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卢 宁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 山东曲阜 273100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和任务。文化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民族精神力量之源,是形成共同思想的基础,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所在。

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价值意蕴

(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旨在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任何一个民族的进步,必然要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养料。百年前,风雨中,泱泱华夏飘摇欲坠,民不聊生处处可见,中华民族身处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似利刃悬在每个人的头顶,丧权辱国的屈辱如乌云笼罩在文明古国的天空。但是,中华民族没有就此倒下,而是迎难而上跨越了重重阻碍,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说,这离不开中华民族基于本源性思维在团结奋进抵御外敌中塑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重在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多元支撑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孔子、颜子、墨子、孟子等文化先哲先后提出了“为政以德”“民贵君轻”“道法自然”等辉煌千载的思想,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文化两千余年的主流地位,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隋唐时期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让中华文化迎来了全方面的繁荣发展;宋明时期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则促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巅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岁月洗礼,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意在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锻造精神护翼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基础是经济,内核是文化,二者犹如鸟之双翼,不可或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方案的背后往往蕴藏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基因。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共同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传统文化宝库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智慧,这些传统文化的结晶一旦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相结合,就会闪射出璀璨的文明之光,成为我们充满自信的光源,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和软实力,从而不断在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彰显“中国现代性”。

二、在文化强国建设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内的苏联解体、东欧演变就是有力的证明。苏联崩溃的原因,内因决定一切,那就是苏联人的信仰崩塌。一个国家的存续要想获得其合理性,就得讲好一套叙事,让全体国民认同这套叙事,认同国家政权的合理性。苏联讲述的叙事,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为解放全世界而战。但苏联后期的大国沙文主义、民族主义让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意识形态起了冲突,布拉格之春、苏阿战争直接导致了苏联国民对于苏联的叙事不再信任,转而去相信西方的叙事。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

(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个人来讲,核心价值观是个人观察世界、思考人生、辨别是非的心灵尺度;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心理认同、共同奋斗的基本精神依据,民族振兴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价值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旗帜,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当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依然能应对各种挑战,迅速崛起,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坚强生命力,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对人民群众思想信仰的凝聚力、在国际文化舞台的竞争力以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最为直接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

(三)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反复强调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道德建设。为官一任必须讲官德,只有清正为民,才能赢得信任、造福一方;为人师表必须讲师德,只有言传身教,才能受人尊敬、琢玉成器;经商办企业必须讲商德,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市场、长远发展。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

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我们中国的文化产业可以称得上是最活跃、最有活力、业态最丰富,也是政府最为重视的产业之一。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则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前提所在。在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民族荣辱、国家兴衰等宏大主题并非遥不可及,每个鲜活的个体都可以像水滴一样折射出时代进步的万千姿态,每一段平凡的奋斗都能够如涓涓细流般最终汇聚成历史前行的汪洋大海。

在文化领域推进改革创新,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坚持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广泛调动各类文化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充分涌流。

(五)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要深入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历史充分证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保持活力、社会强盛发展的法宝,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中国故事源远流长、丰盈多彩;走向世界,发声当下,我辈青年意气风发、妙语连珠,向世界人民深情道来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要善于用精准、恰切、新颖的语言,要进行春雨润物式的文化濡染,循循善诱、引人入胜,让聆听者如品茗回甘,领悟故事深处的思想、话语背后的“道”,更好地读懂中国。站在百年大党再启新征程的历史节点,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内可进一步凝聚民族向心力,外可传播中华文明,准确描画出中国形象。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新时代的中国人,应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中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