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手术室护理事故出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1

怎样预防手术室护理事故出现

钟敏

成都市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11731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和病人合法权益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在当前的医疗工作中需要做好手术病人的安全管理,以预防手术室护理事故的发生。以下就围绕手术室护理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1、术前方面

预防手术室护理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术前方面需要重点关注。术前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1.1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护士应仔细查阅和核对病人的医疗记录,包括手术名字、手术部位、病人过敏史、手术风险评估等信息,并与病人进行确认,确保手术室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1.2病人安全

在手术前护士应针对病人的特殊情况做好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了解病人的过敏史并避免使用患者已知的过敏原;在病人需要的情况下咨询和征得病人的同意执行手术,确保病人的知情同意。

1.3术前教育

护士应向手术病人提供术前教育,向他们详细解释手术流程、预期效果、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的恢复护理等。通过术前教育病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手术室的操作,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

1.4细节核对

在手术前护士应核对病人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关键信息,以避免发生手术室纠纷。

1.5预防感染

术前护理应注重预防感染,如做好洗手消毒、患者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等,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高效消毒,并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2、术中方面

为预防手术室护理事故出现,需要在术中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2.1沟通和协作

手术室内医护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和角色,避免信息传递不畅或者误解导致的错误。

2.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时所有的操作都需要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包括穿戴手术服、戴口罩和手套等,以防止交叉感染和术后感染的发生。

2.3规范手术器械的使用和处理

手术器械使用前需要进行可靠的清洗和消毒,确保器械的无菌性,手术结束后要及时将使用过的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妥善存放。

2.4监测和控制术中出血量

手术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止血措施,同时手术室内也需要准备充足的输血制品,以应对出血过多的情况。

2.5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2.6管理和监控手术室环境

护士需要确保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符合手术需要,并及时处理任何环境问题。

3、术后方面

为预防手术室护理事故出现,术后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术后观察

术后患者应进行密切观察,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术区的出血、术后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3.2术后麻醉镇痛

术后镇痛是重要的护理环节,要确保术后患者的麻醉镇痛方案得到正确执行,及时记录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3.3术后伤口护理

术后伤口护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应做到术后伤口清洁、消毒、覆盖好敷料,定期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3.4术后动静脉置管护理

术后动静脉置管是为了输液、输血、监测患者状态等,应确保置管部位清洁、固定牢固、管路无扭曲、通畅无阻塞,并定期更换导管。

3.5术后营养支持

术后患者营养不良易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应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或进行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获得充分的营养摄入。

3.6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体力和功能,护理人员应负责术后康复指导和训练,包括饮食、活动、呼吸锻炼等方面,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总之,想要预防手术室护理事故出现,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出现的问题。此外,护理中需要加强与医生、麻醉医师、手术室技术人员等的沟通合作,共同确保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