水环境因素。2018年以来,武汉市大力推进东湖水环境治理,通过采取截污控源、雨污分流、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东湖水环境治理。2000年至2022年东湖总磷的超标倍数不断下降,从最高峰的6.39(2003年)不断下降至0.14(2020年),2021-2022年又有所回升,分别为0.42、0.60。要达到不易发生的条件,总磷需降低到0.05 mg/L,这在现实中是极难实现的。据了解,近年来丹江口、梁子湖等Ⅲ类水体,也发生了蓝藻水华。

(3)水生态因素。据分析,湖泊生物群落稳定结构和水环境均可对蓝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鱼类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尤其鲢鳙鱼是蓝藻和浮游生物的天敌。滇池采取"以鱼控藻"措施后,滇池水质基本稳定在Ⅴ类水以上[2]。过去东湖采取以鱼控藻策略曾收到明显成效。前几年东湖大量打捞水草,造成苦草、菹草、野生菱角等数量减少,对氮磷营养盐的吸附作用大大降低。此外,近几年随着东湖风景区游客增多,钓鱼、捞鱼现象显著增加,也对东湖鱼类数量、种群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4外部干扰因素。东湖近期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造成对湖泊内源、水文水动力及生态系统的扰动。如两湖隧道钻探及井口工程,破坏了湖底沉积物,促使内源污染物释放,打破了上覆水间营养盐溶解平衡;水下泄通道变溢流为直排,导致庙湖富营养的水体直排入郭郑湖;沙湖水环境治理项目对湖面临时围隔,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性等。这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营养物以及蓝藻种源的迁移,可能是触动蓝藻水华发生的诱因。

3、蓝藻水华的防控措施

(1)工程措施。一是进一步提升东湖水环境,继续加大截污控源和精细化雨污分流力度;新建沙湖调蓄池及截流泵站,减少茶港闸溢流污染;改造截流闸口,排口外设置隔离围网,防止溢流污染扩散到大湖。二是实施生态补水,从武钢泵站引长江水入东湖,,推进大东湖水网江湖联通,增强水动力。三是继续消减内源污染,实施庙湖、喻家湖区域底泥清淤。

(2)生态措施。一是实施“以鱼治藻”。开展鱼类种群结构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鱼类群落管控策略,构建健康的食物链,改善湖区生态环境。二是实施“以草治藻”。利用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对污染物的强大吸附和利用能力,削减水体污染负荷,降低氮磷浓度,减少蓝藻生长的物质来源。三是维护东湖生物多样性。维持鱼、鸟、虫、草、藻等生态平衡,保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稳定性,避免过度景观化,增强水生态功能,确保湖泊健康。

3管理措施。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开展东湖蓝藻水华的预报、溯源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将蓝藻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扩散蔓延。二是强化常态化管控,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巩固治理成效,防止蓝藻水华问题反弹。三是强化科学调度,统筹好水安全和水环境、水生态,精准调度、联调联控,促进污水进厂、清水入湖。

结语本文通过综述东湖浮游植物历史变化及蓝藻水华爆发情况,系统分析了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并进一步从工程、生态、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为后续湖泊蓝藻水华爆发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文.巢湖蓝藻水华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9,2(6):2.DOI:10.32629/eep.v2i6.335.

[2]尚高成.滇池实施"以鱼控藻"项目效果调查[C]//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0[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