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建设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分析

张炜杰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茶山分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通过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构建相应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执法行为的规范性和权威性。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全面管理和分析执法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和运作模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建设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希望为相关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引言

通过建设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执法人员可以用更加高效、准确的方式进行资料、证据收集和整理,提高案件的定性和量化分析,从而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对执法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帮助决策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高环境治理和保护水平。

一、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思路

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主要思路是: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对环境执法工作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支持。

具体来说,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需要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定义核心业务流程,明确业务数据和信息的管理方式等。这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基础,也是保证系统建设方向正确的前提。如在移动执法管理上,平台实现环境执法相关数据和流程的统一集成管理,满足对执法任务的分配、监督、评价、执法终端设备管理等日常办公需要;而在环境监察综合分析上,平台以环境数据库和现场实时采集数据为基础,以辅助决策为目的,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利的支撑,该平台主要包括GPS定位、轨迹回放,蔓延模拟分析、移动视频管理等模块。

其次,需要建立先进的技术框架,选用合适的软硬件设备,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是系统建设的关键之一,也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的基础。

再次,需要针对自身业务特点和需求,制定详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数据流程及交互逻辑等,并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流程标准。这是系统建设的关键之二,也是保证系统满足实际需求和业务管理效率的基础。

最后,需要加强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在用户层面上根据执法人员、数据维护人员、系统管理员的定位设置访问权限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数据备份、安全审计等工作,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技术要点

(一)复杂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在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中,需要处理大量的复杂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包括了丰富的类型和格式,如空间数据、统计数据、图像数据等。其中,空间数据指的是地理位置信息和区域特征,统计数据则是环境污染和治理相关的各种数据指标,而图像数据则是照片、视频等数字化证据。如在常规的巡查任务上的应用上,执法人员在规定的若干单元网格巡视,发现环境问题后通过移动执法终端系统上报位置、图片、表单、录音、环境描述等信息。未来平台建设将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生态环境部门高效地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对案件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源头,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和治理方案。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利用海量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和模型构建,实现自动化的案件分类、部署和决策,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并且可以随着数据的积累不断迭代优化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模型对环境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提供更加准确和科学的环境状况评估和风险预警。

(二)数字化证据的获取和保护

数字化证据是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到的证据,如现场拍照、录音、视频等。这些证据是生态环境部门进行案件处理和监管的重要依据,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和安全性,以避免任何可能的数据篡改和证据失真。

为了保证数字化证据的真实性,需要使用现代化的数字化技术来采集和保存证据。例如,在现场采集证据时,可以使用高清晰度的摄像头和录音设备来收集环境数据和声音,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需要采用强大的数字化算法和安全措施来加密和保护证据,防止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对于涉及机密信息的证据,还需要进行严格的权限控制和审查,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隐私性。

(三)信息化流程的设计和优化

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执法流程,将执法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分阶段和分工处理。这包括从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到处罚决定等各个方面的环节,以确保执法工作的全面、有序和规范。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案件所需的处理流程差异,特别是在紧急和复杂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流程。

其次,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对执法流程进行优化和自动化,以提高执法效率和精度。例如,可以通过建立智能化的案件排查和分配系统,将案件按照类型、区域、时限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分配,实现自动化的案件调度和任务分派。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案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升执法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度。

(四)信息系统的架构和部署

首先,需要建立清晰的信息系统架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在硬件方面,需要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用户量来设计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配置,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和数据安全。同时,在软件架构方面,需要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框架、数据库、应用程序等软件组件,如建立污染源空间、环境质量和执法规范等数据库,以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安全。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以便随着业务发展和技术更新进行升级和扩展。

其次,需要设计合理的软硬件配置,以满足系统的性能需求和安全需求。在硬件方面,需要选择具有高性能和稳定性的设备,并根据用户数量和应用场景进行合理的配置,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在软件方面,需要选择功能强大、易于维护和安全可靠的软件,并做好版本管理和软件升级工作,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

首先,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数据交换渠道,确保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与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流能够顺畅进行。这需要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标准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准确和稳定性。

其次,需要实时监测和预警环境数据,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通过对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及时掌握环境变化和问题情况,并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数据管理和分析体系,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分类、存储、查询和分析。通过对环境数据的合理处理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支持。

最后,需要建立联合工作机制,促进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特别是在应急事件处理和重点区域/行业监管方面,需要通过联合工作,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结语

建设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于提高环境执法管理水平、提升执法效率和公正性、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治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健全的环境执法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促进环保事业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周静利,姚瑶,潘涛.测绘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应用及问题分析[J].西部资源,2022(01):85-86+89.

[2]邹军,毕丹宏,孟斌,刘俊.生态环境大数据监管平台的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1(01):28-31.

[3]陈晓明.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管理平台的应用推广[J].山西化工,2016,

36(06):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