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对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和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探究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对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和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耿莉  马雅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96604部队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 为了全面提高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以及护理工作质量,本次研究针对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应用取得的具体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来自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群体,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间介于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研究人员根据研究小组事前制定的患者入选和排除标准,最终选择80位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结合患者住院治疗的先后时间顺序完成研究小组的划分,普通组和对比组各拥有40位患者。在研究中,两组患者需要分别接受传统护理管理以及护理质量层级管理干预。研究人员要在研究工作中针对消化内径消毒合格率以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数据进行研究以及分析。结果 对比组患者在接受护理质量层级管理之后,消化内镜的消毒合格率相较于普通组提升十分明显(P<0.05),同时护理质量评分也得到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的引入,能够帮助护理人员结合院内已有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同时护理工作水平也能够明显提高。

关键词: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护理工作质量;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

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加持下,消化内科疾病也出现了微创治疗方法,以消化内镜治疗为主,但反复应用却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事件[1]。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消化内镜消毒质量无法得到全面保障,导致患者在疾病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下降较为明显。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持续发展,护理质量层级管理能够以实际需求针对管理组织机构科学调整,并对其工作内容职责给出明确的要求,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在责任意识的驱使下落实本职工作。故此,就护理质量层级管理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治疗以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

1、研究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研究资料

研究人员以小组事先确定的患者入选和排除标准,从消化内科患者群体中选择80位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同时根据患者入院疾病治疗的先后时间顺序完成研究小组的划分,普通组、对比组分别有40位患者。普通组男、女数量分别为21人,19人,年龄均值为(42.15±3.26)岁。对比组患者的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18人、22人,年龄均值为(41.78±2.87)岁。本次研究在始终保障患者知情权的前提下,由研究人员事先告知本次研究的详细信息,由患者或家属与医院全方位进行沟通,自愿签署本院提供的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性资料方面的差异,经过研究人员对比后发现不够明显。

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符合如下标准:一是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消化内科内镜检查治疗。二是患者均已成年,并且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有着较为完善的临床资料。三是患者不存在任何精神疾病或者是意识障碍,能够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排除在本次研究外的患者符合如下标准:一是患者存在消化内镜检查的口腔感染以及其他检查禁忌证。二是患者确认存在原发性高血压。三是患者无法配合消化内镜诊断检查。

1.2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针对普通患者依旧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定期针对护士进行消毒管理培训以及考核,并且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检查前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在完成检查之后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对比组则需要严格实施护理质量层级管理单位,具体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护理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建立。本院针对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设置了内径室护士、感染控制管理委员会、内镜中心感染质控小组等多个行政结构。二是不同行政机构的职责和职能设定。本次研究中设置的感染管理小组需要定期开展检查工作,针对消毒状况进行分析,针对内镜中心存在的消毒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反馈相应的情况。内镜中心感染质控小组要以院方提出的内镜消毒要求,针对内镜中心的质量标准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检查督导工作,及时整改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就内镜中心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和消毒隔离措施进行完善。内径室护士则需要在考核准入制度的影响下,经过全面的培训学习、考核后,按照本院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处理。三是医护人员的层级考核培训。各行政机构要每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总结,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培训工作,以考核结果为基础形成不同层级的专项护理工作计划,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够明显提高。

1.3研究观察指标

一是针对两组患者的消化内镜消毒工作合格率进行分析,包括了胃镜、肠镜内腔及胃镜、肠镜水槽方面的合格率。

二是就两组患者常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分别从常规护理、环境管理和仪器管理评分方面进行分析。

1.4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

研究人员针对本次80位患者的研究数据,选择SPSS 26.0软件完成统计学处理工作,研究中搜集的计数资料以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为主,分别利用[n(%)]和X2表示和经验,计量资料则是本次研究收集护理工作质量分数,分别利用(

±s)、t表示和检验,P值小于0.05则代表小组数据差异明显。

研究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

观察分析表1的数据不难发现,对比组患者的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相较于普通组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

表1 两组患者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

研究小组

胃镜

肠镜

胃镜内腔

胃镜水槽

肠镜内腔

肠镜水槽

普通组(n=40)

33(82.5)

34(85.0)

31(77.5)

32(80.0)

对比组(n=40)

40(100.0)

40(100.0)

39(97.5)

38(95.0)

X2

16.025

14.353

14.752

11.527

P值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对比

表2中的数据反映出对比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相较于普通组提升较为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对比

研究小组

护理质量

环境护理

仪器管理

普通组(n=40)

84.56±3.26

87.25±3.11

84.76±2.56

对比组(n=40)

96.23±2.32

96.01±1.21

97.45±1.45

t值

7.345

8.023

7.893

P值

<0.05

<0.05

<0.05

总结

消化内镜作为当下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微创手术常用的工具,因其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在使用以及消毒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消毒液腐蚀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在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虽然医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但仅是利用随机抽样方式就消化内镜的感染控制状况进行检测,意味着消化内镜消毒方面始终存在一定的管理盲区[2]。护理质量层级管理工作模式能够根据实际的护理工作需求以及发展状况设计层次化的管理机构体系,并对不同机构的职能和权限给出明确的要求,能够有效避免消杀不规范带来的医疗纠纷[3]。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对比组患者在接受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之后,不仅消化内镜的消毒合格率明显提升(P<0.05),而且护理工作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层级管理的实施能够明显改善消化内镜的消毒工作,护理工作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可以作为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的首选模式。

参考文献

[1]田亚娟,孙银侠.循证护理管理对控制消化内镜院内感染的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8):970-972.

[2]王雪飞,王君芬,周琪.标准化护理管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08):84-85.

[3]吴小玲.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05):65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