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疫病防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芋疫病防治研究

陈佛祥

44132319831025201X

摘  要:芋是常见蔬菜,在我国各省均有不同面积的种植,其中以广东、广西和福建南方省份种植最多。在种植芋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病害,其中疫病发现频率较高。芋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发病盛期长、危害损失大,芋疫病发生严重时对产量造成减产达50%以上,已成为制约芋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研究了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应用于防治芋疫病的田间药效,研究结果,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防治芋疫病在有效成份用量为180-270克/公顷(制剂用量为40-60克亩),于芋疫病发病初期第一次施药,间隔7天再施药1次,二次药后10天的防效分别为71.53%、78.38%。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对芋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芋安全,对其它生物无明显不良影响,可以用于防治芋疫病。

关键词:芋疫病;氟吡菌胺;甲霜灵

芋(Colocasia esculenta(L.) Schott)是天南星科、芋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和印度、马来半岛等地热带地方。由于芋最喜高温湿润,栽培习惯愈向南也就愈盛,生长发育需要温和湿润的环境。芋头可作羹菜,也可代粮或制淀粉,自古视为重要的粮食补助或救荒作物,台湾省雅美族至今以芋为主粮。块茎入药可治乳腺炎、口疮、痈肿疗疮、颈淋巴结核、烧烫伤、外伤出血,叶可治荨麻疹、疮疥。

芋在种植中常发生的病害有黑斑病、黄萎病、炭疽病及疫病等,其中疫病是芋的主要病害之一。芋疫病的病原菌为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 Racib.),称芋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芋的球茎内或病残体上及水芋上越冬,也能产生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球茎内或病残体存活越冬,在潮湿、高温易发病,尤其是在高温、暴雨急雨时传播迅速。种植地低洼积水、杂草丛生、过度密植、不通风、偏施氮肥长势过旺的田块发病重。化学防治芋疫病是常用的方法,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在马铃薯晚疫病广泛应用,马铃薯晚疫病与芋疫病同属疫霉菌,因此,我们对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应用于防治芋疫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基本信息

1.1试验药剂

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江西中迅农化有限公司,市售

1.2对照药剂

40%氟醚菌酰胺•烯酰吗啉悬浮剂,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市售。

2环境和设施栽培条件

2.1试验地位置

试验安排在惠州市惠阳区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生测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肥力水平良好,所有试验小区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水肥管理、移栽期、种植密度、生育期等)均匀一致。

2.2试验靶标情况

试验地多年种植芋,属连作地

2.3试验作物、品种和生长情况

试验作物为,供试品种为红芽芋

2.4试验地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为壤土,pH 6.6

2.5试验地水肥管理

试验地为平,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肥水管理

2.6气象资料

第一次施药当天(6月7日)为多云天气,气温为23℃-34℃,药后7天为多云或降雨天气;第二次施药当天(6月14日)为阴天,气温为28℃-35℃,药后7天为多云或降雨天气。试验期间未出现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天气。

2.7防治其它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试验2周和试验期间试验地不喷施其它杀菌剂

3试验设计和安排

3.1试验用量与编号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处理编号

药剂

制剂用量

(克/亩)

有效成份用

(克/公顷)

A1

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

20

90

A2

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

40

180

A3

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

60

270

B

40%氟醚菌酰胺·烯酰吗啉悬浮剂

40

240

CK

空白对照

-

-

3.2小区安排

3.2.1小区排列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每小区20平方米。重复次数:4次。

3.3施药方法

3.3.1施药时期和方法

共2次。于芋疫病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6月7日),6月14日再施一次。施药方法为兑水均匀喷雾。

3.3.2施药器械

新秀“3WBS-D-16B”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15-0.4MP,喷头为单个空心圆锥喷头,喷孔直径1.3mm,流量0.65~0.88L/mim。

3.3.3使用容量

按750升/公顷,即每亩用药液量50升。

3.4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3.4.1调查时间和次数

第二次药后10天(6月24日),芋疫病基本稳定后调查一次。

3.4.2调查方法

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6株,每株从下至上调查4片叶,总共调查120片叶,病害分级标准如下:

0级:全株无症状;

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1%以上。

3.4.3药效计算方法

∑(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

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叶数×9

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100

                          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

3.5对作物直接的影响

614日第二次施药前进行。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此外,也须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以-、+、++、+++、++++表示。药害分级方法:

-:无药害。

+: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

+++: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4试验结果与分析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3  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防治芋疫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第二次药后10天,2022年)

药剂处理

第二次药后7天病情指数)

(各重复平均值)

第二次药后10天防效(%)

(各重复平均值)

差显著性

5%

1%

A1

5.83

55.71

c

C

A2

3.75

71.53

b

B

A3

2.66

79.79

a

A

B

2.85

78.38

a

AB

CK

13.17

-

-

-

表中防效采用DPS软件中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

差异显著性达1%和5%水平。

供试药剂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防治芋疫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列入表3。从表3可知,使用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90、180、270克/公顷(制剂用量20、40、60克/亩)二次药后10天的防效分别为55.71%,71.53%、78.38%;对照药剂40%氟醚菌酰胺·烯酰吗啉悬浮剂(有效成份240克/公顷)二次药后10天的防效分别为78.38%。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下对芋安全,对其它生物无明显不良影响。

5结论

    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防治芋疫病在本试验剂量范围下对芋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芋安全,对其它生物无明显不良影响,可以用于防治芋疫病。

建议使用30%氟吡菌胺•甲霜灵水分散粒剂防治芋疫病,有效成份用量为180-270克/公顷(制剂用量为40-60克亩),于芋疫病发病初期第一次施药,之后再视病情发展情况再施药1次,间隔7-10天。

参考文献

[1]肖荣洪.长汀槟榔芋疫病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22,45(22):38-39.

[2]崔永.芋疫病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06):22-26.

[3]周润红.40%农大师防治香芋疫病田间药效实验报告[J].新农业,2019(15):12-13

[4]李迪,王迪轩,蔡再华.芋疫病的显微识别与综合防治[J].植物医生,2019,32(02):43-46.

[5]玉章艳,江发茂,洪坤,等.不同喷药方式防治荔浦芋疫病效果试验[J].长江蔬菜,2016(04):85-86.

[6]刘伟,郑军伟,别笑宇,等.中原地区马铃薯+芋头套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2(22):857-59.

[7]严思堃,丁德志,陈裕林.江西芋设施种植现状与趋势[J].南方农机,2021,52(08):92-93.

[8]张伟,许璐.简析竹芋科植物在温室内的种植技术[J].南方农机. 2018,49(09):93.

[9]叶泉清,陈晶晶.11种杀菌剂对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的室内毒力[J].中国南方果树,2022,51(02):21-24.

[10]戴修纯,罗燕羽,黄绍力.广东省芋头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21,48(06)12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