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真实主义歌剧中“小人物”的社会折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试论真实主义歌剧中“小人物”的社会折射

陈文佳

成都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真实主义歌剧将以往意大利歌剧角色中常常出现的“大人物”转为“小人物”,折射出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社会现状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困境。通过对“小人物”的刻画,真实主义歌剧实现了关注现实、超越现实进而批判现实的社会折射。

真实主义歌剧产生于19世纪末叶的意大利,是意大利歌剧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真实主义歌剧的素材多数来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艺术家们将生活在社会底层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通过生动的手法展现在舞台上。对于歌剧中主人公社会地位的转变,折射出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社会现状。

意大利传统正歌剧不同,真实主义歌剧中的主角的社会属性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之前那些经常在歌剧里面出现的神话故事中的大帝神灵、王公贵族、公主英雄等,与人们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人物和场景,都被真实主义歌剧所抛弃。真实主义歌剧的视角从气度非凡的大人物、气势恢宏的大场景方面,转到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社会底层小人物方面。

这一时期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品,无一不具有关注小人物为主要题材的特点。无论是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莱翁卡瓦洛的《丑角》,还是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均如此,这几部作品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这一时期歌剧的审美取向。例如,独幕歌剧《乡村骑士》是以意大利西西里岛普通农民为写作对象。作品中的主人公是普通的青年士兵图里杜、农村姑娘桑图扎、马车夫阿尔菲奥、农妇露琪亚等。作品描述了发生在西西里农村的这样一个故事:图里杜本来与桑图扎相恋,但因嫉妒与贪婪的心理作祟,与旧情人罗拉藕断丝连。这种不忠的行为激怒了桑图扎,但胆小懦弱的农村姑娘桑图扎并没有与罗拉和图里杜发生正面冲突。她把此事告诉罗拉的丈夫,即马车夫阿尔菲奥。阿尔菲奥得知此事后决定同图里杜决斗,然而,处于极度愤怒和嫉妒情绪中的阿尔菲奥最后竟将图里杜刺死。《乡村骑士》这部作品在意大利一经演出后,作者马斯卡尼一举成名,获得巨大成功。《乡村骑士》的成功自然有音乐本身的美学特质,但是这部作品成功最大的因素还在于它的题材。意大利的观众对重大题材的歌剧有了审美疲劳,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而《乡村骑士》取材于现实中的普通人的故事,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让人由衷喜爱。

《丑角》的主人公是一群巡回演出于乡间的流浪剧团。故事讲述巡剧团来到意大利某农村演出,戏班班主卡尼奥之妻内达爱上了乡村青年西尔维奥。在爱情力量的鼓动下,西尔维奥与内达约定私奔,但这一计划被卡尼奥无意发现,但他为了演出、为了生计,强忍住痛苦与内达演戏。但到最后,气急败坏的卡尼奥终于情绪爆发,一怒之下杀死了内达。这部剧中的人物都是流浪剧团里的流浪艺人,相比起其他社会底层的人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更加的可怜可悲。比如卡尼奥,作为一个男人,面对妻子的不忠,心中的悲伤与痛苦无以复加。但作为一个以表演糊口的流浪艺人来说,为了生存,此时还要扮演小丑的角色逗观众们开心。小丑虽只是一个角色,但此时的卡尼奥却无法反抗它。在剧中,他知道妻子的出轨的同时,正好接到表演的通知。于是他一边往脸上涂抹脂粉,一边流着泪唱出了那段经典的咏叹调《穿上戏装》,表达了他当时矛盾又痛苦的心情。在这部歌剧里,莱翁卡瓦洛深入的描写了小人物的无奈与辛酸。

