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5
/ 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高雪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629000

摘要:高职院校的改革离不开“1+X”证书制度,具有较强的社会关注度。当前课证融通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教育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相衔接、不相匹配,教师资质和证书不相配套,制度建设不完善等。为了缓解我国人才市场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提高职业技能的匹配程度,继续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体系,国家提出了1+X证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验,但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地阐述和解释。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引言

“1+X”证书制度强调,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提升专业人才实践应用能力,在学校教育阶段就辅助学生考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同时,这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水平,使其在未来就业环境中具备更好竞争力的科学方法。在新证书制度背景下,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结构需要适当调整。同时,教育引导方式方法也应当更注重使用实践性强的要点内容,以便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效性。

1高职院校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不足

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增加部分职业技能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不够:一方面,很多高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课程,并且还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入企业实习,预留给职业技能相关课程的时间非常短,导致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课程的条件不够,例如:很多高校缺乏实践课程相关的设备和场所,也没有配套的教材供师生参考,这就导致了职业技能课程的开展举步维艰。

1.2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与教学评价标准之间的冲突

证书的开发主体是培训评价组织,而学校是实施教育学的主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根据是专业课程标准以及顶岗实习的标准,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不得不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教学标准的衔接问题,二者之间能否做到有机融合会关系到整体的育人效果。这一方面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外部因素包括1+X证书的顶层设计,同时也包括证书推行方式和多元化的证书类型;内部因素包括学院内部的共识,同时也会受到自身条件和试点模式的制约,并且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参与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制定过程之中,这也会对现有的人的培养方案和职业技能考试的相关技能融合起到一定的阻碍效果。

1.3自身短板之困

师资短板。近些年,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团队,但普遍存在教学和科研能力强、企业实践和工作经验弱的情况,虽能够对“1+X”证书制度研究透彻,但精通“X”证书要求具备的技术技能的专业教师则是凤毛麟角。即使部分教师通过短期培训获得了考评员资质,也严重欠缺相关技术技能和实践经验。这种情况下,高水平职业院校想要通过学校教师将“X”证书要求的技能传授给学生,就不太容易。目前,不少试点院校聘请“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的讲师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由于评价组织的讲师多半来自企业,对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了解甚少,与学校传统教学衔接不足,因此这种培训方式只能实现短期考取“X”证书的最低要求,无法体现“X”证书的真正价值。

1.4部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发展滞后

随着数字化技术浪潮的到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目前,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互联网领域迁移,“互联网+”与多种职业形态耦合,职业更替速度加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淘汰激烈。1+X证书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要求变革人才培养目标,回应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能力提出的要求,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偏向于培养实用性的“技能人”,忽视了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不能满足当下产业对职业教育的诉求。部分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捕捉劳动力市场关于人才培养规格及数量信息不够迅速全面,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不能精准反映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生产工艺,因此,开发高质量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已成为当务之急。

2高职院校1+X证书人才培养工作优化策略

2.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还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和改革效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需要推动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例如,针对理论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能够简单快速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针对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则是通过动手实践、企业实习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不同考核方式可以满足不同课程的评价需求。同时,参与考核的角色需要多样化,学校的教师是评价体系的重要角色,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用企业员工,从人才招聘方向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效果的提升。

2.2加大教师队伍培养力度

加大教师队伍培养力度主要强调,教师团队也应结合新证书制度的颁布实现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以便适应新证书制度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来说,现阶段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的要点在于,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一方面,要注重教师团队专业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优化。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从师德师风建设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现阶段的教师团队能够结合新证书制度的要求,在实践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调整人才培养方法,积极提升个人的实践工作能力。不断积累个人的理论知识储备,以便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职业规划,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完成好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引导的任务。同时,为学生提出有效的职业规划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在考取证书时结合个人所学专业,考取行业内技术含量相对更高、相对更为热门的证书。并且辅助学生规划好证书考取的专业学习方案。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理论指导。将现阶段的教师教育引导工作逐步向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转变,以便结合不同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需求发挥出教师队伍的积极作用。

2.3提升“X”证书的社会地位

首先,提高学生对“X”证书的认可度。高水平职业院校要引导学生关注、了解“X”证书,了解国家政策和行业需求,明确“X”证书的社会价值,使学生解除对“X”证书不确定问题的困惑,提升“X”证书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次,提升“X”证书的社会服务能力。社会对“X”证书的认可度需要以“X”证书获得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为前提,这就需要提升“X”证书的含金量。政府部门要宏观调控,调动企业参与“X”证书建设及职业教育发展,促进“1+X证书”制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健全“X”证书的质量和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做好培训评价组织的准入审核工作,强化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职业院校培养培训质量的监测、监督和评估能力,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完善“X”证书的政策保障机制,国家要对具备“X”证书的紧缺专业人才在就业、落户、社会公共资源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政策、薪酬待遇倾斜等。

