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成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3
/ 2

不同类型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成效观察

杜普普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与我院进行治疗的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共9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9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后稳定型(PS)膝关节假体治疗,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内轴型(MP)膝关节假体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膝功能评分。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实验组患者的肩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表对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实验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通过置换膝关节假体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内轴型(MP)膝关节假体均优于稳定型(PS)膝关节假体,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假体膝关节置换应用成效

膝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多发于中年以后人群[1]。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衰老、创伤、炎症、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2]。病变呈慢性进程,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单侧膝关节炎常用的治疗方式,但由于手术创面大,术中无法彻底有效止血,导致术后关节腔积血,可引起关节周围肿胀、疼痛、伤口愈合不良、功能障碍。本文探究不同类型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与我院进行治疗的单侧膝骨关节炎后肩手综合症急性期患者共9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有男性21例,女性28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8岁,平均年龄(60.3±11.8)岁,最长病程6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4.18±0.12)天,有左侧病变19例,右侧病变30例。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7岁,平均年龄(59.7±12.4)岁,最长病程6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4.17±0.19)天,有左侧病变18例,右侧病变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3];患者膝关节外翻畸形、膝关节屈曲>90°;表现为单侧病变;选择需要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排除标准:排除有其他严重的合并症患者;排除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排除有神经性肌肉病变的患者;排除有代谢性骨疾病的患者;排除有活动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上止血带,切开关节囊以及前十字韧带,切除残余半月板,髓内定位。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后稳定型(PS)膝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远端截骨,外翻6°,内外侧松弛度0-5mm,安装并进行下肢力线测试;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内轴型(MP)膝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远端截骨,外翻5°,内侧无松弛,外侧松弛0-2mm,检查髌骨轨迹。

1.3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10分,分数越大,表示患者疼痛感越剧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表对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能力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肩疼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对比

组别(例数)

疼痛程度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49)

6.93±1.13

5.18±0.89

实验组(49)

7.08±1.11

4.17±1.28

t

0.026

4.129

P

>0.05

<0.05

2.2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膝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膝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治疗前后患者的功能

组别(例数)

膝功能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49)

79.19±13.13

59.19±7.38

实验组(49)

78.19±14.93

48.29±9.29

t

0.928

5.389

P

>0.05

<0.05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膝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4],老年膝关节病患者伴发骨质疏松和自身体质变差,以及年轻时长期过度负重,导致老年膝关节病患者出现以胫骨上端外侧塌陷为主的膝关节内翻畸形[5]。随着目前人工关节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治疗膝关节炎的过程中获得广泛应用,但手术虽能恢复关节功能,消除疼痛,但易致使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后稳定型(PS)膝关节假体通过牺牲膝关节的稳定性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性[6]。内轴型(MP)膝关节假体从理论机制上看来,更符合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其矢状面、冠状面半径(股骨内侧髁)一致。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对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通过置换膝关节假体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内轴型(MP)膝关节假体均优于稳定型(PS)膝关节假体,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汝林,张虹俊,陈德旺等. 应用PS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1例复杂膝关节炎 [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3 (05): 103-106.

[2]黄连水,何明长,缪建云等. 后稳定型假体联合髁限制垫片在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 38 (02): 136-139.

[3]费智轩,张子安,项帅等. 两种关节型间隔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二期翻修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 15 (04): 255-261.

[4]吴迪,司丽娜,武丽珠等. 3D打印截骨导板在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多半径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J].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 (02): 190-195.

[5]王淼,李兴波.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高屈曲假体和普通假体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影响的对比分析 [J]. 当代医学, 2021, 27 (22): 102-104.

[6]谷明西,朱雨农,田丰德等. 内轴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假体的应用优势比较的Meta分析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33): 5395-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