在普契尼的众多真实主义歌剧中,生活在社会底层并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小人物也占有重要地位。如《托斯卡》简述了一个平民歌唱家托斯卡可悲的爱情故事。托斯卡的爱人马里奥,因掩护一名政治犯而被捕受刑。监狱里的警察总监斯卡皮亚迷恋托斯卡的美色,便强迫托斯卡与其定下协议,只要委身于他以便使马里奥获得自由。走投无路的托斯卡只得与他签订了这份协议,但斯卡皮亚却没有遵守协议,真的处决了马里奥。而托斯卡在强权的威胁下,为了捍卫自己的清白,情急中将斯卡皮亚刺杀。最后,托斯卡也绝望的跳墙自杀。《托斯卡》这一作品有着极强的悲剧风格,首先,托斯卡的身世非常凄苦,她原本无父无母,是一名在深山放羊的牧羊女,后被修道院收养,因天生嗓音优美而被选为歌手培养,为教皇服务。其次,在当时社会的压迫下,平民百姓的话语权和平等权根本得不到伸张,当权者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手中的权力,用其来交换想要的东西。托斯卡虽然有不畏牺牲的精神,但却仍然没有换来爱人的生存权力。在这场骗局中,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话语权、平等权乃至生存权都被严重的侵占。

《艺术家的生涯》又名《波西米亚人》,描述造花女咪咪与诗人鲁道夫的纯真爱情的故事。贫困的青年诗人与造花女工的爱情故事像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一样,有着悲喜交加的复杂性。作者普契尼在创作《艺术家的生涯》时,加入了自己的一些青春回忆,于是这部作品就变的更为真实感人。普契尼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性作家,对20世纪歌剧有着重要影响。正是有了普契尼的推动,意大利的真实主义歌剧作家才开始关注除了意大利乡村以外的题材,普契尼将真实主义歌剧的描写范围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也极大的丰富了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美学范式。

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人物塑造中的这种由“大人物”向“小人物”的转变,正是意大利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折射。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欧洲的法国、英国、奥地利等大部分国家先后成为了资本主义强国。然而处于欧洲南部的意大利却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经济发展缓慢、政治格局分散,中央政府缺乏统治力,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各行其道。直至19世纪下叶,意大利人民赶走了殖民统治者,实现了全国统一。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扫清了障碍,同时推动了意大利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结束了长久以来意大利被外族奴役和内部封建割据的局面。统一后的意大利百废待兴,在政治上矛盾重重,经济上两极分化严重。新政府上台后,既没有解决政局混乱和经济贫弱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国内利益集团间的冲突;反而社会腐败事件频出,舞弊成风,从而致使意大利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不断升级。

当时的意大利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市场都围绕北部聚集,而南部地区主要以农庄为单位的庄园式自然经济,生产力发展缓慢,生产效率低下,人民生活困苦。南北发展的失衡,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许多传统行业手工业者和部分农民难以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国外成为社会最低层难民,过着凄苦的生活。

统一并没有给意大利广大劳动阶级带来更好的生活,反而是更严重的压迫与剥削,悲观和失望的情形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复兴运动时期的那些虚幻缥缈的梦想已经不再被人们津津乐道,赤裸裸的现实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统一后的两极分化与剥削所导致的社会病痛,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现实的生活以及社会的整体失落的情绪。”[1]艺术家不得不开始抛弃浪漫主义那些命题,关注大多数底层人民的生活。

真实主义歌剧的作者们,不再执着于统一革命时期反映民族复兴运动的英雄情怀的艺术倾向,转而将视角投向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他们通过塑造各种“小人物”,将他们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内心所面临的困顿与彷徨展现得淋漓尽致。小人物身上充满挣扎与艰难的人生经历,折射了当时意大利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困境与冲突。真实主义歌剧通过对“小人物”的刻画,实现了关注现实、超越现实进而批判现实的社会折射。

参考文献:

[1]陈文佳,试论真实主义歌剧的人性观,卷宗,2022.04

[2]陈文佳,真实主义歌剧的界定初探,明日风尚,2021.10

[3]陈文佳,浅析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人物特征,明日风尚,2016.07


[1] 陈文佳:《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界定初探》,明日风尚,2021年10月,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