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国际安全中的不断演变角色:中国的军事战略演变与海外中国公民的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3

中国在国际安全中的不断演变角色:中国的军事战略演变与海外中国公民的保护

艾慕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哈尔滨市  150028

简介:中国在国际安全中的不断演变角色,特别是其军事战略的演变和海外中国公民的保护,已成为日益引起全球关注和关切的议题。随着中国成为一支重要的全球大国,其军事战略和保护海外公民的措施对于地区和全球安全格局具有重大影响。本文旨在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不断演变的军事战略及其对海外中国公民保护的影响做出贡献。

关键词:军事战略,海外中国公民保护

  1. 历史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冷战期间,中国政府奉行一项被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政策。这项原则最早由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提出,其核心在于强调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相互不侵犯、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具有强大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相一致,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要求,维护了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就在于国家主权的平等。”[1]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直是中国的最基本的外交原则,也是中国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的基础。

  1. 中国的军事战略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7月24日发布了《新时代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根据该白皮书,“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国防、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立足原则是‘不主动攻击,但必须反击,攻必以守,守必以攻’,注重兼顾遏制与赢得战争,强调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面上的防御和进攻的统一。”[2]通过这一白皮书可以看出,中国在新时代的军事政策仍然以“防御”为主题。

3.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早期经验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数据,2004年至2015年期间涉及中国公民的海外袭击事件共有289起,其中中东地区占32.87%。[3]海外中国公民撤离行动一直是领事保护的重点关注领域,也是中国维护自身发展利益、保护公民并减轻中东地区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成功进行了多个国家的撤离行动,其中包括伊拉克(1991年)、科威特(1991年)、黎巴嫩(2006年)、埃及(2011年)、利比亚(2011年)和也门(2015年)。其中,从利比亚的撤离是规模最大、最成功的,没有发生任何伤亡,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领事保护中的典型案例。[4]

  中国派遣军队营救海外中国公民的三个显著例子包括:

  3.1 利比亚的撤侨行动(2011年)

中国利比亚的撤侨行动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展示了中国在面对危机和保护公民安全方面的优势和能力。在利比亚内战期间,中国成功地组织和执行了一次庞大的撤侨行动,确保了中国公民的安全撤离。根据《中国外交2012年版》中的描述,中国政府在国务院的协调下,派遣了总共182架包机商业飞机、24架军用飞机、5艘货船和1艘护卫舰。此外,他们租用了70架外国航空公司的包机航班、22艘外国游轮,并安排了1000次巴士班次。通过陆海空协调行动,他们成功撤离了35860名中国公民,并协助从希腊、意大利、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等12个国家撤离了2100名海外华人。[5]这一行动是中国快速、高效地从危险环境中撤离大量公民的里程碑。

此次撤侨集中展现了中国在撤侨方面四个方面的能力和特点。

首先,在这次撤侨行动中展现出的紧急响应能力是显著的。面对利比亚的动荡局势,中国通过派遣船只、飞机和专门的救援团队,快速组织了海陆空多层次的撤离计划,为公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撤离途径。

其二,中国展示了协调合作能力。撤侨行动需要各个相关方之间的紧密合作。中国政府积极协调与联合国、利比亚政府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以确保撤侨行动的顺利进行。中国与不同国家的外交部门和领馆保持联系,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并通过协商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题。

第三,中国还展示了对撤离行动的全面支持和物资保障能力。中国积极调配了大量的物资和资源,为撤离行动提供所需的救援物资和生活保障。包括食品、医疗援助和提供临时住所。

此外,中国公民的自觉和遵守规则也是撤侨行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公民在利比亚内战期间表现出极高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和配合度,并积极遵守撤离的安排和指示,也为撤侨行动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利比亚的撤侨行动展示了中国在应对危机和保护公民安全方面的优势。紧急响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安全保障措施、全面支持和物资保障能力以及公民自觉遵守规则的特点,都是中国成功执行撤侨行动的重要因素。中国将继续发挥这些优势,为保护公民的安全和福祉而努力。

3.2也门的撤侨行动(2015年)

2015年中国从也门撤离行动是另一个显著案例。在3月29日至4月6日期间,中国派遣了三艘军舰撤离了613名中国公民。同时,他们还协助安全撤离了来自15个不同国家的总共279名外国公民。[6]中国海军派遣军舰执行撤离行动,这进一步表明了中国日益增强的海军能力和在国际危机中保护本国国民和外国公民的意愿。

3.3营救南苏丹人质(2023年)

2023年中国在南苏丹解救人质事件是第三个显著案例。在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和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后,各国开始从苏丹撤离其公民,包括中国。2023年4月26日,中国海军的南宁号和威山湖号军舰紧急被派往苏丹执行中国驻苏丹人员撤离任务。27日,上午大约10点,首批678名撤离人员与舰艇一同安全抵达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口。这次苏丹的紧急撤离任务标志着中国海军第三次派遣军舰执行海外撤离任务,前两次分别是2011年的利比亚行动和2015年的也门撤离行动。[7]中国在2023年4月的苏丹撤离行动显示了中国政府对保护和确保其公民安全的高度关切和优先考虑。

很显然近年来,中国军队在执行对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的撤离与救援行动方面越来越成熟。这些任务展示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国际责任和军事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中国在这些救助行动中的参与可看作是其作为一流世界大国发展的反映,并显示了其在危机时刻对其公民及公民利益的保护的责任感。

