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高职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基于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高职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董 霞   牟 斌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摘要:在我国大力实施“双创”的背景下,大学生已经成为“双创”的重要力量,高职本科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体系,如何科学、有效、系统地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逐渐探索适应高职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已然成为一项崭新课题。本文结合职业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不够健全,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的现实状况,研究构建由高校、政府、企业多元协同共建的创业支持系统,致力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水平,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为目标。在政策、市场、金融、人力资源、职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支持和创业文化方面积极合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协作平台,结成深度交叉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业支持方面发挥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协同育人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体制创新

一、引言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本科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体系,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等专业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的支撑,而创新需要人才提供动力支持,人才培养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了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了职业技术教育深化政校行企融合、产学研创一体的重要性,树立引导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与职业技术教育协同发展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人才,要将“创”作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精神、创业理念、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渗透于专业学习与实践中,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以此来指导产、学,形成产、学、研、创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引起很多高校的重视,但是还没有真正普及起来,教学实践在不断探索之中,对于职业院校更是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等,再次使用了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中要切实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地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职能,职业院校同样要以此作为特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近年来,虽然全国范围内都在强调创新创业理念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发展中,部分高校教育理念陈旧,并未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导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自成系统,各自为营。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范围较窄,现有的教材注重创业的理论知识较多,在创业实践方面教学相对薄弱。某些专业缺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建设足够的实践基地,学生不能有效运用实践基地开展项目运营。创新创业教育资金缺乏,没有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教育缺乏系统课程体系,以及创意项目运营孵化支撑,导致很多项目中途放弃或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成果转化。
    (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理念缺乏创新

主要表现为个别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注重坚持以人为本,还没有将校企合作纳入到人才培养工作当中,特别是在通过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方面还存在诸多不科学的方法,如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不到位,再比如不注重发挥企业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入分析“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理念缺乏创新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一些高校仍然以自身为主导,不注重挖掘企业的各类资源,在融合性、互动性以及战略性建设方面比较薄弱。

(三)高职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不健全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职业本科教育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就业创业。在教学安排上,职业本科院校应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等教育试点形式,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大部分高职本科院校并没有构建系统支撑体系。主要存在教师专业胜任力不强、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备、创新创业成果评价体系、资金制度及激励制度不匹配等问题,无法形成系统的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及创业项目孵化运营的支撑体系,导致高职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驱动力不足。

三、构建高职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本科院校需要遵循系统性、协同性与发展性的原则,构建由高校、政府、企业多元协同共建的创业支持系统。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水平,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为目标,在政策、市场、金融、人力资源、职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支持和创业文化方面积极合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协作平台,结成深度交叉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业支持方面发挥最大的效用。

(一)渗透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理念

要全方位、多层面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沙龙、大赛、训练营等形式,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潜力。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辅导员工作室等具有较大空间、设备齐全、材料多样、可供全校师生共享利用的共同空间。要求教师采用“专创融合”设计课程,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每一门课,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要想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有效融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创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理念,努力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条主线,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推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进而发挥其应有作用。要把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还要在培养大学生明确创业项目、强化创新精神、提升职业素养、提高专业能力等诸多方面实现突破。

(二)构建系统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支撑体系

要把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高校在为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及制度支持基础上,更要切实加强与企业的战略合作,不断强化高校资源与企业资源在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及创业项目孵化等当面的互融互动与双向共赢。校企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同时也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为学生后续的创业生涯以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大力加强“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创业项目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资源支撑体系,构建全方位、立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着力打造学校与企业、政府等相互融合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与产业发展更适应、更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 田静.协同创新视角下“双创”基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 , 2021(4): 49-53.

[2] 张思源.试论协同育人机制下的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J]. 华东科技 ,2022,436(6):58-60.

[3] 李伟静.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 [J]. 人才资源开发 ,2021,451(16):56-58.

[4] 张琤,李明,高航.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37(12):17-20.

[5] 宫洁,赵菲,李林林.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J]. 科技风 .2022(10):13-15.
本文为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2023年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课题:职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编号:KY202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