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长跑 教育需慢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2

                                                            成长是长跑 教育需慢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浅析

蒋长平

南京栖霞区西岗幼儿园香悦澜山园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一个人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其中70%是家庭教育在产生作用。家庭教育是最早、最基础、全方位、长期性的教育形式,是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形成习惯、态度、品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的长期性使得家长需要有耐心、有毅力、有恒心、有条理地进行教育。

关键词: 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 成长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个体化、随机性、亲密性、自然化、长期性和丰富性等特点。

现代提倡胎教及零岁教育,都在家庭中实施,施教方式是单独、非群体的,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更为突出,常常是一个人接受两个以上成人的影响教育。而对于教什么、怎么教,受到了家人的知识水平、情绪心态、思想观念、物质条件、生活方式等等的影响,随意性较大。家庭教育是从儿童出生一直持续的教育,家庭成为儿童最熟悉、舒适的环境,儿童在这里自然地与家人互动、学习成长,且因为家庭教育涉及领域、范围很广,儿童获得的信息与经验更加丰富、快速和巩固[1]

所有这些使得家庭教育起到了基础、启蒙、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根深蒂固地跟随孩子的一生,也是为什么经历那么多年的学校教育,依然千人千面。因此有句话说:真正的教育永远在家庭。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

1.重智育轻德育

“望子成龙”是家庭教育的典型特色,从胎教开始,父母把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成才有着很高的期望值,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幼小衔接”理解为多认字、多背诗、多写数学题,磨灭了孩子对小学的向往与期待;报各种兴趣班,将孩子的业余时间填满,孩子的兴趣却消失殆尽。

家长一味追求这些可以看得见、量化的教育效果,甚至横向比较孩子,对孩子提出更高的应试要求,从而忽略礼貌、责任、同情、感恩、价值观等等的培养教育。孩子自私冷漠,没有责任意识,缺乏良好的集体和社交能力,在后续教育中逐渐出现身心上的不适,青春期问题,其实一定是基础教育的负面累积[2]

著名学者章太炎说:“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可见,做人以德为先,是任何时代、任何教育的共同特点,家庭教育作为学前儿童的教育根基,就是要先教育孩子如何成人,识必因德而后达。

2.重体验轻历练

近年来所谓的“快乐教育”,将孩子放任,一味以孩子的感受和欲望为主,物质和娱乐充斥生活,不注重心理上的疏导和生活能力的锻炼;更有许多家长将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隔代人”,包办孩子的生活,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 "关爱 "中滋生。

3.电子产品的渗透

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确实让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却也使得家庭教育面临具大挑战,这是一把最锋利的时代双刃剑,现在看来,反向能力更强,孩子沉迷游戏、刷视频、看娱乐节目,即使是网课,也不能达到直观效果,却现实生活和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游戏哲学,简单粗暴,只有胜负,线性且单一;网络知识的碎片化缺乏系统性,无法积累知识,反而极易左右人的思维和判断,逐渐毁掉深度思考的能力;网络隔绝了现实的有效交往,内心变得空洞,理想和目标变得暗淡,生活也随之索然无味,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三、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无论哪一种家长,从情感上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但强烈的 “希望”和教育 “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说到底,家长需要能正确、 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严慈相济:严而有度,爱而有方。

1.爱国、劳动教育,注重生活能力发展

爱国教育永远是基础教育,在社会观、价值观翻天覆地、外来文化不断侵入的今天,更要笃定孩子的爱国教育,坚定他内心奔向宏大远方的愿景,即使难以到达,起码被光亮指引,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心中有信念,手里有力量,脚下有方向[3]

劳动教育,包括幼儿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对劳动者的看法以及是否珍惜劳动成果等,劳动教育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行知先生说:生活即学习。孩子后期的学习能力一定源于前期的生活能力,具备良好的生活能力,能适应、能承受、能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孩子,后续学习不会太难、太差。

从小带着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各种家庭事宜,让孩子产生存在感,慢慢积累成就感、价值感、责任感;让他在跟着一起干的同时,体验“精神平等”,学会总结经验和方法。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对我讲:妈妈,我告诉你什么是经验,经验就是你在烧水,喊我去着火,我说水还没有开,但你说你去了就开了,我去了,水真得开了,这就是经验。

看,他经常干,不但会观察还会总结、举一反三。会的越多,越自信,做事越有条理章程。

2.有效陪伴,重视社会交往能力

有时间、方法得当、系统有效地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在爱里长大的孩子内心更具安全感、满足感,心理上更健康。没有时间,家长自身形成的积极磁场影响着孩子,他可能更独立,也很好。陪伴最好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是否有效,基于家长形成的影响是否正面

[4]

富有同情心、多一些助人行为、分享行为,对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社会交往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孩子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感状态,唤起情感共鸣,萌发同理心;利用角色游戏,让幼儿练习同情人、照顾人、帮助人,也可以教给幼儿一些安慰和助人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

对于适应集体生活、将来进入社会、是否被社会接纳和欢迎,协商和合作行为的培养至关重要。注意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协商解决问题,培养其协商、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在交往中学会协商与合作,通过示范和榜样来增进幼儿协商的技能,强化其合作意识与行为,为社会交往能力奠定基础。

3.放手涂鸦,阅读习惯要养成

阅读和书写是孩子进入义务教育必备的能力,但过早地通过应试方法来练习,势必让孩子失去兴趣甚至抵触,对后续教育非常不利。孩子的世界有两件事就可以填满,涂鸦和翻阅图书。读书让人内心平静、提高认知,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对学前儿童来说,阅读开启了他自主认识世界的大门,在阅读过程中,他被图片或字吸引,达到无意记忆的效果,比刻意教授更有利于理解。

比如,孩子有自己的小书柜,装满了书和杂志,有时候聊天,聊到某样东西,她立刻说:我的书里有。然后能在上百本书里找到那本书或要杂志,翻给我们看聊到的内容,这不神奇吗?

涂鸦也是学前儿童观察和了解事物的极佳方式,很好地锻炼了握笔能力,虽然没有刻意让她写画,她却能准确端正地模仿书上文字和画面,能将所想所见流于纸上,为后续教育巩固了基础。

四、结语

社会多元化,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各有见解,但首先一定要从心底彻底接纳孩子,然后和他一起成长,这是一场长跑,需要家长端正心态,不急于求成,陪着孩子一起慢慢跑。

参考文献:

[1]贾红霞,谢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实践路径[J].人民教育, 2022(3):2.

[2]解会欣,陈丽,杨秀治.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保定市4519个家庭的数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3, 37(2):52-60.

[3]新香 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1, 4(1):54.DOI:10.26549/jxffcxysj.v4i1.6389.

[4]李丹.新媒体环境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实践路径分析[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