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协调建筑师工作重点及方法——以“深超总中国电子大厦项目”实践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浅谈协调建筑师工作重点及方法——以“深超总中国电子大厦项目”实践为例

于永强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518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建筑工程建筑师负责制的要求越发明确,建设方也往往在合同中要求派驻执行建筑师或者协调建筑师驻场以保证项目从设计到施工高效高质的推进落地。

本文从 “中国电子大厦”项目协调建筑师的实践出发,基于工作中的问题总结提出了风险管控、决策效率、彰显价值、提升质量、提供支撑五个协调建筑师工作中的重点,并针对问题提出从管控机制、沟通机制、管控流程、知识体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提升建设设计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设计;协调建筑师;设计管控;解决方案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社会对城市乃至建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而这也要求建筑师在工程项目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建设方也越来越倾向于与设计单位采用执行建筑师模式或者签订设计总承包合同,虽然两种方式在工作内容上有所差异,但目的都是业主方为实现项目的高质高效建设所采取的方法[1]。然而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协调建筑师参与其中。

中国电子大厦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临海位置,南侧为滨海大道,东侧为深湾四路,西侧为深湾支二路,北侧为白石支四街,项目用地面积2.7万㎡,总建筑面积约20万㎡,其中地上16万㎡,地下4万㎡,包括办公、文化设施、酒店以及商业等功能,未来将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总部所在。

图 1 中国电子大厦概貌

1.协调建筑师的工作重点

好的方案设计不但要关注理念、策略和空间营造,而且要协同好各专业的工作,达到较高的完成度,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具体执行者,这就是协调建筑师的由来[2]。在该项目中,我院作为主要设计及顾问咨询单位之一,参与了从方案设计到施工配合的实践,作者作为协调建筑师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探讨,总结为以下几点:

1.1 风险管控

业主往往比较缺乏工程经验,即使是代建单位,其设计部门对于工程的经验也较为有限,这使得业主在产品阶段缺乏决策支撑以及决策风险告知。作为协调建筑师在这时需跟业主进行前置性的沟通,将风险提前告知业主,从而协助业主做出更精准的决策或者提前进行相关准备规避风险。

在中国电子大厦项目中代建方工期在合同中有明确要求,所以在方案还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业主选择了施工速度相对比较快,同时未来方案调整的灵活性相对比较大的结构选型方案。此外,方案的造型特点以及各种荷载的预留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本项目相较于通常同类型项目的用钢量偏大,业主成本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虽然在对结构的复杂情况予以说明并进一步优化结构方案后,最终通过了成本部门的审查,但这个案例也让我们反思,如果在业主决策之初就将可能的后果提前告知,是否就可以帮助业主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1.2 决策效率

业主内部通常分了很多军种,一般地产公司就有设计、商办、产城、成本、工程等等,而设计下还有建筑、结构、机电、景观、室内、幕墙等细分专业,此外还有政府部门、其他分包顾问单位,可以说每个部分都有各自思考的逻辑和诉求。以往我们做设计或设计总包可能仅仅只需要协调院内建筑、水暖电等专业,更多的是个技术工作,而在协调建筑师的角度,从业主的需求重新审视项目管控,会发现在项目中关注各方诉求并积极寻求解决策略才是提高项目决策效率的关键。

同样是以中国电子大厦项目为例,受条件限制需在地面上设置一个8㎡柴油发电机房进风口。业主景观、商管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都对进风口位置表示反对,施工图团队从规范角度考虑也表示无法取消,多方因此僵持多日。

作为协调建筑师通过组织协调会,发现问题其实并不是难以调和。商管和景观在了解建筑强制性的需求,方案保证了商业在首层最大商业价值的情况下,最终达成了将进风口调整至不影响商业界面的立面位置。这种案例在工程中不胜枚举,但是管中窥豹,协调建筑师的另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充分搜集和整理各方诉求,并从中找出各方可以接受的方案,提高决策效率,推动项目的快速推进。

1.3 彰显价值

业主对于项目的要求一般是基础的,协调建筑师需在项目中从业主的角度出发,主动向前一步,发挥设计院经验优势,积极配合为项目增值,提升业主对设计团队的评价。

中国电子大厦项目的主要人流是从地下二层北侧到达,所以方案在场地中间设计了一个二层的下沉广场,但是下沉广场的上方有一条市政道路通过。按深标要求,市政道路需覆土3-4米,加上结构高度,下方空间净高仅有6米左右,同时负一层商业及后勤通道也无法环通,无论是在空间体验上还是功能使用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设计方考虑到整个超总东南象限的市政设计是慢于中国电子大厦项目的,在客观上有条件对市政条件进行调整。同时基于以往的项目经验,将市政道路优化为桥梁的结构并不会影响整个片区的市政管网,这一构想的提出得到了业主认同。后由业主牵头,协调外部顾问团队以及院内建筑、结构、水电等专业,共同促成了将原本4米覆土市政道路在下沉广场区域优化为桥梁结构,实现南北地块负一层从不能通行到商业连通,保留了完整的下沉广场空间,为业主实现了项目价值的提升,设计团队也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

