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欣赏引发幼儿创作的混龄美术教学活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通过欣赏引发幼儿创作的混龄美术教学活动研究

李飞燕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幼儿园

【摘要】《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作美。因此我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时时的为他们提供与之欣赏水平和生活经验相适应的优秀艺术作品,通过孩子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美术作品的内涵产生感情共鸣,结合丰富有趣的创作手段,从中感受到审美愉悦。

关键词:混龄  美术教育  创作

混龄教学是我园发展的特点之一,为了更好的完善混龄的美术教学活动,教师查阅大量的资料与实践结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活动中以欣赏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关于《欣赏引发幼儿创作的混龄美术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以欣赏带动幼儿的美术创作活动,通过欣赏艺术大师之作且符合幼儿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让幼儿感受其中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发展幼儿的创作技能,为混龄幼儿美术创作活动打开一个新的窗口。

一、混龄美术教学

(一)混龄美术教学为幼儿之间提供更多的观察、模仿和学习的机会,幼儿向幼儿学习比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而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感受到压抑。在美术技能技巧上,大孩子扮演着辅导老师的角色,在美术欣赏和创作上起到引导作用。既能让小孩子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同时使大孩子的自身知识得到巩固,重复的过程更容易让大孩子的绘画能力及创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可谓一箭双雕。

(二)培养大孩子以身作则的良好习惯,关心和爱护小孩子使自己成为小孩子中的良师益友和学习的榜样,从而促进混龄之间形成学习合力。在美术欣赏时小孩子不能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利用大孩子普遍存在着学习主动性较强,课堂表现活跃等特点,来为小孩子创设一个积极主动发言的语言环境。老师只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艺术氛围,就能让幼儿在混龄美术学习中得到求知的满足和身心的愉悦,促进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二、主题案例介绍及相关的材料

(一)主题活动的设计意图,主要是阐述整体课程的选材思路和整体构架。《波点艺术创作》《玩转水墨》都是以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和短视频开展欣赏引导创作。《秋叶的踪迹》是以自然环境为欣赏条件展开教学。在材料投放上,我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既有针对性的技巧训练,又有可操作性,还有混龄的帮带及情感的促进。

(二)教学中注重通过美术欣赏引发幼儿的创作。例如美国艺术家波洛克的线条、色彩艺术创作的短片欣赏,引起了幼儿的创作欲望。波洛克在进行线与色的创作中专注投入的眼神,让一切都会变得很协调,轻松地涂抹、刮掉,绘画就这样自然地诞生了。再加上他那粗犷的笔触,自由洒脱的作画方式,无形状的绘画风格,没有边界的构图。他的画很满散,到处都是线与色形成,没有主次之分,四处都是重点的表现技法,正是符合幼儿绘画的心理特点,运用简单的工具,表现活力,表现情感,表现自我和无意识的投入状态。而创作材料的投放更是让幼儿感到新鲜好奇麻绳和水墨的结合,给他们创造了无压力的创作环境,随心所欲地扭动线条展现幼儿稚嫩的心理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通过教师收集美术欣赏的大量素材,结合幼儿美术的特点、幼儿混龄特点、所选内容,制定出美术欣赏的目标,根据欣赏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使用材料,选择不同的方式尝试进行创作。经过多次筛选,制定出学期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美术欣赏绘画手工)美术创作活动。

三、活动研究的过程

(一)进行课程设计时选择合适的时间段。例如:秋的系列活动在10月进行,自然的欣赏环境,带给孩子们更深刻的艺术气氛。自由开放的欣赏空间,让孩子们放飞喜悦的心情,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小常识,自然环境给我们美术创作开启了智慧的心灵。

(二)制定有效细致的教学计划、进行整理和反思。罗列系列活动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时间,计划每一个系列活动的选材思路、内容构架和投放的材料。每一节课都突出主题层层递进。按计划进行实践教学,把收集积累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保持每完成一节课都要写出详案并与理论相连接,进行每一节课的小反思,经过多次的重复发现问提及时查阅资料解决调整,系列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归纳。

