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向

赵凯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市

摘要:新时代要求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道路上,必须坚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各大院校应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使之更加完善。同时,要重视对中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入研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通过“课程思政”的学习过程解决学生的问题,将学生的个人经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扎根实践,培养出一批真正堪当社会实践大用的人。基于此,本文后续就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向展开相关探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实然困境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将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并驾齐驱。如何将政策声明中关于课程思政教育的理想化表述落实到院校具体可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课程思政”不再是一个模糊的大标签,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源于良好的愿望,为避免成为“空转”和“虚转”,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审视实践演进的逻辑和产生的问题,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作出前瞻性思考。

1“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正在我国院校全面推进。简单地说,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理论课,而是扩展到其他学科。然而,其他主题并没有直接呈现,因此需要进行探索。在挖掘过程中,思政教育政策应发挥引导作用,确保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效地为思政教育服务。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4年起,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开展了“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在通识教育中,开设了由著名教师主讲国家建设和发展成就的“中国系列”课程,不断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是贯彻落实全国院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实践探索,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为我国思政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借鉴和指导。努力推动院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至此,全国各地院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成为新时代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因“课程思政”处于刚起步阶段,在实践探索中存在诸多困境,有待进一步改进。

2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实然困境

2.1 认识层面存在偏差

中职院校的任务和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将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为中职教育的唯一目标,认为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就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赢得发展机会。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无论是顶层设计、专业课教师还是学生,都缺乏对课程思政方面的认同。顶层设计一般侧重于学生对教学计划专业技能的掌握,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而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相对较弱。专业课教师缺乏对协同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认为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思政教育仅仅是思政课的内容,忽视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大多数中职生认为,学好一项技能是未来继续教育和就业的首要任务,课程思政不能满足自己今天立足社会的需求,甚至会增加他们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对课程思政学习的积极性较低,认同感不足。

2.2 教师综合素养不足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建设的进度。作为思政教育内容在教学中的嵌入和拓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将思政教育属性融入教学的手段。具体来说,程教师至少需要具备三种能:第一,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前提。教师不仅要构建专业知识体系,还要培养一定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第二,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这是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基础。程教师要保持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第三,掌握一些思政教育的教学技巧,是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工作的现实保障。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全面了解院校思政教育的规律。然而,在课程思政实践中,许多教师受到发展环境、个人成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三方面的能力均存在一定短板。首先,教师接受的是专业教育,他们大多都没有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学习,理论储存天然不足。其次,教学注重传授专业知识,边缘化思政教育内容,使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教学技巧难以发挥。

3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应然路向

3.1 强化课程思政的认同感

职业学校必须首先认识到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概念。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不仅是技能出众的人才,也是有理想、有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在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目的是创造“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2]。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顶层设计入手,统一思想,明确主体责任,改革学生教学大纲,更新教学资源,科学地将思政教育内容纳入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各级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建设计划和师资评估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课程思政的建设,引导专业课程教师转变思维,增强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实现专业课程由单一的知识技能教学向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同步的多维教育机制转变,最终实现德育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作为课程中思政教育的主要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同感。

3.2 注重教师综合素养培育

第一,教师应认识到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必然趋势,充分认识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的重要价值,积极承担思政教育在课程中的责任,以推动课程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行自我完善。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政知识体系,拓宽思政视野,不断尝试新的课程思政理念、方法和模式,与其他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有效的经验分享,以便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课程思政能力。同时,教师要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建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规范自身言行,培养和感染学生高尚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优秀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二,中职应加强师资培训[3]。职业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定期开展以提高专业能力和思政能力为主题的培训。基于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此外,职业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人才交流,邀请企业有经验、有技能的员工与校园教职员工分享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并且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学习交流的机会。

结束语

综上,作为“课程思政”的主战场之一,中职院校广泛推行“全面教育”理念。中职院校要不断创新“课中思政”教育理念,加强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课程中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改变以往教育模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整合和提升,加强对学生各领域的教育,真正把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思政教育的实处,使中职院校的建设“格局”打开,培养一批真正出色的社会主义人才。

参考文献:

[1] 万文艳,王丽娜.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内涵解析及实践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0(10):66-69.

[2] 李小燕.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促进中职学校思政课堂有效开展[J].现代职业教育,2020(38):22-23.

[3] 郑长青.新时代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4):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