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1
/ 2

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孙欢欢

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头颈胸肿瘤外科 湖北黄石 435000

【摘要】目的:证明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到我院医治的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n=56),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n=5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能帮助医生提供更清晰的手术视野,加大手术成功的概率。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指标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类型。据调查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在总肺癌发病率中占比高达 85%,经5年后的生存率仅有15%,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常年居高不下[1]。胸腔镜肺癌手术(VATS)作为一种微创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而言,具有更快的恢复速度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等优点,是帮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措施。本文将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效用。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之间的112位到我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最小年龄55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66.82±5.33)岁,;对照组56例,最小年龄56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67.24±5.09)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肿瘤的位置和手术需要,判断胸部正中切口或侧切口进行治疗,切口长度一般在10-20厘米之间。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使用特殊的切口保护器保护切口,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随后切除肿瘤所在的肺叶并进行淋巴结清扫,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然后在患者胸腔内放置引流管,引流胸腔内的积液和积气。当胸腔内的积液和积气基本消失,且肺复张良好时,拔除引流管,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

1.2.2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  术前,根据患者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给予患者胸部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全面检查后,安排手术流程,开始手术。手术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然后在腋中线至腋前线之间的第4或第5肋间进行手术切口。切口完成后,将胸腔镜插入切口,通过电视屏幕观察胸腔内部情况。根据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采用胸腔镜辅助下的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等方法,将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切除。随后使用电视屏幕探查情况,进行淋巴结清扫。全部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胸腔,检查有无出血或漏气,然后闭合手术切口。然后将患者送入术后监护室进行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呼吸情况。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免疫功能指标进行对比,比较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值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x±s)

指标

人数

临床症状评分

CD3+

CD4+

CD4+/CD8+

观察组

56

1.65±0.14

45.67±2.91

30.71±2.16

1.38±0.21

对照组

56

0.97±0.12

57.82±3.13

36.02±2.36

1.67±0.25

t

-

27.5971

21.2745

12.4205

6.6468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与环境因素、基因长期相互作用等有关,其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以至于早期确诊率较低[3]。因此,其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4]。胸腔镜肺癌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感轻,恢复速度快等优点,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病症,增强手术治疗效果。

我院选取了112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效果较差(P>0.05)。表明,胸腔镜肺癌手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传统手术往往创伤较大,恢复速度较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而胸腔镜手术通过先进的胸腔镜技术,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能够让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因此,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胸腔镜肺癌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胸腔镜观察完成肿瘤切除以及淋巴结清扫的工作,可以更加仔细清晰的完成手术工作,增加了对患者身体安全的保障。

综上所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恢复免疫功能。临床有效性显著,可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雄英.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效果 [J]. 系统医学, 2022, 7 (19): 68-71. 

[2] 胡晓有,徐美爱,方晓慧.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部CT征象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浙江创伤外科, 2022, 27 (06): 1184-1185.  

[3]王素玲,常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肺功能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 6 (24): 42-45. 

[4]王留晏,孔天东.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治疗机制探讨 [J]. 辽宁中医杂志, 2022, 49 (12): 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