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5
/ 2

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姓名:蒋萍萍

单位:河南省襄城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

摘要:目的:评价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中7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其中,35例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管理,作为观察组;另外35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呼吸参数、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参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等。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稳定于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结论: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传统护理方法更为优越,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稳定血压和心率。

关键词:机械通气管理;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

引言

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高度监测和重要治疗的关键环节。机械通气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评价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中7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其中,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35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年龄范围在18岁以上且70岁以下。2.患者被诊断为心血管重症,包括但不限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3.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0岁的患者。2.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如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3.患者拒绝参与研究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机械通气管理,具体如下:

(1)机械通气指征评估:在决定进行机械通气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严重的呼吸衰竭、过度通气和低通气状态、氧合不足和CO2潴留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机械通气。(2)机械通气模式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常见的模式包括压力控制通气(PCV)、容量控制通气(VC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3)呼吸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调整合适的呼吸参数,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相时间和呼气相时间等。这些参数的设定要根据患者的肺功能,氧合情况和CO2排出需要来确定。(4)氧疗管理:机械通气中对氧气浓度和气道氧分压的管理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氧合水平和需要,调整合适的氧气浓度和PEEP(呼气末正压)的水平,确保患者的氧合状态。(5)关注并发症预防:机械通气管理中需要密切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包括气压伤、气道损伤、肺过度膨胀、肺炎等。适当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合理管理气道湿化和吸痰,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逐渐撤机:当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时,可考虑逐渐减小机械通气支持或进行试验性脱机,以观察患者是否能够自主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功效良好,可以逐步降低机械通气支持,直到完全脱机。(7)定期监测和调整:在机械通气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气体交换和机械通气的效果。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确保患者的稳定和安全。

1.3观察指标

(1)呼吸参数:比较机械通气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等,评估机械通气管理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程度。(2)血氧饱和度:观察机械通气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评价机械通气管理对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3)血压:比较机械通气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情况,评估机械通气管理对循环系统的影响。(4)心率:比较机械通气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评估机械通气管理对心率的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参数改善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2.2血氧饱和度提高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机械通气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

2.3血压稳定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稳定于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这表明机械通气管理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

2.4心率稳定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也稳定于正常范围内,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波动较大。

表1两组应用效果对比

组别

指标

平均值(观察组)

平均值(对照组)

呼吸参数

呼吸频率

14

18

潮气量

450

350

分钟通气量

6.8

5.4

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

98%

92%

血压

平均动脉压

80mmHg

75mmHg

心率

心率

75bpm

85bpm

3讨论

机械通气管理方法是指通过呼吸机等装置来辅助或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功能。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被广泛应用。在重症监护室中,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功能受限、氧合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机械通气能够提供有效的支持,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有多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例如,呼吸参数(如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可以反映机械通气的效果和呼吸功能的改善程度。另外,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等指标也可以反映机械通气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通过比较机械通气观察组和传统护理对照组的相关指标,可以评估机械通气管理的效果。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参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等。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稳定于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这些结果显示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具有优越的应用效果。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并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病情和护理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呼吸参数、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指标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机械通气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稳定血压和心率。这对于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治疗和生命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永华,李小会,陈艳蓉等.重症监护室老年脑损伤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36):5146-5149.

[2]孙雯,王宾艳.个案护理管理对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16):1994-1997.

[3]罗亚军.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4):176+178.

[4]毛利丹.综合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4):126-127.

[5]赵莎,战祥巧,赵文文.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1):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