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

袁明江

四川省通江县至诚职业中学  636733

摘要: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为重要。因此,“核心素养”一词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我国将其定义为“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就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我国在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正式提出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美术表现、文化理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作为高中美术的必修内容,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加强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从多角度出发培育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

引言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可理解为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鉴赏美与表达美的过程中,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鉴赏是鉴定和欣赏艺术的活动,也指感受、理解、批判艺术形象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能发挥美术学科在新时代的育人功能,助力学生成长、进步。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四大维度。教师应明确培养目标,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探索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1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1.1增强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所谓图像识读是指“对艺术作品、图片等视觉符号的识别和解读”。在读图时代下,图片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各科学习中我们就需要接触大量图片,无论是语文的读图写作还是数学的看图解题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素养。视觉性是美术最基本的特性,图像识读素养也是美术最基本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和解读能力有重要作用。通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对图像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特征进行整体感受,理解图像的深层含义和内在意蕴,从而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1.2强化艺术感知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是培养高中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强化其艺术感知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即对各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形象、情感、思想进行认知和感受的能力。教师开展美术鉴赏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美术知识,了解作品中不同意象的特征,领会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利用多重感官感知美术作品,形成良好的艺术通感,继而使学生产生有关美术鉴赏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素养。

1.3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和理解艺术作品、美术现象和美术观念,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新课标强调要求在文化理解的层次上进行艺术鉴赏。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还应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中外艺术差异背后蕴藏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文化包容”和“文化理解”的素养,而不是单纯走马观花式地欣赏。

1.4激发创意表达兴趣

创意表达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牟晓青在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美术中国画鉴赏课程时提出,在高中美术国画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画作,使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由此可见,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创意表达的兴趣,了解艺术表现特征,使其有个性地创造艺术作品,将创意表达能力应用于不同领域。

2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策略

2.1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高中美术教学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基于兴趣的,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去主动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使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2促进教育科技相融合,优化美术鉴赏课堂

如今,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日益紧密,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美术本身就具备较强的视觉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视听环境,充实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的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具备直接观赏条件的艺术作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呈现画面细节内容,为学生鉴赏艺术作品提供便利条件。

2.3分析艺术内涵,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对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进行分析,有助于从不同文化的角度认识艺术。在鉴赏艺术作品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艺术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进而将行之有效的鉴赏方法迁移到鉴赏其他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艺术内涵的分析,提示学生关注艺术特色,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

2.4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广袤的天地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而生活是艺术的重要来源地,也是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积累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来带动学生进行美术思考,激发学生产生审美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在下雨天播放轻音乐,再搭配窗外的雨景,创造良好的课堂意境与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再进行美术创作,良好的美术课堂氛围能带动学生涌现创作思维,进而产生思考。另外,生活中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教师要带领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及时收集生活中的各项材料,对有用的材料进行整合,再加之自身的奇思妙想,落实于实践,将这些东西进行整合叠加,再次应用于生活;学生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材料与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果核、树叶等进行结合,进行拼画剪接,或是多种材料的结合组成有趣的物品,摆放在家中作装饰。生活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引导学生提高美术动手操作能力。

2.5结合美术实践创新,深化学生鉴赏体验

过去,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于注重文史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要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渗透五大核心素养,美术鉴赏教学中本身就渗透了对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高中美术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意实践、美术表现素养的形成。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经典绘画作品进行再创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如剪纸、年画,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动手体验,加强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结合美术实践创新,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美术欣赏素养的展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和创意实践素养,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结语

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核心素养引领下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内涵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牟晓青.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情境式教学目标初探——以中国画鉴赏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19):103-104,107.

[2]米秀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深度学习课堂研究[J].教师,2021(2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