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思政”下搭建高校思政工作新媒体平台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互联网+大思政”下搭建高校思政工作新媒体平台的对策

祝志君

内蒙古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010051

摘要: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各方面被深刻的影响着。互联网数字化更是对开展高校的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工作开展遵循系统化、“大思政”的工作原则,应树立“互联网+”思维,建立新媒体平台体系,通过网络平台优化思政工作资源,强化保障措施,本文主要对“互联网+大思政”下搭建高校思政工作新媒体平台的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大思政”;思政工作;新媒体平台

一、“互联网+大思政”背景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各类电子设备的普及,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与此同时,高校思政工作也开始步入“大思政”时代,要实现育人目标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新技术、新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思政教育,这对“互联网+大思政”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思政工作模式应发生转变,从传统课堂教育转向“点对点”的网络教育模式。传统思政教学只能局限于课堂,虽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学生的听课时间受到局限,通过网络教育,学生能利用空闲时间接受教育知识,通过网络平台扩大受众对象,因此,搭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是有效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延伸与补充。

思政工作应从传统的纸质内容转向互联网媒介形式,与纸质载体相比,互联网教育储存的信息量更大,且学生携带更为便捷,这给高校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教育资源,通过新媒体平台提供给更多学生,达到资源共享。

二、“互联网+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原则

“互联网+大思政”虽具备一定教学优势,但教育内容碎片化、内容真伪难辨等问题日益突出,在互联网思政工作开展时,教师应起到引导者作用,在教学中遵从以下教育原则:

(一)遵循导向性原则

在网络教育中突出思政工作的方向主导极其重要,互联网中信息量过于庞大,其中包含一些负能量和虚假的信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在互联网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时,教师应遵循导向性原则,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教育平台中去伪存真,给学生做出正确方向的引导。

(二)遵循系统性原则

新媒体思政平台搭建与传统的思政教育不同,需系统化设计网络思政方案。互联网中知识相对碎片化,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加强网络教育的全面性,通过互联网让学生接触更多思政教育内容。借助互联网的教育平台,将碎片化知识在课堂或者日常教学中串联起来,让学生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完整化的知识。

(三)遵循及时性原则

互联网中知识的更新与传播速度较快,各种新闻事件学生可及时掌握信息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紧跟时事热点,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借助新媒体平台将近期发生的时事热点让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可根据动态及时反馈给教师。对教师而言,思政教育应主动出击,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互联网+大思政”背景下强化教育内容。

三、“互联网+大思政” 下搭建高校思政工作新媒体平台的对策

(一)党建引领工作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大思政”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少数带动多数”的特色,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深入教育,利用网络平台加强知识传播。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建立思政教育班级,让学生接受政治理论专题学习,通过“学习强国”进行优化,让所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都能做到“网络在线学习”;在工作平台中,教师可以增加“入党积极分子模块,让学生在云平台中记录学习过程。

(二)校园文化浸润网络平台

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官网的思政育人作用,通过“一网联盟传播“来强化学校的育人作用,为了加强建设,高校应完善新媒体平台体系,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通过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形式报道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时事热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思政教育资源,丰富课外生活。也可通过专题教育活动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充分利用高校新媒体平台可占据校园舆论的制高点。可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强化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思政课程教育网络平台

通过新媒体平台等载体,可通过线上加线下的模式进行混合教学,从而提升教学实效。学生在课前可通过视频进行预习,提前了解教师课堂中所讲述的内容。课堂中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线上完成,师生线上交流沟通、答疑解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四)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大思政”背景下,完善学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十分必要,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钉钉为例,教师可及时收集学生的注册信息资料,对教师安排班级内的各项事务有一定帮助,学生可通过线上进行注册,省去线下繁琐的各类手续。例如在寝室管理中,辅导员通过学生签到情况就能了解学生动向,极大保障了学生的个人安全。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可根据学校的统筹安排发布教学任务,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工作具体内容,辅导员在新媒体平台中可及时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

结束语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将碎片化的教育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整合,让学生接受完整性的教育内容。在“互联网+大思政”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对高校而言,应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强化教学,并加强保障措施,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加强高校思政工作育人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琼.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对策研究[J].花溪,2021(5):1.

[2]高瑞红.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的策略分析[J].2021.

[3]秦童.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新丝路,2021,000(004):P.1-2.

作者简介:祝志君(1982.4-),女,汉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学历:本科, 职称: 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