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视域下土壤污染与土壤修复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生态保护视域下土壤污染与土壤修复问题探讨

党振国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分公司 陕西省延安市716000

摘要:土壤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稳定性都有重大影响。本文将从生态保护视域出发,探讨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修复的主要技术以及生态保护视域下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的保障举措。通过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的运用,来深入分析土壤污染问题所在,探索解决方案,以期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保障举措

引言

土壤污染不仅对农业生产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更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如何保护土壤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生态保护视域出发,探讨土壤污染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

1、影响耕地和农业生产

土壤污染会影响耕地的肥力和生产力,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和化肥残留等污染物质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养分吸收能力。此外,污染物质还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微生物群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增加土壤流失和侵蚀的风险。这些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2、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通过食物链的形式影响人类身体健康。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饮用污染的地下水或接触受污染的土壤等,都可能导致人体摄入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并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肝肾损伤、神经系统病变、癌症等。尤其是对儿童和孕妇等易受污染物影响的群体,更应该引起重视。

3、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大气、水体等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性。然而,土壤污染会破坏这种平衡和稳定性。受污染的土壤会影响土壤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和生态环境的退化。此外,污染物质还可能通过土壤的渗漏和迁移,影响周边的水体和大气环境,形成污染链条[1]

二、 土壤污染修复的主要技术

1、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常用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土壤热处理技术:通过加热土壤,将污染物挥发出来。这种方法适用于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土壤水洗技术:通过水力冲刷,将污染物与土壤分离。这种方法适用于重金属离子和水溶性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土壤抽取技术:通过抽取方法,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抽出。这种方法适用于非水溶性有机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土壤。

2、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常用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活性物质添加技术:将一些反应活性物质添加到土壤中,使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例如,将氧化剂添加到土壤中可以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水。土壤酸碱调节技术:改变土壤的酸碱度,使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例如,将石灰添加到酸性土壤中可以中和酸性物质。电化学修复技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例如,通过电解水可以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水。

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等生物体,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常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物质。例如,将一些细菌添加到土壤中可以分解有机物。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吸收、转化和稳定污染物。例如,通过种植一些吸收重金属的植物可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动物修复技术:利用动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例如,通过饲养一些能够吃掉污染物的动物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

三、生态保护视域下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的保障举措

 1、重视土壤污染,加大关注力度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环境的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生态保护视域下的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工作的保障举措迫在眉睫。首先,应该加强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视和关注。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土壤污染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力度,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土壤污染状况,为有效的防治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2]。其次,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行为准则,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再次,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治理效果。尤其需要加强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技术研究,开发出高效、低成本的治理技术,提高土壤污染的修复效果。此外,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要加强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形成社会共识,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反馈机制,做好数据采集

在生态保护视域下,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的保障举措中,建立反馈机制并做好数据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举措可以为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首先,建立反馈机制是为了及时了解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的进展情况。通过建立反馈机制,可以及时收集和汇总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土壤污染程度、污染源和影响范围等方面的信息。这样一来,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就能够及时了解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和针对性的防治和修复策略。其次,建立反馈机制可以促进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建立反馈机制,可以实现各方面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作战能力。这样一来,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就能够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做好数据采集是建立反馈机制的基础和关键。数据采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收集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污染源的调查与监测等方面的内容。数据采集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因此,做好数据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是非常重要的。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的采样方案和采样计划,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并严格遵守相关的采样标准和要求。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检测,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3、关注生态循环,加强综合治理

首先,需要加强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工作。通过建立全面、系统的监测网络,可以及时获取土壤污染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估。这将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和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应该加强源头控制,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这可以通过加强工业和农业等行业的环境管理,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此外,还可以加强农田的合理施肥管理,避免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另外,需要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研究开发各种土壤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其生态功能。例如,可以利用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吸收和转化污染物质,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采用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通过土壤改良和污染物的分解和转化,实现土壤的修复和净化。此外,应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3]

结论

土壤污染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决。生态保护视域下,应该加强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采取多种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建立反馈机制,加强数据采集和监测,注重生态循环,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参考文献:

[1]吴洪,刘勇,周蕤. 生态保护角度下土壤污染与土壤修复问题 [J]. 低碳世界, 2023, 13 (04): 10-12.

[2]严俊,季梦兰,林华等. 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J]. 中国环保产业, 2016, (07): 26-29.

[3]王晓蓉,郭红岩,林仁漳等. 污染土壤修复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2): 27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