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3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的效果分析

周利玲

当阳市中医医院  湖北当阳   444100

[摘要]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心下痞满、倦怠乏力、呕恶纳呆、水谷不消、便溏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半夏泻心汤加减应用于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糖水平,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加减;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中医症状积分;血糖指标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其中,以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约占总人数的90%以上[1]。糖尿病患者需终身服药治疗。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应用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并不理想,血糖控制效果不佳。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中医认为,中医认为,人体中焦脾胃有升清降浊之功,合水谷之运化,若中焦虚弱,脾胃升降之功可出现障碍,引起水谷不消,中焦失司,气机失衡,最终引发消渴病。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中,脾虚胃滞证患者占比较高。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以调节脾胃功能为主,半夏泻心汤是中医经典药方,在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方面效果理想[2-3]。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6-67岁,平均年龄(61.06±1.0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9±0.1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55-67岁,平均年龄(61.026±0.99)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2.09±0.10)年。以上统计学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临床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证型为脾虚胃滞证,症候表现为心下痞满、倦怠乏力、呕恶纳呆、水谷不消、便溏。2)意识清醒。3)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2)过敏体质。3)精神疾病,意识障碍。

1.3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行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药物为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生产企业:北京利龄恒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国药准字H11021560,规格:0.25g*48s),用法:每日餐前0.5h服用,每次服0.25g,共治疗3个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党参 15g,黄芩、法半夏、黄连、干姜各10g,炙甘草 9g,大枣 6枚。随症加减。对于善太息者,上方中加入白芍、北柴胡各10g;对于呕吐者,上方中加入紫苏梗、旋覆花各10g;对于气短乏力者,上方中加入生黄芪、炒白术各15g;对于便溏者,上方中干姜改为生姜,同时加入30g的生薏米。方中药物加入至清水中煎煮,取汁300ml,每次服150ml,每日1剂(2次),共治疗3个月。

1.4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良好,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有效: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较好,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89%。无效: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70%。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包括心下痞满、倦怠乏力、呕恶纳呆、水谷不消、便溏,以5分法计分,得分越高,相应症状越严重[4]。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行LSD-t检验,组内比较行单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用秩和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Fisher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n=40)

19(47.50)

14(35.00)

7(17.50)

33(82.50)

观察组(n=40)

25(62.50)

14(35.00)

1(2.50)

39(97.50)

χ2

4.437

P值

0.045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下痞满、倦怠乏力、呕恶纳呆、水谷不消、便溏积分对比,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下痞满、倦怠乏力、呕恶纳呆、水谷不消、便溏积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下痞满、倦怠乏力、呕恶纳呆、水谷不消、便溏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x±s)

组别

时间

心下痞满

倦怠乏力

呕恶纳呆

水谷不消

便溏

对照组(n=40)

治疗前

4.01±0.12

3.59±0.16

3.26±0.31

3.65±0.28

3.67±0.16

治疗后

2.42±0.32

2.01±0.19

1.98±0.23

2.01±0.36

1.65±0.20

观察组(n=40)

治疗前

4.04±0.10

3.60±0.18

3.29±0.30

3.66±0.30

3.68±0.18

治疗后

1.04±0.12

1.20±0.26

1.20±0.26

1.09±0.30

1.12±0.13

t/p对照组(治疗前后)

29.424/<0.001

40.229/<0.001

20.972/<0.001

22.743/<0.001

49.880/<0.001

t/p观察组(治疗前后)

121.466/<0.001

48.000/<0.001

33.296/<0.001

38.311/<0.001

72.920/<0.001

t/p组间值(治疗前)

1.215/0.228

0.263/0.794

0.440/0.661

0.154/0.878

0.263/0.794

t/p组间值(治疗后)

25.538/<0.001

15.908/<0.001

14.221/<0.001

12.417/<0.001

14.052/<0.001

2.3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P>0.05。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x±s)

组别

时间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对照组(n=40)

治疗前

9.20±0.46

13.02±1.06

8.96±0.22

治疗后

7.21±0.34

8.34±1.20

6.98±0.18

观察组(n=40)

治疗前

9.18±0.47

13.05±1.04

8.98±0.23

治疗后

6.25±0.39

7.02±0.96

6.67±0.18

t/p对照组(治疗前后)

22.003/<0.001

18.486/<0.001

44.054/<0.001

t/p观察组(治疗前后)

30.342/<0.001

26.945/<0.001

50.023/<0.001

t/p组间值(治疗前)

0.192/0.848

0.128/0.899

0.397/0.492

t/p组间值(治疗后)

11.735/<0.001

5.433/<0.001

7.702/<0.00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障碍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疾病。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5-6]。在糖尿病患者中,以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一经确诊,患者需终身服药。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以二甲双胍为主,以降低肝脏内糖原的合成量,减少内源性葡萄糖的生成量,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但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易引发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服用依从性[7-8]

近年来,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中医将2型糖尿病归为消渴病范畴,认为此病发生与脾胃升降失调、水谷不消等有关,脾虚胃滞证是此病的主要证型。针对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患者,常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此方可开宣升降、调和寒热,使水谷之精渗入周身。半夏泻心汤中的法半夏为君药,可祛满燥湿、祛痰消痞。将君药与干姜配伍,可正胃、止呕、驱寒。黄芩、黄连为方中臣药,可祛除肠经内湿浊之气,并可驱寒清热,明显缓解由脾虚胃滞引起的浊气不降党参、大枣、炙甘草属于补益脾肾的常用药,可补充益气[9-10]。干姜可驱寒辛温,并可止呕降逆。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中黄芩、黄连的有效成分可激活受体 γ,强化降糖药的效果;干姜、 柴胡等有助于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期间,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实际病情,对方中药物加减,可保障治疗的针对性,充分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保障患者血糖控制效果[11]

本研究结果证实,将半夏泻心汤加减应用于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糖水平,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姜芬,王春琴,薛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的效果和对患者血糖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0(12):345-346.

[2]王丽萍.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的效果及对血糖的影响观察[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21,18(8):22.

[3]张谢稍,邓玫,谭碧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4):211-213.

[4]倪静,徐希坤,宋萍.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滞证)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其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水平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8):20-23.

[5]汤爱玲,廖莉,彭启安.半夏泻心汤加减结合消渴贴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23,45(3):32-34.

[6]孟令夫.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的临床效果及对HbA1c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6):189-191.

[7]姜芬,王春琴,薛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的效果和对患者血糖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0(12):345-346.

[8]刘瑜,倪青.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滞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24):32-34.

[9]陈广洲.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滞证消渴病的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1):26-29.

[10]吴昌彬,余月玲.半夏泻心汤治疗脾弱胃强证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12):37-39.

[11]王婷.半夏泻心汤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对脾弱胃强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2,20(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