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智能技术在中职护理静脉留置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3

虚拟仿真智能技术在中职护理静脉留置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郑灵敏、甘海晖、项素素

温州市护士学校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生静脉留置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温州市护士学校2021级护理专业2个班的1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授课模式,观察组采用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模式,采用实训考核、虚拟仿真系统教学量表、护生核心能力测评对两组护生进行测评。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护生实训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生核心能力测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模式不仅可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还可提高护生满意度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 护生,护理; 静脉留置;虚拟仿真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疗及医疗保健水平的需求不断提升,患者维权的意识不断增强。在患者身上“实习”的时代将成为历史。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如何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减少临床中的医患纠纷,这是必须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逐渐摆到教育工作者以及世人面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球每年注射次数超过160亿次[1],其中静脉留置针占比大,因此,静脉留置针是护生必备的操作技能[2]。(目前该领域的大部分研究仅限于仿真的可视化阶段)由于缺乏血管触觉效果,传统的静脉输液留置技术教学模式,不能模拟真实静脉被穿刺后的突破感,学生无法感知到反馈力的存在,无法体验到临床患者静脉留置穿刺的效果。为了让护生能够真正地掌握这一技能,本校运用模拟案例导学(引入天堰静脉穿刺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对护生进行培训、评价和反馈,以期能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护理的能力,从

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选取温州市护士学校2021级护理专业2个班的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名、对照组50名,99名女性1名男性,年龄17~18岁。纳入标准:学校中职护生通过中考成绩统一招入;均为自愿参与;不无故缺课、旷课;并身体健康,热爱护理事业,有高度责任心和爱心,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技能师资:对象选取学校护理技能老师,同时聘任相应数量的临床护理人员参加,入选教学老师资质进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教学并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实操教学实施环节。两组护生已完成前期医学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均为同一教师,教学教材、内容、进度均保持相同,且年龄、性别、理论与技能考试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研究方法  实操前准备:留置针技术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应用将《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留置针技术》采取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即虚拟仿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2021级100名护生授课。具体课时分配如下:理论3课时,由任课教师利用3课时的时问对留置针技术理论部分进行教授。实训课:18课时。先由教师演示操作,再按1:1课时分配由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和虚拟仿真系统练习。所有学生课时分配与对照组相同。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带教老师采取传统模式进行静脉输液的示教。首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按照护理实训操作流程演示整个静脉输液流程,示教结束后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巡视。

1.2.2观察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依据国家技能大赛操作评分标准,对留置针护理操作技术进行了操作流程的规范,教学的过程可以包括为四个部分,操作前用物准备、操作中实践操作、操作后处理等流程。系统提供了180个病例,其全部来源于真实临床,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提供了120种手臂,按性别分为男性、女性;按年龄段分为成人、儿童、老年;按体型分为一般、消瘦、肥胖;按症状分为水肿、营养不良、创伤、特异体质。提供多个穿刺部位,可选择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及手背静脉等部位的所有血管。根据病例各方面的差异可选择合适留置针型号进行穿刺,教师和学生分别使用账号密码登录后即可进入虚拟仿真系统,可对用户的操作产生真实反应,如:扎止血带后血管变化,穿刺后回血、出血点、肿胀、淤青或其他的并发症。重点练习静脉留置输液中比较重要的项目:如强调配液前核对输液瓶签、核对病人、驱气及无菌观念等,如果操作者遗漏这些操作会带来并发症的风险,会导致软件提示、并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每次操作完成后,评价结果会检测各种参数,如进针斜面方向、进针角度、穿刺成功的用针次数等数据,还会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每次操作后都可生成一个评估报告。也可供老师和学生自己日后回顾。考核结束后系统自动给出分数可查看班级平均成绩和学员成长曲线,从而使教师可以科学了解不同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练习模式下解答完试题后可查看正确答案和相关解释,引导学生思考,可更好地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从系统导出每位护生操作成绩,汇总整个操作存在问题的曲线图,根据曲线图进行下次持续质量改进。通过案例创设情境,使护生从只听、只看,变成去寻、去学、去钻,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可更好地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考核标准.

