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中区块地下形势分析与套损修复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油藏工程中区块地下形势分析与套损修复技术应用

张倩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第三作业区注采7-2班 黑龙江省大庆市163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油藏工程中区块地下形势的深入分析,聚焦于地质特征和地下水动力学特性,并探讨了套损修复技术在应对地下形势问题上的应用。在地质特征方面,岩性、孔隙结构和渗透率等因素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油气运移和储集的方式。同时,地下水动力学特性的变化对油藏的稳定性和产能有着深远的影响。针对套损问题,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分别被探讨,为油井维护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油藏工程;地下形势;岩性;孔隙结构

1. 引言

油藏工程中区块地下形势的分析是提高油气开采效率和保障油井稳产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油田勘探逐渐深入到复杂、多层次的地质结构中,对油藏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套损修复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油井维护手段,在处理区块地下形势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区块地下形势分析

2.1 区块地质特征

油藏工程中的区块地下形势分析是确保有效油气开采的基础。岩性作为地质特征之一,在不同区块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各区块的岩性分析,可以发现岩石的类型和组成直接影响了地层的渗透性和孔隙结构。一些区块可能富含多孔性岩石,而另一些区块则可能以致密岩石为主,这些差异导致了油气在地下的运移路径和速度存在显著变化。孔隙结构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地质因素,直接关系到油气的储集和迁移。通过对不同区块孔隙结构的详细研究,可以发现一些区块呈现出复杂的多孔多喉结构,而另一些区块可能存在单一孔径或孔隙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些差异影响了油气在储层中的分布和可采储量的评估。渗透率是评价地下形势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对各区块的渗透率分布进行细致分析,可以发现地下形势的异质性在渗透率方面表现尤为显著。某些区块可能存在较大的渗透率梯度,而其他区块的渗透率分布相对均匀,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油井产能和整体油气开采效益。

2.2 地下水动力学特性

地下水动力学特性是油藏工程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对油井的稳定性和产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地下水对油藏稳定性的影响是复杂而深刻的。通过分析地下水位、水化学成分等因素,可以发现地下水的变化可能导致油藏的压力分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油气的运移和储集。特别是在高渗透率区域,地下水对于油藏压力维持和调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下水对油藏产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地下水的存在可以调控地层温度和压力,从而影响油气的产出,在一些区块中,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可能引起地层的压裂,改变孔隙结构,从而影响油井的产能表现。

3. 套损修复技术应用

3.1 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对井筒或油层进行直接的物理性操作,以解决套损问题,这类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波清洗、液压冲洗、机械打捞等。超声波清洗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振动作用于套管内壁,达到去除结垢和附着物的效果的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于套管内存在结垢、沉积物或泥浆等情况,通过超声波的微弱振动,有效地清除堵塞物,提高套管通透性。液压冲洗是一种通过高压液体对套管内壁进行冲击,清除阻塞物的技术,液压冲洗可以有效地冲洗出油井套管中的杂质,对于机械性套损有一定的修复效果。机械打捞是指通过机械手段,如下入油井的工具,对套损部位进行拉拽或清理的修复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于套损严重的情况,能够有效地恢复套管的正常状态。

3.2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是通过引入化学药剂,改变套管或油层中的物理性质,以达到修复套损的目的,这类技术主要包括酸化处理、溶液通流等。酸化处理是一种通过注入酸性液体,对套损区域进行腐蚀,溶解套损物质的技术,适用于套损区域存在碳酸盐结垢、水垢等情况,通过酸的腐蚀作用,可有效地溶解这些沉积物,恢复井筒的通透性。溶液通流是一种通过引入溶剂,改变套损区域的流体性质,以消除阻塞的修复技术,这种技术对于一些由于油层流体性质改变导致的套损,如胶体颗粒沉积等,具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3.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引入生物体或微生物,利用其代谢活动来改变套损区域的环境,达到修复效果,这类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微生物修复是一种通过引入适应性微生物,使其在套损区域进行代谢活动,降解油层中的有机物质,从而改善套损状况的技术,这种技术对于有机物沉积引起的套损,如胶质物质沉积等,有一定的修复效果。植物修复是通过引入适应性植物,利用其吸收、积累有毒物质的能力,改善套损区域的环境,这种技术适用于一些由于有毒物质沉积引起的套损,如硫酸盐沉积等,通过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可以减缓或修复套损的发生。

4、结语

油藏工程中区块地下形势的分析和套损修复技术的应用是确保油井稳产和提高开采效率的关键步骤。在套损修复技术的应用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的多样性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对不同区块地下形势的理解和套损修复技术的合理运用,将为我国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玉欣,夏志增,于晨晓等.DS区块低渗储层油藏工程设计[J].石油化工应用,2023,42(08):33-37.

[2]杨会峰,凌卿,孟国平等.渤海油田区块整体调驱技术研究及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23,42(09):83-89.

[3]任一菱.大平房油田DA区块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23,49(07):100-104.

作者简介:张倩,女,198804,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第三作业区注采7-2班从事地质解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