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2

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探讨

万军

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575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合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7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源自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纳入35例采取普罗帕酮治疗,后组纳入35例合用胺碘酮。比较两组的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LVEF更高,LVEDD、LVEDV、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更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可发挥改善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胺碘酮;普罗帕酮;快速型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中的一种高危类型,发病急,进展快速,往往预后差。临床多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如果病情延误,可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破坏血液循环稳定性,造成心功能恶化,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甚至会猝死。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可对患者症状予以缓解,但对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限。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通过使心肌不应期、动作电位的延长,实现房颤、房扑抑制效果,其药效可快速发挥,且安全性高[1]。本研究筛选7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合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参与对象为7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源自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所收治,基于“随机数字表法”1:1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纳入35例):男性/女性=20例(20/35、57.14%)/15例(15/35、42.86%);年龄筛选范围59-78岁,平均(68.73±6.14)岁;发病时间2-7h,平均(3.59±0.87)h。观察组(纳入35例):男性/女性=19例(19/35、54.29%)/16例(16/35、45.71%);年龄筛选范围57-80岁,平均(69.22±6.49)岁;发病时间2-6h,平均(3.24±0.6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参与研究对象均符合《内科学》中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经心电图检查得到证实;②研究得到患者知情和同意。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失调或器质性障碍;②伴有脑血管疾病;③存在既往病史;④对研究用药有禁忌。

1.2方法

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措施,例如,及时补液、稳定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实施对症治疗等。

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应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静滴,取70mg于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进行稀释,滴注时间不超过15min,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在10min后重复用药,最高剂量210mg;之后以70mg标准维持治疗,控制滴速1mg/min,直至完全缓解症状,之后予以盐酸普罗帕酮片口服,遵循3次/d、150mg/次的用药标准。

观察:在对照组基础上合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第1d,取150mg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进行稀释,滴注时间不超过10min,维持15mg/min滴速,10min后以1mg/min滴速维持静滴至6h,总剂量360mg,之后18h内以0.5mg/min滴速维持静滴540mg;患者症状改善后予以盐酸胺碘酮片口服,遵循2次/d、0.2g/次的用药标准。两组均连用3d。

1.3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V)。

②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对患者静脉血离心后保留血清,应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计量资料均统一表示为(±s),通过t检验计算差异,统计学有意义的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2组治疗后LVEF均升高,LVEDD、LVEDV均下降,且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

n

LVEF(%)

LVEDD(mm)

LVEDV(m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5

4.26±5.36

49.25±6.35

57.69±5.69

46.87±5.66

40.25±6.35

33.58±5.41

观察组

35

4.39±5.43

52.47±6.34

57.36±5.88

43.29±5.78

40.58±6.47

30.43±5.27

t

-

0.100

2.122

0.238

2.618

0.215

2.467

P

-

0.920

0.037

0.812

0.010

0.830

0.016

2.2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mpa.s)

组别

n

血浆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5

2.39±0.73

1.36±0.42

4.82±0.95

3.46±0.95

观察组

35

2.42±0.75

1.12±0.33

4.93±0.98

3.02±0.85

t

-

0.169

2.658

0.476

2.042

P

-

0.865

0.009

0.635

0.045

3讨论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疾病进展迅速,并发症风险高,预后差,如病情延误治疗不及时,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心衰、休克等,且进一步引发心脑肾损害,甚至会猝死。临床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实施药物治疗较为有效和安全,但临床可使用药物类型较多,需选择安全有效的急救药物,为患者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普罗帕酮属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室肌细胞的钠通道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并抑制心室肌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性。普罗帕酮特别适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胺碘酮是一种多效应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抑制多种离子通道,包括钠通道、钾通道和钙通道,从而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抑制早期再入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本次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优(P<0.05)。分析如下,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增强抗心律失常的疗效。胺碘酮通过延长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抑制离子通道,在心肌细胞处于不应期时,普罗帕酮可以更好作用于钠通道并抑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故联合用药可有效抑制、终止快速型心律失常[3]

综合,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联合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心功能恢复,具有应用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孟桂洲.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4):57-60.

[2]袁文静.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2,28(16):43-46.

[3]何清.胺碘酮对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心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