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9
/ 2

企业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何刚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企业安全生产是指为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企业财产和环境资源,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管理制度来管理和监管企业内部的各类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企业能够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最大限度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生产;影响因素;优化策略

1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

(1)综合性,企业安全生产不仅仅涉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环境、设备、人员等多个方面的安全。它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2)长期性,安全生产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持续关注和管理。其要求企业建立起一套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将安全纳入企业的各项决策和管理活动中;(3)风险性,安全生产涉及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危险因素,如火灾、爆炸、事故等。企业需要通过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风险,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企业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当中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所造成的事故。人为因素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安全生产放在心上,忽视安全生产;对于违章作业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在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如: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以及在事故处理过程当中,忽视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没有按规定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人为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和设施具有复杂性以及多样性,若操作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安全作业知识,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2.2管理因素

(1)管理上存在缺陷,如:①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安全生产知识缺乏了解及掌握,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抓不到关键环节;②制度不完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安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④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不严,考核机制不健全。(2)检查、考核不严。有些事故隐患是在检查中被发现的。因此,管理上的漏洞往往成为事故发生的诱因。(3)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不到位。由于受财力、物力和时间等条件限制,企业往往无法按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因此,员工对企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导致员工缺乏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点研究

3.1重视人员培训

人员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安全管理的效果,所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人员培训至关重要,需要企业加强对其的重视。一是进行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培训员工了解和熟悉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安全规定、流程和责任。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安全管理程序等,在培训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加深理解;二是进行安全操作培训,要根据不同岗位的安全要求,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培训。培训内容可涵盖设备操作、作业规范、防护措施、紧急事故处理等方面,让员工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做到安全生产操作无隐患;三是应急救援培训,要组织应急救援培训,包括火灾逃生、急救知识、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培训要注重实践操作,模拟真实场景,提高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自救能力;四是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3.2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

企业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可以针对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隐患问题进行预防和管控,以此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水平,提高生产工作执行的安全性。对此,企业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生产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通过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严格规范应急预案分级属地监管和行业管理责任,体现应急预案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安全生产企业首先要在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要求专业性较强的管控人员,依据实际情况提升应急预案的专业性和简明性以及实用性,这样才能促进政府和企业以及行业领域之间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应急预案分级属地监管和行业管理的责任。另外,为了使应急管理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和实施,安全生产企业首先要了解应急预案是安全生产营救管理的根本,这样才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不同层次抓好应急预案落实工作,并要求专业性较强的管控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应急预案所明确的指挥机构和责任分工,这样既可以提高应急预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而且还能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完成,以此促使企业提高社会效益。除此之外,安全生产企业要加强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也需要在高素质管理人员的引领下,建立合理的应急机制,这样才能结合企业的规模和管理体制确定企业应急管理层次和应急指挥体系,让相关管理工作执行得更加顺畅,让应急管理机制得到不断的升级。管理人员在调整和建立合理的应急机制时,需要明确应急预案应针对各类事故的征兆和紧急处理技术应用所需而制定,明确应急预案是编制各岗位的应急指南,所以,可以在优化和完善相关工作时,将岗位应急指南与岗位安全规程加强结合,使建立的应急机制更加合理,达成完善安全生产企业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的目的。

3.3落实信息化建设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的过程。首先要建立起安全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安全生产各环节的全面监控和管理。系统可以包括事故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响应等功能模块,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报表生成,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评估;其次是通过信息技术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安全生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实时地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及时应对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然后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可以部署传感器、视频监控、智能警示装置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和处理,提高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准确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效率,加强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信息安全保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机密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条件和生产状况来制定对应的管理模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思维模式和具体方法,才能够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得到保障,并且通过制定管理模式,能够及时帮助企业了解其安全生产模式存在的不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能够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炎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15):59-60.

[2]高蕊.企业标准体系在企业进化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22):224-225.

[3]孙晶.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5-19.

[4]王红汉,罗育斌,刘峰,等.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09):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