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古老而有效的疗法!

/ 2

针灸:古老而有效的疗法!

毛光才

宣汉县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636150

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疗法,源远流长,并且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其基本原理包括气血循环、平衡理论以及经络系统的作用。通过调节这些因素,针灸可以促进身体自愈能力,改善人体健康。

1针灸的基本原理

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疗法,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气血循环与平衡理论、经络系统的作用。

针灸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气血循环。在中医理论中,气血被认为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健康的重要要素。气代表着能量和功能活动,血则主要负责营养输送。当气血循环顺畅并保持平衡时,人体就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然而,如果气血流动受阻或失衡,就会导致疾病和不适的出现。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的流动、促进气血循环,从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的基本原理之二平衡理论:此疗法主要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一种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这种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把医生的指令性信息通过针刺神经直接输给信息高速公路,以最快速度、最佳路线输送到高级中枢系统。这种来自人为的超强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大脑中枢调控指挥中心积极接收了医生给予的指令性信息,迅速对高级中枢指挥系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消炎和代谢作用等。对原来失调的病理状态和物质代谢紊乱过程,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用针灸外因刺激手段激发调动患者机体的平衡调控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

针灸的基本原理之三是经络系统的作用。中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贯穿全身,与脏腑组织相连,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络脉则连接着经脉之间以及经脉与肌肉、皮肤之间。这些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根据经络系统的理论,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可以调节经络的运行和能量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调节身体功能的目的。针灸的基本原理体现了中医学对于人体整体性的观念,认为身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身体内部的能量流动和平衡,促进自身的修复和恢复。针灸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疼痛、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骨骼肌肉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对针灸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包括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和神经影像学等领域,为针灸的科学验证提供了新的证据。

2针灸的疗效与应用常见疾病

2.1 神经系统 一,针灸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补充阳气,提高神经兴奋性。二,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能够促进病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促进细胞内的新陈代谢,增加血流量。三,还能够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消炎止痛,提高神经细胞的氧利用率。四,针灸还能够改善大脑皮层神经反射的灵活度,调节大脑皮层的血流量。五,还能够改善脊髓神经的新陈代谢,促进损伤的脊髓神经再生。主要运用于脑梗塞,脑出血(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带状疱疹后遗症疾病等。

2.2 骨骼肌肉系统 骨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而针灸被认为可以改善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减轻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症状,同时提高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主要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病,肩周炎,小关节错位,痛风等。

2.3消化系统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针灸被广泛用于胃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的缓解。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相关症状。此外,针灸还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感染性肠胃炎等疾病的抵抗力。针灸还可以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这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食道下括约肌的张力,减少胃酸的反流,缓解症状。针灸还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提高营养吸收率,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因此,针灸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2.4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可以提供一定的辅助效果。具体来说,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发挥其治疗作用。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减少气道炎症和过敏反应,从而缓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和症状。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并非主要方法,其作用主要是辅助治疗。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仍然需要依赖于现代医学的标准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同时,任何针灸治疗都应该由专业的中医针灸师进行,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在面对呼吸系统疾病时,请务必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2.5心血管系统

针灸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可以提供一些积极的效果。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对血压和心率产生调节作用,进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针灸还具有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和减轻心肌缺血等作用。针灸可以影响血脂代谢,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针灸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针灸还具有改善心肌供血和缓解心肌缺血的作用。在面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时,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6疼痛管理

针灸在疼痛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疼痛传导通路,从而产生镇痛效果。针灸刺激可以促进内源性镇痛系统的激活,释放内啡肽、阿片样物质等天然止痛物质,减轻疼痛感受。通过调节神经和生物化学途径,针灸还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改善疼痛症状。除了直接的镇痛作用,针灸还可以改善疼痛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情绪状态,缓解焦虑和抑郁。需要指出的是,针灸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定制治疗方案。疼痛的原因和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针灸作为辅助疼痛管理的方法,需要专业的中医针灸师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针刺穴位选择和操作。在面对疼痛问题时,建议您及时就医,并请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针灸治疗应由专业的中医针灸师进行,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疗法,不仅有助于治疗各种疾病,还提供了一种综合思考身体与健康的框架。对于我们来说,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和疗效,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古老而宝贵的医学遗产,为我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