4.海外救援的法律及政策层面的考虑

   就“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法律和政治”方面考虑,适用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该法律中与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相关的条款包括第41条、第59条、第68条和第7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68条表达了中国海外反恐行动的核心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于其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或者平等互利的原则,与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反恐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71条提到:得到相关国家的同意和国务院的批准,国务院的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可以派遣人员海外开展反恐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也可以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派遣人员海外执行反恐任务。[8]从具体的法律法规可以看出,中国为打击海外恐怖主义并解救海外中国居民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在此基础上,遵守五项和平共处原则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在遵守国际法和相互合作的前提下,中国秉持公平相处的原则,致力于与其他国家保持和谐关系并开展反恐合作。

   另外,国际法涉及撤侨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国际人权法》及其相关公约规定了保护个人权利和人道主义救援的原则,包括保护外国侨民在境外的权利和安全。《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规定了发送国领事机构对本国公民的保护义务,包括提供协助和保护被困侨民的权利。此外,在涉及跨国撤侨行动时,国际社会通常会进行协调合作,共同确保侨民的安全撤离和安置,这涉及到国际法中的国际合作原则。另一方面,国际法中的非干涉原则规定了其他国家不得干涉目标国内部事务的原则,这也适用于撤侨行动中,要求其他国家尊重目标国的主权和自主决定权。总的来说,国际法在涉及撤侨的内容主要包括保护侨民权利、领事保护、国际合作和非干涉原则。这些法律原则和规定旨在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国际社会能够共同合作,保障侨民的安全和权益。中国在海外安全撤侨时依然可以遵循这些国际原则,在其框架内合理合规地保护中国公民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

海外救援行动在中国政府的法律和政策层面展现出了重要的考虑和举措。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在面对海外救援时不仅考虑国际法和国内法律的依据,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方针,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以保护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和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

    综上所述,中国在撤侨过程中的积累的经验有如下几点:

首先,中国秉持国际法和国际人道救援行动准则,充分履行保护公民的国际义务。在也门和叙利亚等国家的动荡局势下,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法和人权法的原则,采取了及时、果断的撤侨行动,保护了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中国公民。同时,中国在海外救援中,也始终遵守着国际法律的规定,充分尊重所在国家的主权和法律,因地制宜、合法合规地开展救援行动。

第二,中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海外救援政策和指导方针。在海外救援行动中,中国政府坚持以保护公民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救援政策,包括救援行动的原则、范围、实施策略等指导方针,以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有序进行。政府不仅注重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还充分考虑了风险评估、资源调配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等一系列政策细节。

第三,中国在海外救援中展现出了积极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在执行海外救援行动中,与所在国政府保持密切的合作与沟通,协商解决了涉及海外救援的手续、权限和责任分工等问题。同时,中国也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多边合作和援助,充分利用国际人道援助平台,发挥中国在全球救援中的积极作用。

第四,在海外救援中,中国政府也注重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的考虑。在撤侨行动中,中国充分分析和评估了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威胁,合理规划和部署了救援资源和人员,并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充分的培训、装备和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最后,中国政府在海外救援中也注重宣传和舆论管理。政府积极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和宣传,向公众解释救援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公众对救援行动的理解和支持,并及时回应可能出现的质疑和批评。这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凝聚国内外救援的共识和力量以提高撤侨的效率。

总的来说,中国在海外救援行动中充分考虑了法律和政策层面的综合因素,在遵守国际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全面保障了海外救援行动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政府将继续遵循依法、合规、务实和协作的原则,为保护公民的安全和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而不懈努力着。

  1. 结论

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中国“不干涉”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会中国障碍的发展。他们认为北京需要修改这种不干涉政策,以保护其最近不断增长并受到威胁的经济投资和政治利益。

但一方面,中国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为打击海外恐怖组织提供了法律依据。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海外军事能力的显著增强,即便在“不干涉”的外交纲领前提下,也有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但作为坚持五项和平共处原则的国家,根据中国在海外军事救援行动中的以往经验,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不遗余力地利用其强大的军事能力,确保海外中国公民和财产的安全。


[1]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第14页

[2] 七台河市总工会:国防教育《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全文),2019年7月,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DY4MDgzNg==&mid=2651349525&idx=5&sn=c04445ca18a7890e64097e6d43dbf93e&chksm=80b06d7eb7c7e468c53915f2de757433062d2d2a40a8c75a18b337cd3b384d76e1c6d97b05ab&scene=27

[3] 达巍,中国国际安全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第233页.

[4] 张丹丹,孙德刚:《中国领事保护的整体思想与机制建设:以利比亚撤侨行动为例》,国际论坛,2020年第三期,第103页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编著:《中国外交-2012年版》,世界知识出版社,第312页

[6] 赵成,《也门撤侨,见证大国能力与担当》,人民网-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0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0/c1002-26822448.html?from=androidqq

[7] 央视新闻:《中国海军紧急撤离我在苏丹人员 首批678人随舰抵达沙特》,2023年4月27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t=1682581533422&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copy_url&track_id=97581652-521B-44FF-9152-CCFCF095D575_704276714203&item_id=1396451031956311002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全文),来源:法律法规数据库,http://gdb.gxzf.gov.cn/xxgk_46931/fdzdgknr_73985/zcfg_46950/gjfl_46951/t85448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