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的性状与消化系统疾病

/ 1

大便的性状与消化系统疾病

刘智宏

成都高新区佳医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引言:我们每天进食的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吸收,剩余部分通过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 ,即变成粪便排出体外。粪便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纤维素,消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粘膜碎片和大量细菌,还有未被吸收的消化道分泌物,如粘液、胆色素、粘蛋白和消化液等。粪便常规检验是用物理、化学、显微镜技术分析粪便标本的检验项目,也是临床常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主要包括一般性状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粪便显微镜检查。病理情况下,粪便中可见血液、脓液、寄生虫及其虫卵、包囊、致病菌、胆石或胰石等,对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肠道的肝、胆、胰腺等器官有无病变,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有重要价值。

虽然大便的检验必须通过专业的检验科医生完成,但是我们也可通过观察自己的“便便”来初步判断自身的健康情况。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区分大便正常与否,这样就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识别出“便便”向我们发出的警示。

根据大便性状巧妙识别疾病

颜色外观: 一般正常成人粪便因粪胆素而呈棕黄色柱状软便。因吃食物不同,粪便亦有改变,如食用过量脂肪、钡餐后大便颜色变浅偏白;服用大黄等药物后粪便偏黄或金黄;服用铁剂大便可出现黑色等情况。但当出现下列情况,我们可得注意了:

(1)柏油样便   粪便呈深褐色或乌黑色、质软、表面有油性光泽,样子很像铺马路的沥青(俗称“柏油”),故而得名。这种粪便是上消化道(指食管、胃、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出血的表现。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是常见的原因。

(2)白陶土样便  粪便呈灰白色,较松散,形状似制造白陶器的白陶土。这种大便是由于胆道的内腔受阻,或外壁受压迫,使胆汁不能通过胆道进入肠内,于是粪便不能被染成黄色而造成的。出现白陶土样大便,常由胆道内的肿瘤或胆道周围的脏器压迫胆道、胆结石等引起。

(3)血便   鲜血便多由下消化道出血引起。常见的疾病有结肠癌、结直肠息肉、肛裂、痔疮等。

(4)泔水样便 这种粪便就像淘米、刷碗洗锅用过的“泔水”,粪质少,混有未消化过的食物。大便的次数多,量也大,无臭味或臭味较小。常见于霍乱和“胃泌素瘤”等疾病。

(5)粘液便   正常粪便含有少量粘液,粘液增多提示肠道炎症或受刺激,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6)粘液脓血便   粪便中混有粘液和脓血,或者全部是粘液和脓血,便次增多。病人有大便的意思,但是却大便不出什么东西来,即有一种“便意未尽”的感觉。医生把这种感觉称为“里急后重”。有粘液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其中细菌性痢疾以脓及粘液为主,脓中带血;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果酱样。

(7)糊状便  粪便为成堆的糊状,多泡沫,或者像发酵的面团。病人大便的次数多,伴有腹鸣、腹胀和大量排气(俗称“放屁”)。常见于患发酵性消化不良。

(8)海蓝色水样便  粪便呈黄绿色、米汤样或海蓝色稀水样,内含半透明蛋花样或粘膜样物质,便次多,量大。病人通常有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用药史。广谱抗生素是指能抵抗大部分细菌的抗生素。主要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也称为“伪膜性肠炎”)。

(9)脂肪便  大便量多,粪表面有油滴,味酸臭。这样的病人可能有脂肪的消化、吸收障碍,主要见于患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的病人。

(10)溏便  溏便指大便呈粥样但内容物粗糙,便次较多。常见于腹部着凉引起的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11)硬球样便  粪便坚硬呈球状,酷似羊粪球样或卵石样,不易排出,见于便秘时。各种年龄的人均可发生,但是以中老年人多见。在患“肠易激综合征”时,偶尔也能见到。

结语:粪便是我们的排泄物,大家都认为“它”很脏,但是“它”却是我们健康的侦察兵,医生也可以利用“它”来为患者识别疾病。关注健康从身边小事做起,每一次排便留心观察,留意我们身体的各种微小变化,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我们才能在疾病到来前做好充足准备。虽然通过观察大便的性质能够得到疾病提示信息,但不是出现这类异常时我们的身体就一定生病了。不用为此异常焦虑,这时应该前往医院向专业的大夫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