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8
/ 2

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观察

李京涛

唐县中医医院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     072350

摘要:过敏性皮肤病是一类特殊的皮肤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皮肤病常因接触某种物质而发病,表现为瘙痒、皮疹、红肿、丘疹等,严重时还可出现水疱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多为外界刺激,如粉尘、花粉、尘螨等,或食物中含有过敏原而诱发。本文对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进行分析,为广大的医护工作者提供相关的经验。

关键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治疗;护理

引言:过敏性皮肤病是一类由于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所引起的皮肤疾病,包括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湿疹、药疹和虫咬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多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面部、手部、胸部及背部等,以红斑、丘疹为主要表现。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过敏性皮肤病主要是由接触过敏原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反应,通常在数小时内发病,常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是在接触过敏原之后,经一段时间后发病,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现将临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一、病因

1、环境因素:居住环境、气候因素、食品、药物、动物及昆虫叮咬等。

2、个人因素:遗传因素,即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过敏史,后代发生过敏性皮肤病的机会就比较多;精神紧张,情绪忧郁,过度疲劳等精神因素;生活无规律,不按时睡眠和饮食;滥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等药物。

3、免疫功能异常:如各种传染病患者,服用某些药物者,均可因免疫功能异常而发生过敏性皮肤病。

4、遗传:过敏体质者的发病机会与正常人不同,临床上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5、其他: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也是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如海鲜类食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某些植物花粉引起的荨麻疹等。

6、其他:药物因素、物理因素(紫外线、寒冷刺激等),气候因素(日光和寒冷)以及昆虫叮咬等也是引起过敏性皮肤病的常见原因。另外,某些物理性刺激(如摩擦、压力)及化学性刺激(如肥皂、洗涤剂等)也可诱发过敏性皮肤病。

二、症状

1.接触性皮炎: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到某些物品后,皮肤会出现红肿、发痒或皮疹的症状,通常在数小时内可自行消退。如没有及时处理,皮疹可进一步发展成为湿疹,且症状加重。

2.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和荨麻疹,常伴有哮喘、鼻炎、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等过敏症状。由于基因遗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当患者再次接触到过敏原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3.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的皮损呈鲜红色或苍白色、有剧痒,严重时出现水疱和血疱,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部、耳后、四肢伸侧为主。皮损呈多形性,大小不一,小如绿豆、黄豆、大如豌豆。病程较短,通常1~2周可完全恢复。

4.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三、治疗方法

1.基本方:鲜生地20g,赤芍10g,白鲜皮15g,地肤子10g,紫草10g,蝉蜕6g。每日1剂,水煎服。

2.治疗方法:急性期: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蛇床子、苦参;伴发热者加柴胡;伴出血者加地丁、蒲黄;伴头面瘙痒者加地骨皮、白鲜皮、紫草。慢性期:瘙痒甚者加僵蚕、白鲜皮、蛇床子;伴水肿或关节痛者加车前子、泽泻。外用:皮肤瘙痒明显者,可适当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凝胶等,如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

3.注意事项:1.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2.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避免情绪激动及精神紧张,以免影响疗效。

3.患者用药后应避免日晒。

四、护理

1、多饮水:由于本病常因过敏因素而诱发,所以患者平时应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忌饮浓茶和咖啡,饮食以清淡为宜。

2、皮肤清洁:用温水洗澡,不宜过烫、过洗。浴后应及时擦干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洗完澡后注意涂上润肤乳,保护皮肤。

3、衣服:穿纯棉的衣服,避免穿化纤、毛料的衣服;穿柔软宽松的内衣,避免摩擦对皮肤造成损伤。

4、室内: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以18~22℃为宜;空气湿度不宜过大,以50%为宜;空气中不可有灰尘及化学气体污染。

5、个人卫生: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清洗患处;内衣要柔软宽松;避免过度搔抓或摩擦患处;勤换衣服,勤换洗床单被套。

五、饮食

饮食因素是诱发过敏性皮肤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过某种食物的过敏史。过敏原检查是目前诊断过敏性皮肤病的重要依据。但对于某些食物,如鱼、虾、蟹、蛋、奶等,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发病原因,也没有可靠的预防措施。因此,从饮食入手,对过敏性皮肤病进行预防很重要。

过敏体质者可通过日常饮食的调理来预防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类、胡萝卜、绿豆、扁豆、蚕豆、芝麻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鱼虾海鲜等发物;少吃含有人工添加色素及防腐剂的食品;不喝浓茶和咖啡等饮品。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戒烟戒酒。

六、预防

1、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确定自己对某种物质过敏,则要尽量避免接触。常见的过敏原包括化妆品、花粉、尘螨、真菌孢子、动物毛屑、尘螨分泌物等。

2、避免过度清洁皮肤。过度清洁皮肤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皮肤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各种皮肤问题。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洗脸,保持皮肤清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滥用化妆品,不滥用激素类药物;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

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病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等)和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肝炎等),因此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降低发病风险。

七、讨论

中医认为过敏性皮肤病多因肺脾肾三脏虚弱,肺主皮毛,脾主运化,肾主水液代谢,脾肾虚弱则水液代谢不利,而致皮肤失养;或因素体脾胃虚弱,或因过食辛辣厚味,伤及脾胃;或因长期过食酸辣、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这些因素导致患者的体质较弱,营卫不和,气血生化不足而致。故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补肾填精为法。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后进行施治:湿热蕴肤型治法:清热除湿、祛风止痒;血虚型治法:养血补虚、祛风止痒;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益气、补中益气、祛湿止痒;气虚型治则:益气养血、健脾除湿。因临床所见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饮食积滞和精神情志失常。因此在治疗时应注意调理脾胃功能。在辨证治疗基础上适当选择具有良好的祛风散寒、疏风止痒作用的中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另外,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精神压力较大,往往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对于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忌食辛辣刺激及海鲜发物等食物。

参考文献:

[1]林欢儿,李孜怡,彭静,等.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1):29-32.

[2]于琴,左永杰,刘红霞.特应性皮炎外治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8,36(2):93-95.

[3]谢志宏.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7):55-56.

[4]张迅.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7,15(0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