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阻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分析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阻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谢小颖  姚敏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产科  365000

要:乙型肝炎作为常见传染疾病,对人体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感染主要源于HBV经过母婴传播。近些年,HBV母婴传播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日益受到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本文将对HBV在母婴之间的影响因素以及阻断方法做一个全面的概述。

关键词: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影响因素;阻断方法

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强大的感染能力,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的传染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约有20亿人在感染HBV,而大约3.5亿人则是慢性感染者。在中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极高,HBsAg阳性的比例高达9.76%,大约有1.3亿人。现阶段估算出现症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概有2000多万人[1]。诱发HBV感染的因素多种,国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母婴传播,因为母婴传播诱发HBV感染在总数中占比为30.00%~50.00%[2]。此研究将综合分析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阻断方法,旨在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1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

1.1 母体高病毒载量

目前诸多研究认为,母体血清病毒载量作为母婴传播关键性因素之一。Zou和其他研究表明,产前母体HBV DNA<106拷贝/ml的人群,其接种免疫的失败率为0。当母体内的病毒载量增加,预防接种的失败率也会相应提升。如果产前母体的HBV DNA>108拷贝/ml的时候,预防接种的失败率将会提高到7.6%[3]。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当产前母体的病毒载量增加时,预防接种的失败率也会相应增加。当病毒的数量小于106拷贝/ml的时候,HBV的母婴间传播并未出现。

1.2 羊水感染

羊水感染是否会引发母婴传播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怀孕早期,HBV的颗粒会从母亲的血液中流出,然后穿透胎盘进入到羊水中。当母体血清HBV DNA>108拷贝/ml时,其胎盘HBV DNA会显著增加,然而这并不能在实际病例中证实其与子宫内的感染存在直接的联系[4]

1.3 母乳喂养

据一些研究表明,不同分娩模式对于HBV母婴传播之间的影响并无统一的结论,无论是通过母乳喂养还是通过人工喂养,婴儿HBV感染率都是一样的[5]

因此,与出生时接触到的高危因素,如母亲的血液或体液,母乳喂养所带来的母婴感染的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AASLD持有观点,对于受到HBV感染的孕妇来说,母乳喂养并不是一个禁忌[6]。根据我国的指导方针,HBV感染的孕妇可以在停止用药后进行母乳喂养。

2 HBV的母婴传播阻断

2.1主动免疫

第一代乙型肝炎疫苗主要来自血液,而第二代则是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它通过在酵母细胞中制造包含HBV DNA片段的重组质粒,并表现出HBV表面蛋的表达,从而引发超过95%的新生儿、孩子以及成年人产生具备防御能力的HBV抗体。尽管对于该抗体的保护效力持久性仍有争议,但大多数人都认为3—4单位的单价乙型肝炎疫苗能够提供至少20年的保护。AASLD建议所有HBsAg阳性的孕妇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刻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进行预防接种[7]

2.2被动免疫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精炼的防止HBV侵袭与复制的主动免疫药物,能够促进身体主动地吸收有效的外来抗原,从而快速建立起自我保护的免疫系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立即发挥作用,对血液中的HBV进行中和与消除,以此来阻止HBV的定向传播。若仅针对HBV接触后的防治,其保护级别的抗体能够维持3~6个月。

2.3母体抗病毒治疗

一些研究表明,当产前母体病毒载量低于106拷贝/ml(2×105 IU/m1),HBV并未在母婴之间传播。因此,AASLD建议对于产前体内病毒载量超过2 X 105IU/ml的产妇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HBV携带者在怀孕阶段能够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LAM)[FDA(FDA)的C类药物]、替比夫定(LdT) (FDA的B类药物)以及替诺福韦酯(TDF) (FDA的B类药物)[8]。尽管目前尚无关于三种预防母婴传播的疗效比较的数据可供参考,但是考虑到药物的抗病毒能力、妊娠期使用的数据以及LAM和LdT的耐药性,TDF被优先选择用于预防母婴传播。

3

综上所述,HBV的母婴传播在临床与基础医学领域的探索是非常关键的,HBV的母婴传播是不能被忽略的。目前,其传播路径相当复杂,其产生的原因尚未明确,还有争议存在,影响因素依旧需逐步研究,阻断的相关研究也受到了限制。未来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仍需深度探讨HBV的母婴传播路径、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阻断策略。

参考文献:

[1] 赵风林,梁桂华,王兰珍. 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母婴传播知识认知度及相关影响因素[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9):3531-3534.

[2] 罗柳金,吴建锋,黎福银.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黑龙江医药,2020,33(2):391-393.

[3] 谌丽妃,喻林玲,刘晓,等. 重庆市渝北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22,38(3):386-390.

[4] 彭时辉,廖征,文海蓉,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因素[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0,26(2):151-154.

[5] 彭艳兰,黄彩虹,陈雅红,等.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2023,29(4):271-274.

[6] 赵玉芹,伍凤云,廖征,等. 江西省两个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和影响因素[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1,27(1):83-86,101.

[7] 陈淑珠.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5):82-84,88.

[8] 方木林,周利民. 淳安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健康研究,2022,42(4):39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