图 2下沉广场调整前后效果对比

1.4 提升质量

对于业主来说,时间就是效益,所以通常项目进度计划都会安排的比较紧凑,有时还会有穿插设计的情况出现,但是业主对于图纸质量的要求并不会因为非常规出图的情况而降低。要改善这一现象,一方面需要在前期跟业主进行计划的合理化沟通,另一方面则需要协调建筑师统筹多团队多专业的协同设计,以此保障方案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在中国电子大厦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由于电梯厂家条件的改变,建筑专业内部审图发现了地下商业卫生间净高不满足相应级配标准并对图纸进行了调整,但是由于内部协同不到位,结构和机电专业的图纸没有协同调整,直到施工图交底时才发现这个问题。

从业主的角度,净高不满足要求不仅仅是空间品质的问题,反映的是对项目管控的缺失,直接关系到对业主相关设计人员工作优劣的评价,如果是施工后发现这个问题则还会对设计人员进行追责。因此,如何有效的加强多专业协同,完善审图机制,保障输出成果质量也是衡量协调建筑师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

1.5 提供支撑

最后一个要提的是对能力的输出。通常我们面对的业主如非专业地产开发商一般都比较欠缺建筑专业素养,即使是地产公司也有其不擅长的领域。所以业主有时会因为缺少经验支撑难以进行决策。这时协调建筑师可以整合设计团队自身专业特长,给予业主一定的支持从而推动项目。

中国电子大厦项目的整个设计阶段,为协助业主对项目的快速决策先后完成了22项专题研究,在产品方向、产品交付、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对业主进行了支持,也得到了业主较好的反馈。

2. 协调建筑师工作方法思考

针对协调建筑师工作中的重点,作者通过中国电子大厦项目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对项目设计管控中带来一点启发。

2.1 精细管控机制

在项目之初与业主共同协商明确项目工程计划,列出较为详细的工作事项,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日、周、月三级计划跟踪执行和复盘检查的管理体系,通过这些管理工具协助梳理拆解复杂任务,把控管理精度。使每个任务可以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的日期,从而控制项目节点。

2.2 高效沟通机制

建立项目例会机制,可与业主方管理机制进行嵌套,通过业主决策会、设计管理周例会、生产计划周例会三个会议为抓手,拉通业主需求、解决技术问题、提升产品质量、跟踪设计进度,同时协同项目秘书做好会议纪要归档,保障回顾有据可查。

图 3 以三个会议为抓手

2.3 科学管控流程

由于个人能力经验的差异,协调建筑师对于项目的把控能力也参差不齐,设计团队需通过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项目控制流程,明确各设计阶段重要节点及需重点关注事项,使执行或者协调建筑师在项目之初制定计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把控过程中有参照系,可以迅速的知道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跟进,哪些环节滞后需要加快进度[3]

2.4 完善知识体系

把控好一个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是海量的,一方面协调建筑师应积极学习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相关知识,了解各方核心关注与难点,才能更好的协同各设计单位及业主;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推动从设计团队层面搭建平台,建立和完善知识库,以便对设计协调人员给予有力的支持。

除此之外,项目管控还可以从人员、成本、工具等多个角度进行精细化管理,无论从何角度,其目的都是提升设计管理和工程质量。

结语

随着工程项目多专业乃至跨专业融合协同的趋势,协调建筑师的作用越发成为工程项目能否高质高效落地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在现阶段实际情况下,如何使设计管控更具有操作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是建筑师一直在尝试解答的问题。在中国电子大厦项目的实践中,我院整理汇总了一套协调建筑师设计管控流程机制,为项目的推进提供协助。无论是对于工作重点的总结还是对于工作方法的思考,都旨在通过此类实践,为协调建筑师提升项目管控能力,为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蒋惠.执行建筑师模式下设计与项目管理的思考[J].建筑科技,2020,4(02):6-8.

[2]王建国,孟建民.院士观点:城市总设计师工作的缘起、特征与展望[J].建筑技艺,2021,27(03):7.

[3]邸军棉.建筑设计项目过程管控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8):58.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1908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