2.4使用信息化辅助,建设混合式新型专业课程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惊人且迅猛的,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打造快速发展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这对于1+X证书制度的执行也是如此。在新的时代环境与条件之下,我国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课程融通的思想,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并彰显现代信息科技的优势和价值,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打造混合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标准,让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信息化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需要打造数字化的专业课程资源平台,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关键与重中之重,也是打造线上线下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准。作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形式,利用共建共享的标准建设数字化专业课程平台,加速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教学资源内容整合,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库。让在线学习、课题展示、名师工作等不同的板块结成一体,共同展示出来;让学校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实现互利共赢,教学相长,突破传统教师在教学时空上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延伸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

可以打造数字化专业课程图书馆,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需要专业文献和教材期刊的辅助,需要打造专业化的课程数字图书馆,加速教学资源的共享,这对于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开发过程中需要提高资源的倾斜与扶持力度,加强与同行业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与普通高等院校联合共建,分享数字化信息教育资源。尤其是要加强专业纸质文件的建设,让教学资源的打造能够满足教师备课、教师教学、教师科研以及学生学习的共同需求,通过打造期刊数据库的平台,实提高线学习的便捷性。

可以打造仿真实训平台。在1+X证书制度的影响之下,我国高等院校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的比例和要求,加强打造课程融通的专业课程开发体系。学校需要就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能力要求作出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充实,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把虚拟平台纳入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去,作为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标准满足实践化教学需求,建设设备齐全、功能相对完备的模拟实训仿真平台,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打造相对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之内加强技术训练。

2.5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化制度

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需要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及评价制度做支撑,职业培训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化制度正是该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基础。在双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通常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在教学计划上叠加职业资格考证学习任务,降低学习效率,且无法实现学习成果的积累及转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部分提出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要求“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必然提供多种类的、可供选择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者在固定时间内跨专业领域考取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势必倒逼职业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改革,例如延长学习年限、建立职业培训成果的学分转化机制。《职业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这为高职院校探索职业培训学分、资历积累和转化为职业学历教育成果提供了法律依据,意味着职业培训资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为获取更好学历积累学分。基于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促进育训结合、书证融通、学分互认、成果转化。

2.6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强调,在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基础内容充分考虑新证书制度背景下相关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要求。在传统理论课程体系中,融入一部分关于议价次证书制度解读分析的理论课。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对专业学习中的先进技术、先进实践理念进行整理和分析,设置为独立的校本选修课融入常规课程体系中,让学生结合实际对本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应用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除此之外,课程体系的完善还强调,要与企业方面进行全面联动合作,结合企业人才需求设置独立实践课或项目引导课。将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固定性不足的实践课程与常规理论课程教学进行匹配。确保学生在初步接触理论知识时,就能够匹配到具有先进性和完善性的实践培养资源,获得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讲,这也便于企业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提出的实践需求,充分利用企业实践平台的便利条件,对本校所需的专业人才进行技术能力的针对性培养。

2.7企业方面的优化策略

企业需要认识到参与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与高职院校进行稳定、深入的合作,获取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拓宽人才的供应途径,增加企业人才库的资源储备,帮助企业减少在人才培养和人才招聘方面的投入。同时,通过与高校合作对企业进行宣传,帮助企业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提高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更好地吸引人才到企业进行就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发挥企业在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企业需要定期对岗位的人才需求进行整理,更新相关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并且安排代表及时与高职院校进行沟通,不仅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为企业寻找到更合适的人才。同时,企业还应该安排相关人员设置合理的实习岗位,吸引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习中,通过实习可以快速接触企业的业务,在实践中应用职业技能知识,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企业还需要积极参与到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中,鼓励员工到高职院校中担任职业技能课程的讲师,了解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获取前沿的知识应用到企业的发展中来。也可以安排招聘人员参加校企交流会,主动表达企业对人才技能方面的诉求,从高职院校中寻找合适的专业人才,还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中,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职业技能教学的开展,使其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吻合,可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招聘的无缝对接。另外,由于很多企业在参加校企合作时更加看重短期利益,所以政府需要建立相关制度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机遇企业一定的优惠措施,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负担,让企业可以划拨更多的资源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就业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积极招聘实习生,进而引导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中,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结语

1+X证书制度的推进,涉及多元化的主体,为此,在对高职院校1+X证书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研究与探讨的过程中,不能将所有的育人责任以及研究视角都集中于高职院校层面,而有必要从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业等主体的角度,对1+X证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挖掘与总结,以问题为导向对相关工作优化路径进行探索,从而充分实现1+X制度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中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东.“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商展经济,2023(3):149-151.

[2]王旭霞.1+X证书制度导向下会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省高职院校为例[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6):78-81.

[3]肖冰,潘远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数维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22):236-238.

[4]刘青青,黄小涛.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22(29):13-15.

课题名称: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民族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创新研究》人文社科  一般项目 课题编号:2022XFDY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