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及检查配合率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及检查配合率评价

赵运 

贵阳市口腔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儿童乳牙龋齿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学龄前儿童,纳入区间段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通过计算机抽样分组,参照组奉行常规幼儿园日常保健干预,纳入35例,实验组奉行专业医务工作者护理干预,纳入35例,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口腔检查配合度、不良习惯改善效果评估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前者的口腔检查配合度94.29%、不良习惯改善率85.71%优越性显著,差异对比P<0.05;在龋齿新发观察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前者的龋齿新发率8.57%(3/35)相对较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为了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生,加强护理干预,能够增强儿童保护牙齿的意识,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儿童口腔检查配合率,减少儿童龋病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检查配合度

龋病是一种儿童较为多见的口腔病症,该病始终困扰儿童与家长,随着生活质量持续升高,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病概率持续升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1],5岁儿童乳牙龋齿发病概率超过60%。然而,儿童乳牙龋齿预防治疗不及时,容易引发牙髓炎并发症,并对恒牙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为了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生,现对70例儿童接受护理干预的过程展开如下汇报。

  1. 基础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学龄前儿童,纳入区间段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通过计算机抽样分组,参照组执行常规幼儿园日常保健干预,纳入35例,实验组执行专业医务工作者护理干预,纳入35例。其中,在参照组中,51.43%占比为男(18/35),48.57%占比为女(17/35),年龄区间段3岁-6岁(4.42±0.64);在实验组中,54.29%占比为男(19/35),45.71%占比为女(16/35),年龄区间段3岁-6岁(4.61±0.72)。对比两组以上基础资料显示均衡(P>0.05)。

1.2方法

参照组主要接受幼儿园教师展开的口腔保健教育,并定期接受口腔检查。实验组主要接受专业口腔医护工作者提供的护理服务,主要为:(1)医护工作者通过游戏、儿歌、观看动画视频等方式,向儿童传授刷牙、爱牙的方法,使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知道龋齿的危害,掌握预防乳牙龋齿的方法,并向其家属发放口腔保健卫生手册,让其有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2)医护工作者指导家长与幼儿教师每日督促儿童正确刷牙,并制定正确刷牙的奖励机制,对每日正确刷牙的儿童给予相应物质奖励,促使儿童养成规律刷牙的良好习惯。(3)医护工作者指导家长与幼儿教师陪同儿童观看日常生活中引发龋齿的不良习惯动态视频,纠正儿童喜爱吃甜食、爱喝碳酸饮料、饭后不刷牙漱口等不良习惯,引导儿童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4)定期组织儿童接受口腔检查,一旦发现口腔问题,需嘱咐其家长带领孩子前往口腔科室接受对症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检查配合度与不良习惯改善情况,评价标准:儿童自觉接受口腔检查,且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操作表示达到积极配合水平;儿童勉强配合各项检查操作表示达到配合水平;儿童拒绝接受检查,且家属与医护工作者沟通引导无效表示达到不配合水平。为期半年的护理干预实施完毕后,向其家长发放有关口腔清洁、不良习惯改正、饮食习惯调整方面的调查问卷,进而了解两组儿童生活习惯改善情况。定期开展口腔检查工作,统计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概率。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 23.0版数据系统,口腔检查配合度、不良习惯改善情况、龋齿发生率显示标准统一为“百分率”,经卡方处理,统计学判定依据:P<0.05差异存在。

  1. 结果

2.1对比口腔检查配合度与不良习惯改善情况

在口腔检查配合度、不良习惯改善效果评估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较,前者的口腔检查配合度94.29%、不良习惯改善率85.71%优越性显著,对比差异P<0.05,如表一所示。

表一:对比口腔检查配合度与不良习惯改善情况

组别

例数

口腔检查配合度

不良习惯改善率(%)

积极配合

配合

不配合

配合率

实验组

35

18

15

2

94.29

30(85.71)

参照组

35

10

15

10

71.43

21(60.00)

X2

6.4368

5.8514

P

0.0111

0.0155

2.2对比龋齿新发率

在龋齿新发观察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较,前者的龋齿新发率8.57%(3/35)相对较低,对比差异P<0.05,如表二所示。

表二:对比龋齿新发率

组别

例数

新发例数

新发率(%)

实验组

35

3

8.57

参照组

35

12

34.29

X2

6.8727

P

0.0087

  1. 讨论

龋病常被人们称作为“蛀牙”,属于临床较为多见的儿童口腔健康问题,一旦出现会对儿童饮食带来不利影响[2],使儿童咀嚼能力减弱,弱化胃肠道吸收消化功能,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儿童营养摄取不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然而,龋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食物、先天发育不良、口腔内残留细菌繁殖等因素有关

[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口腔检查配合度、不良习惯改善效果评估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较,前者的口腔检查配合度94.29%、不良习惯改善率85.71%优越性显著,对比差异P<0.05;在龋齿新发观察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较,前者的龋齿新发率8.57%(3/35)相对较低,对比差异P<0.05。由此证实,对学龄前儿童展开必要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口腔检查配合度,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龋病的发生。根本原因是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儿童、家长以及幼儿教师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并通过开展健康讲座活动、发放健康手册、观看动态视频等方式,使童儿意识到龋病的危害性,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发儿童的主观意识,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对学龄前儿童提供护理服务,能够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口腔检查配合度,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生,有较高的干预价值。

参考文献:

[1]覃兰惠.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4):0107-0107109.

[2]王琪.综合口腔护理预防儿童龋齿效果观察[J].糖尿病天地,2021,(3):196.

[3]于玮.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效果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67-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