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

袁红艳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西校区 江苏苏州 215600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推行至今,课堂当中已经出现了越来越新颖的教学手段,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在步入学习生涯就开始接触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自身逻辑能力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帮助。近年来,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刷新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本质的认知,同时,强有力地落实了新课改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将学习过程中共同体的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本文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基本特征入手,深入地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实践

1 前言

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将项目化学习理念融入数学综合实践课堂是教师落实“生活教育”“生本教育”思想的有效路径,是提升学生数学内在素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

2 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原则

2.1适应性原则

项目学习法是对学生要求更高的学习方法,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学习基础,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学习水平,为确保项目学习法的有效实施,学生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让项目学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发展初期,并不是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具备项目学习法实施的条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年级,科学、合理地将项目学习法引入其中,从而真正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

2.2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使用项目学习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应当始终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削弱自身在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引导和监督的作用,相反,教师应当站在对学生学习负责的角度,确保项目学习法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3开放性原则

对项目化学习来说,它不仅有显性目标,还有隐性目标。其中,显性目标是指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隐性目标则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可以提升自身素质、锻炼自身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目标实现的过程,但是并不会对学生选择的学习方法加以干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兼顾项目化学习的目标要求,完善学习机制。

2.4综合性原则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仅仅凭借对教材某一章节内容的理解往往难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且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无法体会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而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能获得良好的机会,充分融合各门学科知识,或者将其与生活实践和生活经验相结合,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5合作性原则

无论是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还是从项目学习法实施的需求入手,坚持合作原则都是项目学习法实施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数学教师更应当以降低学生学习压力为出发点,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的合作模式,从而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3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课堂实践

3.1连接现实,构建项目情境

创设真实可感的项目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推进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先深入剖析综合实践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找准情境,确定研究项目,再以网络素材和网络教学设备优势为依托创设真实情境,以此让学生在真实、亲切、多维、立体情境的引导下,成功发现项目问题,明确项目研究方向。例如,在进行“互联网的普及”综合实践课程项目化设计时,教师先要根据相关知识内容确定本次研究的项目主题为“互联网的普及情况”,研究对象为全班同学及其家庭成员,涉及的知识点为百分数知识、统计学知识等,研究的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在明确以上项目信息后,教师再从互联网上搜集一些关于互联网普及情况的介绍视频或者短片,并以播放相关新闻报道的形式引入课堂,以此引起学生对“互联网普及问题”的兴趣。在学生对互联网在生活中普及情况产生兴趣后,教师再以问题“互联网在生活中的普及情况究竟如何?你能从身边入手、从家庭调查入手进行调查分析和说明吗”引导学生将项目研究范围缩小为“身边的互联网普及情况调查研究”,以此提升该项目的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2开展合作学习提高项目完成效率

为了有效突出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主体价值,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项目式学习的相关内容,并且以合作分工的方式解决项目化学习中的诸多问题。但是首先需要基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进行小组划分,并且根据项目化学习的相关要求布置明确清晰的合作学习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并且真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成长与提升。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并在组内合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各个面和各条边的对应关系。在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下,学生能够基于有效分工提高项目化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不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3解释项目作品,呈现解决方案

项目化学习最终要体现在可视化的作品上,可以是报告、材料、方案,也可以是解释。数学项目化学习更多的是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方案展示环节,教师要把分享权交给学生,鼓励所有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说出原因。学生在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时要对照他人的方案进行自我反思、修正与调整,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探索、建构,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据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最终,可以由全班学生投票评选和确定最优方案。在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解决问题的参与感、自豪感与成就感。虽然数学项目化学习最终要呈现相应的解决方案,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以及综合素养。

3.4多维构建多元评价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好的评价方式应该是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从学生探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来说,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让他们呈现不同的作品,比如说海报、手抄报、数学小论文、小发明、成果汇报会、答辩会等形式;从评价设计的类型来说,可以有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从评价的结果来说可以有分值评价与等级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从评价主体来说,可以设计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与社会评价、小组评价等(个人与他人评价、个体与集体评价);从评价量表设计上来说,可以设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等。比如说《走进“量高”世界》项目活动评价量表中的“评价项目”“评价指标”就可以分解细化为一二三级指标。

4 结束语

项目化学习这一方法的动态化、持续化和有效化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这和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学习中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不合理的项目设计,项目的难度和学生的心理状况不符,单一的项目学习方案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实施改进,将最优解决方案定格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蒋励青.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与应用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2(18):32-34.

[2]裴云姣.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运用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22(26):35-37.

[3]王晓辉.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0):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