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师生冲突成因分析及化解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5
/ 2

中职师生冲突成因分析及化解策略分析

李娜

太原市财贸学校

师生矛盾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只要存在着师生关系,就一定存在着师生矛盾。相对于一般社会矛盾而言,师生矛盾限于具有独立意志能力的成人与还待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未成年人之间,矛盾双方虽然在权利能力上具有法律规定的平等地位,但由于年龄、能力、阅历、学识、所处社会环境、地位以至思维方式、情感、个性等都有所不同,他们观察同一事物或问题的角度自然发生差异;他们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就不可能一致。这种分歧发展到一定阶段,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大,矛盾激化了,就会上升为冲突。特别是在一些生源素质较低的学校,师生冲突越来越多,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冲突,培育和谐师生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一、师生冲突的成因分析

师生冲突是师生双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中职学校学生一般成绩差、行为习惯差,长期以来受教师、家长的指责、批评,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同时经常与社会闲杂人员接触,不良习气比较多。教师长期与这样的学生接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心灵,变得易发怒,因此冲突的诱发因素比较多。

(一)家庭、社会因素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学生的生长环境已变得日趋复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不复存在,家庭对子女的多层管理不断弱化,多子女间的相互竞争、监督也不复存在;其次是婚姻的脆弱给子女带来巨大心灵伤害,尤其是很多离异的家长放弃甚至拒绝对子女的管理,这也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诸如:消极、颓丧、自暴自弃或者是偏激、逆反等不良情绪。尤其是中职学生,家庭的不稳定和离异率,相对是比较高的!第三: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文化娱乐以及媒体内容的良莠不齐等,都会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学生的思想和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个体原因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大部分是处于中下层面的学生。在经历了层层筛选和数重淘汰以后,他们的心态难免会失衡;他们的性格难免会有偏激;他们与整个社会的力量,包括学校的教育,都会有不协调甚至抵触的情绪。

1、逆反情绪

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过不太成功的学习经历和不受关注的成长体验。使他们的内心深处滋生出对外界的本能的抵触和反抗情绪。一旦这种情绪伴随着人的行为举止,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就形成比较稳定的消极的心理倾向——逆反情绪。当这种逆反情绪带入新环境当中,往往就表现为对学校的一切教育的冷漠、消极、甚至是公然对抗等等。由于情绪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它便会形成诱发师生冲突主要原因之一。

2、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好

有些学生既缺乏基本学习能力,又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羞耻心,当他们违纪违规受到教师批评时,随意顶撞;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和教师发生冲突。有一小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缺少家庭的温暖、关怀,长期与社会上的小混混在一起,或者是加入了社会上的不法帮派,自以为有了靠山,不把教师、学生放在眼里,随意顶撞,甚至威胁、殴打老师。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1、过激言行

如果教师的语言、行为过于简单粗暴,不讲科学和民主,极易造成学生的反感和不满。当学生的不满得不到及时的疏通和释放时,就会形成对某个教师比较固定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思维惯性和条件反射。哪怕是该教师采取的是合理化建议或者善意的点拨时,学生也会置之不理。师生之间的对立冲突,就很难避免了。

2、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教育手段、方法、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了解学生应该成为教师施行教育行为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善于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甚至孤立、排斥学生,教师一味高高在上,唯我独尊;那么,任何的教育手段和措施都是无的放失,寸步难行。只有真正地去了解学生,才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有细致入微的了解,才能理解、体谅学生的心态;才能赢得与学生的和谐相处和双赢。

3、动辄“传唤”家长

动辄“传唤”家长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请家长来的本意是想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但不少时候却适得其反。家长在这种场合进退维谷,常常严厉训斥孩子。那些受了训斥、打骂的孩子自然要把账记在老师身上,对老师不但怀恨,而且怀有戒心。继而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致使师生之间无法沟通。而这种对立情绪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就会使学生厌恶学校、厌恶老师、厌恶学习,变得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二、师生冲突的化解策略分析

(一)换位思考策略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标准来衡量与判断学生的行为表现,事实上,教师自己不犯的错误,不一定学生就不犯。如果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去换位思考,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体会他犯错的心情和诱因,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问题,引导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方式就更加合理有效。

(二)握好教育时机的策略

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时机的把握和调控也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避免在学生情绪低迷或者暴躁等反常情绪体验下,对其开展教育。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语言的艺术。多用委婉、真诚、善意的口吻,忌用指责、生硬、冷漠或者说教的语气,使之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教育效果。其次,教师也要充分运用体态语言的优势,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之间应尽显对学生的真诚和关心;另外,教师还必须善于调控自身的情绪。应以积极、开朗的情绪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在受教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种良好的情绪体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灵活应变策略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即使是同样的问题,如果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跟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谈话时,可先作批评,表明老师对学生所犯问题的态度,以此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及其严重性。待学生认清问题以后,再用期盼和鼓励,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于内心较为敏感、多思、脆弱、自尊心特强的学生,以及随时准备与老师“大声呵斥”相对抗的学生,先用愉快的事情与学生作温情的谈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其的关爱与期望,然后在友好的氛围中切入到实质问题,通过老师严厉的话语,让学生在老师的“爱”与“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尊重学生,刚柔相济策略

在教育学生时,要刚柔相济。如果说刚是力度的象征,那么,柔则起着缓冲的作用,它让一定的能量释放变慢,让师生矛盾软着陆。因为,在学生“刚”的时候,即他冲动的时候,他会什么都不顾,待他冷静后,你再发起反功,就可以把失去的阵地夺回来,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平等对待学生,最好不当着学生的面谈学生,以免误传;与学生进行交流,要就事论理,尊重人格。不能将“事”与“人”联系在一起,说“你这种人只会干这种事”,将学生定位。学生一旦觉得被教师定位到了“差生”上,学生的品行会越来越差。同样,也不要将“此事”与“彼事”搅缠在一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流中,不要侮辱学生的人格。不少的师生冲突就是起源于教师侮辱了学生的人格。

教育本身就是长期的反复的,学生是在犯错、认错、知错、改错再反复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教育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等待。我们只有在教育中更细心、更耐心,才能取得更让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在教育中观察,在观察中鼓励,在鼓励中提醒,在提醒中反复,在反复中成型。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其实每天也都在进行自我教育,每个人都是在反复犯错中成长的,包括我们教育者本身,也是在不断总结、反思、否定、认识和提高自己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智慧的、人性的、合理的、科学的、民主的教育方式,使自己的教育手段成为一种艺术,使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