1.3.1 实训考核:考核标准依据国家技能大赛静脉留置技能大赛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学生抽签决定出场考试的顺序,自己准备考试用物。由2名教师共同评分,成绩为2名老师打分的均值,最后汇总录入系统。

1.3.2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采用杨芳宇等[3]制作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量表包括6个维度,共28个条目,护生在医疗环境中,患者的健康问题与患者所发生的信息、情感的交换过程,包括的条目描绘了护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可能采取的一些行为方式。根据护生两周内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项目的后面圈出您使用这种行为方式的频率。“1”代表“从不使用”,勺”代表“偶尔使用’,“3”代表“比较常用”,“4”代表“经常使用”。由辅导员发放问卷,统一指导护生进行问卷填写,参加护生按问卷要求填写,并由调查者当场收回,对有疑义的问卷当场进行核查并修正。

1.3.3 教学满意度调査:学校自行编制满意度调査问卷,包括:课程适合护生个人发展需要;课程内容深度适中、易于理解;课程内容切合实际、便于应用;课件完整、制作精美;实操老师备课充分;老师表达清楚、态度友善;老师对教学内容有独特精辟见解;老师对进度与现场气氛把握很好;教学方式生动多样、鼓励参与;参加此次学习的收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8030615371972)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实操对比 考核结果显示采取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法即观察组学生操作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两组学生成绩如表1。

表1 培训后两组护生实训考核成绩比较(x±s,分)

     组别

n

  理论成绩

  技能成绩

    观察组

    50

91.92±6.89,

91.36±6.46

    对照组

    50

85.6±6.19

81.49±10.01

      t

4.83

5.86

      P

0.001

0.001

2.2 两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对比 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共同参与、确认患者问题、传递有效信息、验证感受 6 个维度得分,见表2。

             培训后两组护生核心能力测定对比x±s,分)

组别

n

和谐关系

敏锐倾听

共同参与

确认患者问题

传递有效信息

验证感受

观察组

50

11.68±3.04

10.36±2.89

8.32±3.0

10.96±2.39

8.1±1.97

9.96±3.31

 对照组

50

10.26±

7.26±2.32

6.7±2.14

8.86±2.60

6.45±1.54

8.36±2.50

   t

2.52

5.804

3.104

4.202

4.580

2.724

   P

0.03

0.001

0.002

0.001

0.001

0.008

2.3 教学满意度调査  经过培训后两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对比,由学校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得分≥90分为满意,满意率=满意人数(非常满意+满意)/调查总人数50×100%,教学完毕后对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估。观察组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9.00%,见表1。

培训后两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对比 [n(%)]

 组别

n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50

28

20

2

0

96

 对照组

50

24

20

5

0

88

χ2

    -

     -

     -

       -

P

    -

     -

     -

       -

3 讨论

3.1 提高护生学习质量  应用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模式法,前提是要有大量的临床典型案例,教师需要通过平时的积累,需要走进临床,收集相关素材。另外,此种教学法固然能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必需要将各种案例制作导入视频展示。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护理实训教学是操作工培养模式,仅是单纯反复的动作与程序的练习,无法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基于此,本研究为护生建立了一个临床输液模拟环境,让学生在类似临床工作状态下学习,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输液过程中,护生发现各类病情各种不同年龄状态状态下患者静脉情况,便积极实施留置静脉输液快速建立,特别是针对进行抢救患者更加考验我们护士业务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在抢救过程中护生发现静脉建立困难不成功。促进护生针对不足积极寻找原因,提高临床技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观察组护生实训考核成绩、核心能力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2 获得护生良好评价 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模式有助于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传统的单一形式的技能训练,致使护生单一重复的练习操作动作,求知欲下降,形成思维定式,老师的说教、医生的医嘱即为正确,缺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仅会对护生的行为进行反馈,还引导护生写反思日记,促使护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与反思。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观察组护生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这种教学模式促使护生学会质疑,激发护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具有提升护生学习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临床,在临床工作中能够有效的应变能力更好服务于患者。

3.3 教学的不足与展望  近年来,各家学校开展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模式以来,其虽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无法完全替代临床真实患者。此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教师也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熟练掌握多媒体视频制作,才能与时俱进,使教学达到理想水平。在目前医患关系背景下,需要现代教学更加完善贴近临床,需要我们学校老师深入临床采集各种临床专科病案,进行汇总讨论再输入教学系统,需要不断更新病案充分发挥临床效益。

4 结论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在静脉留置操作教学教学是将分散的、单一的教学考核综合在一个具体的、完整的病例上进行,有效地将中职护生核心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人文关怀等贯穿其中。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教学静脉留置操作教学,能有效提升中职护生对患者病情的初步判断、临床急救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护生综合能力技能提升能为患者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科学的护理教学,有助于培养适用于临床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Gorski LA , Hadaway L , Hagle ME , et al .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 J Infus Nurs . 2021; 44( suppl 1 ) : S1 - S 224 . doi : 10. 1097 / NAN . 396.

[2]徐叶果,吴雪梅,周巧玲.PCMC 教学模式在静脉输液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6,11(2)19-21.

[3]杨芳宇,沈宁.李占江.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1):3721-3724.

本文是温州科技局2022年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名称:虚拟仿真智能技术在中职护理静脉留置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Y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