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2

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探究

沈垭琢

长春市新立城水库管理中心   长春  130119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的措施和方法。管理现状方面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公众参与度低等问题;管理问题方面存在周边产业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污染以及城市黑臭水体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污染源控制、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强化执法监管、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增加资金投入、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探究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而水源地则是提供干净、安全、可靠的水源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源地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当前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现状及问题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来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为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当前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现状及问题

1.管理现状分析

1.1.管理体制不完善: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包括环保、水利、农业、林业等。目前,这些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等问题,影响了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1.2.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模糊地带,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惩罚。

1.3.资金投入不足: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等方面。目前,我国在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管理的效果。

1.4.公众参与度低: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与公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然而,目前公众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相对较低,影响了管理的效果。

2.管理问题分析

2.1.环境整治资金缺乏: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目前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有限,导致环境整治资金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1]。

2.2.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污染较重: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相对缺乏,导致垃圾和污水随意排放;另一方面,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对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对水源地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2.3.水源地周边产业污染问题:水源地周边的工业企业、农业种植和养殖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源地造成了严重污染。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对这些产业的环保监管和管理,导致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4.城市黑臭水体问题:一些城市的河流和水库等水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的主要河道和水库的黑臭问题较为突出。这些城市黑臭水体的存在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影响,也对城市供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2.5.水源地保护意识不强:一些地区对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教育。公众对水源地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较低,一些人甚至存在破坏水源地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的效果。

二、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是加强管理的首要任务。需要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协调和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2.制定科学的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制定科学的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是加强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结合当地水源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水资源量、水质、水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保护目标和措施。同时,要合理规划和控制水源地周边的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基础设施建设等,避免对水源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2]。

3.加强污染源控制

加强污染源控制是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需要加强对工业企业、农业种植和养殖等产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严格监管和管理,建立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放许可制度,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确保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

4.推行清洁生产技术

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是减少水源地污染的重要手段。需要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工艺,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和管理,确保企业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生产和经营。

5.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农村环境治理是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立健全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农村改厕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对水源地的污染。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6.强化执法监管

强化执法监管是保障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的执法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执法机制和程序,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确保水源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

7.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的重要途径。需要加强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公益活动、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对水源地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3]。

8.增加资金投入

增加资金投入是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的基础保障。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境保护项目,推动多元化投资和运营模式。同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和有效发挥。

三、结束语

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污染源控制和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等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最后,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水源地生态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永柱,刘锐,马腾等.基于生态视角的我国地下水水源地开发与保护:现状、问题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工程,2023,30(06):224-232.

[2]郭高轩,夏海涛,南英华等.基于生态视角的水源地监测网络及其预警机制构建——以张坊水源地为例[J].环境生态学,2023,5(05):1-8+85.

[3]邢海燕,宁文辉.水源地生态修复及养殖技术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三).水利部海委引滦工程管理局;,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