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2

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与体会

黄明芳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430300

摘要:目的:体会分娩镇痛中硬膜外阻滞(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ural puncture epidural anesthesia DPE)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产科选出60例产妇(分娩时间为2023.1至2023.11),随机分为DPE组(DPE)和传统组(硬膜外镇痛),比较VAS评分(疼痛)、异常反应发生率、满意率、镇痛补充次数和起效时间指标。结果:DPE组和传统组分娩镇痛后异常反应发生率6.66%、26.67%;给药30min后VAS评分(2.28±0.32)分、(3.09±0.46)分;补充次数(1.78±0.38)次、(2.83±0.53)次,起效时间(13.89±1.04)min、(17.98±1.27)min,前者数据略小;镇痛满意率96.67%、73.33%,前者数据略高,组间有对比差异(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DPE效果显著,安全高效,值得推荐此法。

关键词:分娩镇痛;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异常反应

前言:产妇生产期间常因宫缩疼痛出现不良情绪,不但影响产妇心态,而且会延长产程时间。为保障分娩质量,常推行分娩镇痛方案,但不同方式对应的镇痛效果不一致,往日仅以硬膜外注射镇痛药物为主,其镇痛作用一般,而推广DPE方法,可在快速起效、低频补充镇痛药物过程中促进安全分娩,因而属于高效方法。从我院2022.1.1—2023.10.1月入院分娩产妇中选出60例予以观察。

1 档案和方案

1.1 档案

以我院60例产妇充当研究样本。传统组平均年龄(27.86±3.24)岁,23岁至34岁,平均孕周(39.43±1.05)周,38周至41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14例。DPE组平均年龄(27.88±3.35)岁,24岁至36岁,平均孕周(39.42±1.02)周,37周至41周,初产妇与经产妇各有15例。分娩镇痛结果与孕妇年龄、孕周、分娩次数无直接关联(P>0.05)。

1.2 样本选入和剔除范围

选入范围:(1)选入者均符合硬膜外镇痛标准,且属于自愿参与研究项目者;(2)未见严重疾病。

剔除范围:(1)患有急危重病的高危产妇;(2)胎死腹中或镇痛无效产妇;(3)凝血功能障碍、脏器重度损伤者;(4)精神心理障碍或产后大出血、宫缩乏力者。

1.3 方案

传统组采取硬膜外镇痛方式,即宫口达到2cm开口尺寸后在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203712 国药集团,2μg/mL)搭配布比卡因药物(国药准字H43021019 湖南正清制药 5mL:12.5mg,4mL/h)。

DPE组应用DPE镇痛方法,即平卧位下在4cm深度下对产妇硬膜外腔,以导管注入利多卡因(1% 国药准字H11020322 北京益民 2mL:40mg 2mL),随即5min后以盐酸罗哌卡因(0.08% 国药准字H20203095 济川药业 10mL:100mg)配制舒芬太尼,药量为10mL,充分观察产妇在分娩期间的疼痛表现,而且使用镇痛泵,以每小时8mL剂量给药,单次用量8mL,在产妇反馈镇痛效果消失后继续给药,直到产妇顺利分娩[1]

1.4 观察指标

观察分娩镇痛后异常反应发生率(瘙痒、恶心呕吐、低血压、头痛)、镇痛满意率(十分制打分法六分以上占比率)、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测定疼痛程度,0-10分,分数较高镇痛效果越差)、镇痛补充次数与起效时间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用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构成比(%)描述,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数据输入后P值小于0.05,证明两种分娩镇痛方式具备统计学对比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分娩镇痛后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及镇痛效果满意度

结合表1:DPE组产妇异常反应出现率略低于传统组,且镇痛效果满意率较高(P<0.05)。

表 1 分娩镇痛后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及镇痛效果满意度对比

组别/比例

瘙痒(n/%)

恶心呕吐(n/%)

低血压(n/%)

头痛(n/%)

合计(n/%)

镇痛满意率(n/%)

传统组(n=30)

3(10.00)

2(6.67)

1(3.33)

2(6.67)

8(26.67)

22(73.33)

DPE组(n=30)

0(0.00)

1(3.33)

0(0.00)

1(3.33)

2(6.66)

29(96.67)

4.320

4.706

P

0.038

0.030

2.2 对比产妇分娩镇痛效果

结合表2:DPE组产妇给药前与传统组VAS评分未见对比差异(P>0.05);给药30min内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

表 2 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对比

组别/评分

VAS评分(分)

给药前

给药10min后

给药30min后

传统组(n=30)

7.99±0.67

3.89±1.57

3.09±0.46

DPE组(n=30)

8.01±0.72

2.68±0.86

2.28±0.32

t

0.111

3.702

7.917

P

0.912

0.001

0.000

2.3 对比分娩镇痛补充次数与起效时间

结合表3:DPE组产妇镇痛补充次数及起效时间数据均小于传统组(P<0.05)。

表 3 分娩镇痛补充次数与起效时间对比

组别/指标

补充次数(次)

起效时间(min)

传统组(n=30)

2.83±0.53

17.98±1.27

DPE组(n=30)

1.78±0.38

13.89±1.04

t

8.819

12.146

P

0.000

0.000

3 讨论

DPE作为常见硬膜外阻滞方法,对母体健康以及新生儿安全均有积极影响,若能有效镇痛,即可防止新生儿出现窒息后果,也有助于缩短产程,以免产妇承担侧切、产后并发症风险。据此,DPE组所用方法具有良好的镇痛功效,且安全性较强。一方面,产妇在多种镇痛药物阻滞作用下,能尽快减弱宫缩生产疼痛,由此保持健康心态[2]。另一方面,分娩镇痛后产妇很少因药物刺激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感,从某种程度上更易获得产妇的高度认可,避免因强烈的异常反应担忧镇痛方案的安全水平。无论是分娩镇痛作用强度,还是操作安全性,DPE均有突出优势。作为理想化分娩镇痛方式,理应引起重视。经由DPE组数据验证:产妇镇痛过程中采用DPE麻醉方式,可有效缩短起效时间,降低异常反应出现率及镇痛补充次数,且普遍VAS评分较小,易提高产妇满意度,表明此方法确有辅助镇痛效果。

学者晏明[3]在早期研究中比较直接硬膜外阻滞同DPE方法的差异性,显然DPE镇痛10min后VAS评分可低至2.4分。学者许鑫[4]确定分娩镇痛后产妇保持体征稳定,且仅有5%的不良反应情况。学者付艳平[5]等人从安全性、镇痛效果层面予以阐述,显然DPE应用后满意度评分均在9分以上,未见头痛反应,镇痛补充次数在1次左右,在10min内就能快速起效,与本文数据存在一致性,该研究结论具备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DPE应用于分娩镇痛中可发挥有效镇痛和抑制异常反应作用,具备时效性强,安全水平高等优势,因而可以视作优选镇痛方式。

参考文献:

[1]吕小静,朱立杰,闫战秋,等.腰硬联合阻滞、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及单纯硬膜外阻滞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应用效果的比较[J].中国性科学,2023,32(01):70-73.

[2]朱立杰,吕小静,闫战秋,等.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1,13(12):35-38.

[3]晏明,张玉凤,李晓琼,等.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与直接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6):181-184.

[4]许鑫.腰—硬联合与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比较[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0(02):89-91.

[5]付艳平,黎晖.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