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9
/ 2

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范国权

深圳市梅华小学

    心理素质教育,它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预防和消除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健全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并起到积极的推动调节作用。而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每个人一生中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生体验到成功、失败、挫折大都在学习过程中。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并能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呢?

一、创设和谐氛围,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要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入手。心理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教师具有了真诚的信任与尊重,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他们的自卑、自私、孤独、胆怯、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信赖,他们就会主动地向教师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烦恼。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女生,她的性格极为内向,平时沉默寡言,很少看到她脸上的笑容。有一次数学考试,她失败了,因怕家长责骂,竟有轻生的念头,我知道后,与她细细地谈心,并保证对此事绝对保密,通过我耐心的开导,这位女生终于明白暂时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一切,从那以后,她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挫折,她都能理智地处理,她还把我当成她的最好的朋友,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她都会主动地向你诉说(或是面谈、或是书信、电话等)。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环境条件,排除不良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或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与反映。一般说来,一种环境或一些人如果能满足或符合我们的需要、观点与习惯,我们便会产生好感或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引起相反的情感。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存在着客观的原因。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本人认为在课堂上就应采取多种交流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主渠道的交往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如上思品课,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所发生的事,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讨论:1、当你要求同学帮助而遭到对方的拒绝时,你会怎样想?2、你在和同学交往中,遇到过烦恼吗?3、同学之间应该怎样友好相处?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多想想:如果我是他,会怎样呢?这样,学生就容易体验到别人的情感,就能体会到别人的困难,就会理解别人的忧愁,知道在自己的周围还有许多需要给予同情、帮助、关心的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逗留于课堂之中、书本之中、校园之内、也不能仅靠口头的张扬、词句的渲染、头脑思辩,而是要给学生提供这样环境或机会  充实的生活、正常的交往,使之能够发挥才智或施展才华。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大舞台,进行情感体验,锻炼聪颖心智,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如组织学生春游秋游,为学生搭设自我展示的平台。活动的内容是以红军长征为主题,有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

“三军”会师学生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时,思维是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他们的脑子里不仅要对课堂中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还要根据自己所了解到有关历史的知识进行一次快速地整理,同时,团队的协作精神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经受了一次艰难的磨砺,每位学生的心灵都充满友情和温暖,使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嫉妒猜忌等恶劣品质没有生存之地。

二、以“学生为本”,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使学生自觉完成教育内化的过程。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并把我们的需要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自觉完成教育内化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我说服你”的过程,也不是一个“我要你做”的简单的说教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变“要他做”为“他要做”的“助人自助”、“助人自悟”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教师要做到走进学生的心灵。尤其对出现问题学生,应保持冷静的态度,抓住主要的矛盾,以朋友般的平等态度给学生以体谅,进而给予细心的开导,学生的心理负担便会减轻许多。为了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师的推心置腹,谈谈自己童年时的生活感受与经历,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一样,也有过类似的心理历程,这样效果会更好。其次,教师要以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讲座内容吸引学生,设法调动学生参与。如在开每次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前,先在班里建立一个“心之声”信箱,学生可以把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写成信塞进去,教师给予回应及帮助,而且在未经本人允许时,绝对不会将事情公开。教师通过这样亲临学生生活实际的做法,从而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再把有关的理论与知识寓于情趣的讲述中,在讲授时,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当前热点问题发言或讨论:如“中小生上网利多,还是弊多?”由于给学生亲临其境的机会,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获得启迪,而且还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单纯强调知识传授的重要,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别是他们在知识、情感、兴趣等一系列心理状态上的变化,并予以主动的辅导。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深入每一个学生复杂多变、奇妙无穷的心灵,而教育者才真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