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2

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

曹艳

身份证号码:32072319920810182X

摘要:近年来,道路建设项目数量明显上升,促进了交通领域的进步。然而,在道路的使用过程中,如路基的不稳定、路面的不平坦等问题频繁出现,这些都对驾驶者的驾驶体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道路维护的费用也相应提高。针对此类状况,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流程,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

关键词: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对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掌控与管理极为关键,这不只是对社会经济的持久增长有所影响,同时也能保证道路的长久稳定,并确保驾驶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基础的构建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基础和道路表面的建设质量,持续优化建设技巧,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类质量问题,以提高其服务水平。

1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要点

1.1做好地质勘查工作

在处理道路基础裂痕问题时,我们需要优先进行地质调查,以确保调查报告的完整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并且清楚了解岩石的工程地质属性,以及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入研究特定土壤的工程属性,例如,软土的含水量、孔隙比、渗透性、压缩性、抗剪强度、触变性、蠕变性等;黄土的湿陷种类、湿陷等级;膨胀土随着含水量的提高所导致的土壤强度的变化等。对工程地质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持续改进设计方案,以便在最初阶段就消除质量问题。

1.2路线放样及测量控制

尽管道路基础建设技术挑战不大,但其操作过程却相当繁琐。同时,由于实际建设环境的限制,工作区域相对较小,并且容易受到周边交通流量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建设质量设定严格的技术规范,加强建设管理。首先,在实际的工程项目里,我们必须提高对于路基放样和测量的质量管理,这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工作效果。因此,建筑工人应当高度重视路线放样的关键性,明白这个步骤涵盖了从城市道路设计到建造,再到完工的整个流程,所以我们必须确保这个步骤的标准化和精确度。

1.3路基开挖

想要防止降雨引发路面积水,在挖掘路基土壤之前,工程人员需要依据地质调查报告、现场施工环境和施工时间等因素,制定排水计划,核实道路高程控制桩、边桩、路线控制桩,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排水设备,以便顺利排除施工现场的积水。按照设计规定,应该从上到下进行路基的挖掘。为减少施工成本,我们需要最大化利用路基挖掘的土方资源。在挖掘路基土方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地质,为确保施工的安全性,施工人员需要做好边坡的支撑,有效地处理这些不良地质。

1.4填料选择

选取合适填充物对于最后的建筑压实成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首选砾石、碎石、卵石和粗砂等,它们都拥有优秀的渗透能力,并且具备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经过压实处理的材料。由于粉状土壤的水稳定性较低,因此不适合使用;而黏性土壤、重粘土和经过粉碎的植物土壤的透水性相对较弱,因此在选择作为道路堤坝的填充材料时也需谨慎考虑。

1.5填筑方式

常见道路堤坝建设方式包括水平层次分布、纵向层次分布、竖向分布以及混合分布。其中,水平层次分布法是将各种性质的土壤根据横截面全宽进行水平层次分布,逐层向上填充的方式,这是道路堤坝建设最常用的方式。在地面斜坡超过12%、填充距离较短且需要从道路沟渠取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纵向分层填充法,但这可能会导致压实不够紧密的问题。在地势陡峭的深谷地区,如果地面纵坡超过12%,可以选择使用竖向填充方法。这种方法对压实的要求相当高,需要使用高效的压实设备和较小的沉降物,一次性填满道路堤的全宽。混合填充方法是将下层竖向填充和上层水平分层填充相结合的方法,在地形限制或道路堤身较高的情况下更为适用。

1.6路基碾压

在进行道路基础压实之前,建筑工作人员必须首先将道路基础表面的所有杂质清理干净,以确保道路基础表面的平坦。另外,还需要重新检查道路基础的挖掘边缘,确保所有的参数都符合道路基础的压实标准。如果道路基础的挖掘边缘的斜度过大,那么就应该使用土工钉来强化和处理道路基础的挖掘边缘。在进行道路基础挖掘的地方,应优先使用具有较强渗透性的填充物,以增强道路沟渠的渗透性;在道路基础挖掘的交叉点,应设置土壤工作棚。如果遭遇黄土道路基础,应向内侧倾斜挖掘阶梯,并且需要特别关注此地的土壤含水量,如果含水量过高,可以使用加石的方式来减少含水量;相反,可以使用加水的方式来增加含水量。

2道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科学编制施工方案

施工过程主要基于施工计划进行,如果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道路基础和路面的施工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我们需要深度研究施工现场的状况,详尽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以制定出适宜且科学的计划。同时,我们需要详细规划方案,明确各个工序的施工技术和交叉作业项目的施工方法等,以便为正式施工提供有效的指导。

2.2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对道路基础和路面施工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各种材料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购买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评估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等因素,并从材料的价格、质量和性能等多个方面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购买者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科学地规划购买方案,并严格控制各种物料的质量。在材料入场环节,需对材料种类、外观、数量等进行仔细检查,且落实抽样检查制度。在进行抽查时,如果发现有问题,必须立刻更换材料,以防止对正常的建筑活动产生干扰。

2.3控制工序交接质量

因为道路基础和路面施工步骤众多,如果不严格管理每个步骤的交接质量,道路基础和路面的总体施工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通过建立工序交接质量控制机制,我们不仅能有效地连接相邻的施工步骤,还能及时发现并修正上一步骤的质量问题。在执行过程中,两个工序的负责人需要对建筑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在确认没有问题后,下一个工序才能启动。

2.4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在开始进行道路基础和表面施工之前,我们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详细解释各个施工步骤的技术和关键点,帮助他们明确每个步骤的质量准则,以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同时,我们需要明确质量控制的责任,对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进行明确,并督促他们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规定进行施工。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那么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样所有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就会得到提高。

2.5优化道路路基质量控制制度

构建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以保障道路基础设施工程流程的标准化和精确度。但是,因为缺少相应的标准文档,许多相关公司无法提供这些标准,从而使得道路基础设施工程人员不能严格遵循相关规则。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建筑项目的需求也逐渐提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优化。然而,由于部分地区的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很大的差异,许多标准的实用性还有待提高,一些建筑规则也不能满足真实的需求,因此,相应的设计规则也需要适时进行修订。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公共交通系统的进步离不开路基工程的关键贡献,其稳定性和耐用性对于保障公共交通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为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质量规范,优化路基排水系统,精确掌握施工细节,并运用多种质量管理方法,以实现最优的施工效果,保证道路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推动我国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祥.道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34)

[2]孟瑶;李雨泽.城市道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初探[J].黑龙江科学,2021,12(16)

[3]包金龙.道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标准化,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