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赋能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5
/ 2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研究

何映辉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500

第一章、我国现有绿色农业发展机遇

1.1一定的绿色农业发展基础

在“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就在绿色农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做出努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管是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农业资源的保护利用得到加强。除了对耕地资源使用率的提升、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控制,我国在其他污染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无疑成为了我国进一步开展绿色农业发展的底气和坚实基础。

1.2绿色金融扶持政策

我国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文件来满足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在金融领域,绿色金融是提出较为完善成熟的一项内容。绿色金融充分迎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务,近年来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相关政策体系建立不断完善提升,更是推出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样化绿色金融服务,有效地满足了绿色农业融资主体的需求。

第二章、我国绿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绿色发展理念不够深入

一些偏远地区鲜有明确绿色农业发展的概念,而绿色农业发展恰恰就是需要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长尾效应,如果现在只重视那些拥有一定农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待绿色农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两类地区差距将会极大拉开,形成村与村之间的发展“二元化”局面,涌现出更多问题,比起现在让全国各地区都能达到同步发展,前者将付出更多的代价。

2.2技术支撑不足

绿色农业发展和绿色农产品的开发一定不能脱离我国消费者的传统需求,所以并不能一味引进国际上的先进种养技术,不能一味模仿国际绿色农产品特色,这就对我国自己的农业技术提出了巨大的要求和挑战。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国际技术的借鉴模仿,国内自主创新能力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这无疑严重扼制了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

2.3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共享不足

绿色农业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使农业生产达成规模化,但我国现在的农业生产规划却十分零散,各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极度匮乏,粗放的经营方式很难得到改变,类似的耕地用养结合不充分、土地退化、空心农村等问题进一步抑制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第三章、数字普惠金融赋能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理论分析

1、数字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理念基于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提出,目标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有效、适当的金融服务。加之近年来,以互联网、AI、大数据等为首的数字技术不断迅猛发展,普惠金融逐渐演化成了一种以数字化为驱动的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这可以在普惠金融本身的服务理念上利用数字技术的及时性和传播性等特性更高效地达成服务目标,为更广泛的“被金融排斥”人群提供精准且有效的储蓄、借贷、理财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使各种经营主体都能以平等的低成本获取金融服务。

2、数字普惠金融赋能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在融资约束、风险管控、提升融资效率等多个方面赋能绿色农业发展,达到更普惠利民高效的金融服务环境。

2.1缓解融资约束

现有的金融服务主要是对有一定信贷能力基础的企业和个体提供的,而作为绿色农业发展的主体,一些中小型企业和农户却很难得到融资支撑,由于缺乏资金,本来有意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个体只能选择放弃,最终走入城市成为普通劳动力,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城乡发展二元化”的局面更加严重,只会形成恶性循环,让更多的资金流入城市,流入一些对自然环境危害甚大的大型工厂等企业。

2.2更高效的金融服务环境

传统金融服务的一大缺点就是需要繁琐的手续和过程,特别是在交通和基础设施都不完善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普及需要耗费极大的成本,即便是在城市范围,一些比较大的融资需求也需要多步手续和复杂的时间成本堆叠。数字普惠金融利用互联网等技术的及时性,使得交易流程变得更加高效,充分节约了融资信贷的时间和手续成本,并且使得资金流向更为精准地到达有关绿色农业发展的要害之处。

2.3增加风险管控能力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当理性人面临不确定消费风险时,即当理性人预期未来风险偏大,收入不确定程度高时,会降低当期消费或投资而增加储蓄,这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有很好的启发。

3、数字普惠金融赋能我国绿色农业发展障碍分析

但是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赋能仍然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障碍。

3.1缺乏统一的绿色农业发展评估标准

一个统一规范的评估标准体系是数字普惠金融支持的基础,但是国内目前对于绿色农业尚无完整的标准定义,国内确实对农产品的绿色化有较为明确的标准,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但绿色农产品只是绿色农业发展的一个部分,其他部分,包括绿色休闲农业、绿色文化农业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原料农业等都应该有类似的统一标准,才能使得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赋能更加精准且高效。

3.2数字技术水平尚待提高

虽然我国近年来数字经济水平高速提升,但仍然有许多诸如数据库搭建不完善,网络信息法律保障不完善等问题,而一个高效成熟的数字技术基础是开展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前提,所以对于乡村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主体对于数字技术的使用教育都需要一定的投入加以改善和提升。

3.3融资主体信用体系建立不足

上文多次提到,所谓信贷难、融资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金融机构不会将钱借给那些缺少信用信息的个体,很多农户、小微企业、家庭农场没有,或者仅有极少有用的信用信息,档案也不健全,造成金融机构和这些主体之间非常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第四章、建议

在梳理完数字普惠普惠金融赋能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机遇和障碍后,下面是对于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及数字普惠金融应用展望所提出的一些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是新型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必然需要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也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完善认定制度的规范,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无论是对于绿色农业发展的认定还是数字普惠金融的“绿色认定”都离不开一个完善的认定制度,建议各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在现行标准基础上对绿色农业相关内容及时补充完整,并且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绿色农业研究进展,让标准规范形成体系化,统一化,为更多中小型企业和农户进入绿色农业发展领域做铺垫,满足当期发展的现实需求。

第三,给予绿色农业发展进一步的政策支撑倒向。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将数字普惠金融的支农支小政策比重进一步扩大,并且有意识地优先支持于绿色农业发展,并且承上启下地将现行政策与绿色农业发展政策相结合,避免跨度过大带来的应激性反应。

第四,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地方情况的数字普惠金融。建议金融服务机构采用差异化授信政策、绿色审批通道等激励政策,有意识区别对待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水平落后地区,进一步降低落后地区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加大对落后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扶持助力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