(三)混龄教育的研究思路是集中欣赏,分层级投放不同的材料进行相同主题的创作。(有时会大带小完成,有时会自行完成,设计系列活动总会有混龄展现)教师收集一些适合混龄教学特点的艺术作品及艺术家创作的短视频,制作成PPT。

画家有各自的特色与风格,作品都有着独特的个性魅力,幼儿很难从欣赏一幅作品中就可以感受出,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欣赏后才能慢慢的消化,逐渐感受到画家的特点。例如: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创作,作品有平面画用色造型简单;有立体化装饰;(草间弥生立体画装饰是以夸张的动物触角为主体,运用大小波点进行彩绘能引起孩子的观注)还有生活日常物品的波点创作(代表作之一夸张变形的大南瓜,欣赏时让孩子们的眼前一亮)。草间弥生是一位孩子能够读懂的艺家,他的创作不但构图简单,颜色亮丽,而材料的投放也简单易行,很受孩子们的喜欢。

(四)为孩子们创建开展系列活动的环境。第一节课主要进行欣赏和感受实践,也就是熟悉使用工具的能力、熟悉使用技巧,为第二节课的创作构图奠定基础。第二节课主要是学习掌握拓印、拓画、剪贴的技能技巧和图面的布局。感受实践过后,重复的使用工具给孩子们带来了满满的自信,重复的力量是伟大的。第三节课主要是进行波点艺术的创意想象。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和创作思维,我们只需要创作环境来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

创设环境中体现大带小的混龄优势。中组带小组进行棉棒拓印,以大带小的形式展开冷暖色拓印,(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感知色彩的不同给人们的感觉也有所不同。大组运用大小瓶盖拓画、剪贴的形式来训练孩子的技能技巧。

系列活动环境的创设不只是有利于孩子循序渐进的掌握创作的技能,而是在重复的使用过程中,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升华,(在他们娴熟的工作和自信的眼神中充满了愉悦感)情感的愉悦给孩子们的创作带来不可估量的内在环境,内在动力的驱使让孩子对艺术创作产生更为强烈的欲望。美是可以被无限度挖掘的,所以应该赋予欣赏的内容更多的时代感,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不同的切入点入手来理解感受艺术的魅力。也许艺术大师就会诞生在这里。

四、评价与反思

在整体课例的计划、环境的创设以及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感受到了孩子们的进步和我的个人成长。虽然过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经过多次与带班老师们探讨研究,还是有了一定的收获。初步建立了混龄美术欣赏引发创作的思路,从幼儿的整体创作中还是发现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动儿不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感受,(之前的美术教育教师讲解的多,孩子发表见解的少)因为课程模式的改变,孩子也在适应开放式的变化。从欣赏--感知--实践--再到自我的创作,都是以孩子为中心,教师只是环境的创设者和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欣赏的多媒体课件比较感兴趣,新颖的创作作品,色彩鲜艳的画面,动感的创作视频,是吸引着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媒介之一,也是提高幼儿审美的主要途径之一。创设轻松愉悦的欣赏环境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孩子们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创作,虽然幼儿在创作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孩子还是浑然不觉;还是在乐此不疲的去玩、去感受创作的快乐。

老师针对孩子的作品进行科学而多角度的评价,维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表扬为主,局部矫正为辅。给予建议性的语言指导,我认为多用如果……就……或者是老师建议你……的形式对孩子提出要求,孩子易理解并可以执行,在得到老师表扬后很自然的接受美的教育。

在活动研究过程中,我也深刻的认识到缺乏美术教学案例反思和研究的能力。在开展美术欣赏创作活动实践过程中对于同一个活动内容,面对混龄的幼儿如何把握好引导的“度”,才不会影响到混龄幼儿欣赏和创作的发展规律。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程的实践者,更应是研究者,要善于学习,增强反思和研究的能力。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我要形成对教育理论的反思及消化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盲从,对于各种观点进行比较和权衡论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从中提出自己的主张,解决困惑。

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反思能力》  封远方主编

《幼儿教师如何培养案例撰写能力》 苏琳主编

《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指导》 解华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