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3

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金汉1  刘兴龙2张雷3  朱秀森4

垦丰吉东种业有限公司  吉林辽源136200

 张雷3  朱秀森4

辽源市农业科学院 吉林辽源136200

摘要:“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平台,也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基石。在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以及种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面临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本文就深入分析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问题

引言

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种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开始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2022年3月1日实施的新《种子法》,聚焦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法治化水平,在育种者、生产经营者、使用者之间建立平衡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原始创新提供法治保障。为了确保种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规范行业秩序,保护企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1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的优势

农业科研单位是社会上高智力人才的聚集地,拥有众多具有卓越才华的专家,以及在种子科研开发领域中的顶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该单位还具备丰富的品种资源、先进的技术和优越的实验条件,并集结了目前最先进的育种手段。在宏观层面上,该单位能够进行最先进的杂交组配和航天育种研究;在微观层面上,该单位能够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转基因研究。此外,这种优势还表现在栽培方面,该单位能够指导农民采用最先进的栽培方法,实现良种与良法的配套,从而提高良种的最终效益[1]

2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存在的问题

2.1科研与生产脱节

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往往是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中去,往往忽视了科研成果对生产技术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种业的发展。一些科研院所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仍然以学术研究为主,缺乏市场观念,科研成果与生产脱节的现象十分突出,种子企业往往需要在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后,才能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同时,一些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的合作模式不够紧密,也是导致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重要原因。

2.2运行机制不畅

当前,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的运行机制普遍存在不顺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门设置不合理和企业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具体而言,一些公司未能设立研发部门、营销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等关键职能部门,进而制约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此外,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也较为混乱,责任不够明晰,导致在问题出现时相互推诿,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同时,员工态度消极、日常工作松懈懒散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运营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研单位种子企业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3管理体制不合理

尽管农业科研单位已经设立了种子公司,但其受到事业单位体制的影响依然很大,主要体现在单位和公司两个不同的领导团队,资产主要由单位独立或控股;主要的单位领导负责公司的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并对公司的决策进行管理。公司的员工大多数是单位的在编事业人员等。公司很难摆脱事业单位体制的约束,存在着事企不分、产权模糊的问题,其职责、权利和利益不清晰。人事制度的不科学性、分配中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问题显著,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善等,这些都将直接对种子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2.4缺乏育种人才

从总体上看,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的育种人员年龄偏大,育种能力和水平不高,而企业育种人才匮乏,尤其是缺少青年育种人才。导致企业的育种力量薄弱,科研与生产脱节,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科研与生产脱节,导致一些品种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对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缺乏能够掌握种子生产技术的专业人才和掌握种子市场规律、熟悉种子营销方法的复合型人才[2]

2.5研发投入不足

在农业领域中,种业被视为具有战略性和基础性的核心产业。为了确保农业的稳定及发展,国家一直致力于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并对农业科技研发给予了更多的支持。与国际种业巨头相比,我国在种业科研投入方面仍有差距,不能满足现代种业发展的需求。我国的种子企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投入规模和研发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来说,大部分种子企业主要进行常规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育种研发,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2%[3]

3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发展对策

3.1强化科研与生产的衔接

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应始终坚持“产”“研”结合的理念。这种结合不仅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更是为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无缝衔接。首先,在品种选育方面,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应利用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和方法,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这需要科研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保证选育出的品种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满足农民的种植需求。其次,在田间试验方面,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应进行严谨的田间试验,以验证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这需要科研人员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细的实验设计能力,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在良种推广方面,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应将已经验证过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大规模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受益。这需要科研人员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的营销能力,以保证良种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

3.2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集中策略决策,下放管理决策,分散业务决策”的准则,改革长期以来依据行政级别和级别设立部门的行政管理模式。集中策略决策是指企业应将决策权集中在一起来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这样可以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的情况。同时,集中决策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使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调整。下放管理决策是指企业应该将日常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基层部门或员工手中。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分散业务决策是指企业应该将业务决策权分散到各个业务单元或部门中。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另外,需要根据企业需求构建多层次的决策系统。将不同的决策权分配给不同的层级和部门,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5]

3.3转变观念,健全管理体制

在现代种子企业中,“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并充分调动科研单位与种业公司两方面的积极性。首先,不断完善《种子法》的实施,提高种业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明确的产权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在此,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保障种子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产权纠纷和利益冲突。其次,要明确各级政府、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各自的职责和权利,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后,管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到“依法治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调整经营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单位与种业公司两方面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3.4注重人才,完善激励机制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大资本。首先,种子企业应对人才队伍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建立科学的人才梯队,通过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以充分发挥各层次人才的作用,推动种子企业可持续发展。其次,农业科研单位应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在现有人才中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更要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种子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充分考虑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使员工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工作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这些激励措施不仅包括物质奖励,如奖金、晋升机会、福利待遇等,还包括精神奖励,如表彰、荣誉、培训机会等。

3.5加大科研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增加科研投入,包括但不限于入股、转让或纳入公司的管理等方式引入新品种新成果。这些新成果包括先进的种植技术、高效的农田管理方法、优质的农作物品种等,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在开展科研工作时,需要兼顾长期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包括培育出更加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保障;短期目标则包括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样重要,二者相互补充,可以提高科研管理效率。为了加速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步伐,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应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实行多学科联合攻关,可以汇聚各学科的优势力量,共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此外,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还应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科研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6]

3.6把握机遇,实现企业发展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完全自给,玉米、大豆、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也有保障。但与此同时,我国种子企业在科研实力、市场开发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必须加快自身发展步伐,紧紧抓住国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种业科技进步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有利契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持续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确保种源安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有力推进种业振兴,筑牢国家安全屏障[7]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种子法》和“种子工程”的逐步实施,我国种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进一步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为进一步增强种子企业的竞争力,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人才资源开发为重点,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使种子企业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我国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佳,马铭泽,贾妍,等. 农业科研单位加强种业科企合作的实践与探讨 ——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22,41(6):72-75.

[2] 钟振东. 基于"两链"融合的农业科研单位成果转化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3):77-78.

[3] 梁丽娜,吴洁,罗爱春,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现状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5):188-191.

[4] 姚守文. 加大种子技术推广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 农民致富之友,2021(14):95.

[5] 徐亚会,陈琦,李媛,等. 河北省种子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中国种业,2022(1):25-27.

[6] 薛瑞楠,张华颖,高峰. 天津市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23,29(8):61-65.

[7] 朱虹,宋罗娜,侯军岐. 基于大数据的种业科研体系建设与管理[J]. 中国种业,2022(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