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

杜华荣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摘要】目的:以锁骨骨折患者为对象,以手术为治疗方式,探究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应用效果。方法: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数量:96,病情:锁骨骨折,治疗方式:手术。simple randomization分对照/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效果。结果:疼痛情况评分,观察组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较低(P<0.05)。麻醉效果,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能缓解锁骨骨折手术患者疼痛,较为安全,麻醉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麻醉;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形式,多发生于车祸、高空坠落、打架等过程中。发病后,患者疼痛感明显、行动受限、可见肿胀等症状[1]。手术治疗是锁骨骨折的常见治疗方式,能帮助患者恢复受损、错位的骨骼,减轻患者疼痛感,恢复患者正常行动能力。手术期间需要对患者麻醉处理,且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对麻醉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已经不能符合患者对麻醉的需求。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能弥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中的不足之处。基于此,研究分析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数量:96,病情:锁骨骨折,治疗方式:手术。simple randomization分对照/观察组。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2-60岁,均值(41.25±2.41)岁,高空坠落、车祸、打架因素引起的锁骨骨折数量分别为18、17、13例。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2-59岁,均值(41.58±2.30)岁,高空坠落、车祸、打架因素引起的锁骨骨折数量分别为19、16、13例。组间(P>0.05),可比。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锁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②患者同意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符合医学伦理标准。④主动依从,接受麻醉。

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②精神疾病,认知障碍。③依从度低。④存在血小板凝聚异常疾病,无法接受手术治疗。⑤伴有重症心脏、肾脏等脏器疾病,影响手术与麻醉工作开展。

1.2方法

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前30min使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81),肌肉注射,0.1g。

对照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穿刺位置:肌间沟、第六颈椎凸面。关注患者手部、肘部状况,一旦异常产生,使用盐酸罗帕卡因注射液(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325),注射,10ml。

观察组: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穿刺位置:肌间沟顶点的斜角肌、中角肌、前角肌。关注患者肩部状况,一旦异常发生,使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487),注射,20ml。于患者横突颈C4深丛位置阻滞麻醉。注射罗哌卡因,分别在进针触及骨感,未见脑脊液与血液后注射7ml,退针至颈阔肌筋膜直至胸锁乳突肌后缘位置注射8ml。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麻醉前、麻醉后,VAS评分,0-10分,分值低则代表疼痛不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毒性反应、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疼痛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睁眼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所用软件:SPSS 25.0。计量(疼痛情况、麻醉效果)(±s)表示,t检验,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有意义。

2.结果

2.1疼痛情况

疼痛情况:观察组麻醉前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疼痛情况 (±s,分)

组别

例数

麻醉前

麻醉后

对照组

48

4.85±1.04

4.52±0.20

观察组

48

4.76±1.05

3.04±0.11

t

-

0.422

44.922

p

-

0.674

0.000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总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14.58%(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毒性反应

喉返神经阻滞

膈神经阻滞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8

1(2.08)

3(6.25)

3(6.25)

7(14.58)

观察组

48

0(0.00)

1(2.08)

0(0.00)

1(2.08)

χ2

-

-

-

-

4.909

P

-

-

-

-

0.027

2.3麻醉效果

麻醉效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麻醉效果(±s)

组别

例数

疼痛消失时间(s)

睫毛反射消失时间(s)

睁眼时间(min)

对照组

48

95.55±6.71

69.71±5.21

4.56±1.71

观察组

48

68.11±5.24

48.20±3.51

2.30±1.58

t

-

22.330

23.722

6.725

p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锁骨骨折病情较为危急,患者发病较为突然,患者疼痛感较为明显,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也较大,若不能及时干预,则可能导致患者残疾[2]。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手术效果与手术期间感受,是当前患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常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下,麻醉所需时间较短,操作简便,且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生理产生的影响较小。但该麻醉方式下药效作用时间相对较短,若需要延长麻醉时间或增强麻醉效果,就需要为患者适当增加麻醉药物应用量。该干预措施下,有可能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的风险性。故临床医护工作人员应为患者积极寻找有效的麻醉措施。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是对常规麻醉方式的优化,能直接将麻醉药物作用于患者斜角肌间沟,对患者上臂、锁骨、肩部等位置均产生麻醉效果。故该麻醉方式下,麻醉药物作用时间较长,能提升患者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升患者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后患者疼痛感评分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麻醉效果方面各项时间均较短。说明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方式对患者能产生积极作用。该研究结果与顾文义,陆群英,陈卫[3]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干预下,麻醉药物的注射位置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存在差异性,该麻醉方式下麻药能直接作用于患者C3-5脊神经周围,在麻醉药物扩散后,能对患者颈丛起到较佳的麻醉效果。同时,麻醉干预后,还能对患者主干与神经上干起到神经阻滞作用,满足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麻醉需求。且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方式下,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程度,减轻患者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感,让患者肌肉始终处于松弛状态,进而有效规避患者麻醉过程中的风险性。

综上所述,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实行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能减轻患者术中与术后疼痛感,能减少患者不安全因素,减少患者麻醉起效所需时间,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闫志强,贺勇.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8):82-84. 

[2]刘文祎. 高位肌间沟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用于老年锁骨骨折麻醉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07-110.

[3]顾文义,陆群英,陈卫,等. 高位肌间沟加颈深浅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 的麻醉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