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殷墟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化进校园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8
/ 2

浅谈以殷墟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化进校园的路径

张盈

河南省安阳市银鹭小学

摘要: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依托殷墟宝贵文化遗产,安阳地方文化进校园是时代的召唤,让中小学生通过学习和传承殷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本文编者从殷墟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化进校园的多路径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中小学教学融入地方文化的鲜活元素。

关键词:殷墟文化 甲骨文 小学教学 路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资源和传统被高度重视和保护。在国内,许多地方也开始注重挖掘和保护本地的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入驻校园成为了一种趋势。“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这样形容安阳,诗句里的帝都指的就是现在的安阳殷墟。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安阳中小学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通过学习和传承殷墟文化,安阳中小学生将来能更好地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

一、课堂教学是以殷墟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化进校园的主阵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近年来,安阳中小学积极思考如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坚守文化传承创新职责使命、坚定特色办学信念的新成果,逐步探索出“殷墟文化进课堂”的新模式。

1.充分挖掘殷墟地方文化,将其融入教育教学

安阳殷墟地方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而“课堂”则代表了广义上的课堂,包括课程、专业、社团、班(团)会、展馆(室)等,将整个学校打造为安阳地方优秀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殷墟地方文化。“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以常规教学活动为基础,以殷墟文化搭建课程、活动、社团、展馆等载体,构建地方优秀文化育人的富态课堂,建设丰富的育人资源,形成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氛围浓郁、成效显著的地方优秀文化育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种子埋入中小学生的心田。

2.开展殷墟文化资源建设,构建特色教学资源

“殷墟文化进课堂”充分体现了“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的成果。首先,将以殷墟文化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需要充分调研和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学校应派遣专业的人员对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深刻的研究,挖掘出具有代表性和深刻内涵的文化资源。同时,学校也应当积极邀请当地专家、学者和文化乡贤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和授课。让学生通过听取当地文化专家的讲解,深入了解本地文化的发展历史、特点和价值意义,激发学生对本地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其次,将以殷墟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需要进行适时、适度的整合和创新。在课程中,应该合理整合本地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教学模式中。同时,要适度创新教学模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例如,可以用互动游戏、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深度整合和创新,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使教学更加生动、具有实效性。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更好的实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的实效。

3.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形成地方优秀文化育人体系

作为全校性、综合性的教学改革项目,“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由从校级层面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系、部执行层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教研室、课程组具体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实施教学;教务处统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科研促进中心研制课题指南、开展研究;图书馆、教科研促进中心、党政综合办共建共管校园地方优秀文化展馆(室)等,辅之以考评措施的实施方案,构建了项目运行落地的保障机制。“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模式根据地方优秀文化不同的内容与形式,搭建了课程、专业、社团、班(团)会、展馆(室)、剧目等不同的载体,开拓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企(馆)合作、学徒制、大(名)师工作室等多种育人方式。这种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地方优秀文化育人模式,开启了安阳中小学文化育人新思路。

二、课外活动是以殷墟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

安阳地区的中小学以殷墟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化进校园,除了以课堂教学学校特色为主阵地之外,我们还将地方文化专题活动与各学科进行融合,以实践活动作业安排给学生,使学生在课程和校园以外获得相关学习经验。这条途径很好地链接了课上和课下、校内和校外、学习和实践,将地方文化进校园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环节,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体验。

春到洹上,位于洹河两岸的殷墟遗址成为古都安阳的热门打卡地。甲骨文、青铜器、古车马、都邑、聚落,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沐浴着春光,人们来到这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三年级陆续开展了“我是非遗小传人”系列课外实践活动,孩子们走进非遗传人工作室,和非遗传人共同制作剪纸、高梁秆、泥塑;他们来到公园、街头体验糖画的制作……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让非遗与学生的生活发生了联系。四年级的孩子们开展了“老城老街老故事”课外实践活动。他们利用周末,走遍安阳的大街小巷,了解老街老巷的地名文化、典故传说,编写了《说安阳》快板,绘制了《九府十八巷地图》……这些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萌发了学生向他人介绍家乡的意识。

三、在学校社团活动中落实以殷墟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化教育

以殷墟文化为代表进校园要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发挥社团特色课程功能。地方文化专题的社团课程以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在社团课程开设初期,教师应围绕“孩子们喜欢哪些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可以以什么样的形式进人社团课堂?”“怎样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社团活动中进行普及?”等相关问题在三年级到六年级向学生、教师、家长发出近千份问卷进行调查,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在中高年级开设融合语文、艺术等学科的“字有道理”社团。该社团通过读、描、画、做等多种方式让小学中高年级孩子学习简单运用甲骨文,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慢慢感受到汉字和家乡安阳作为文字之根的独特魅力。安阳优秀地方文化进课堂活动摆脱了课堂宣讲式教学的模式,增强了其趣味性和知识性。除此之外,社团还要大胆创新,例如,将学校社团和班级社团活动中“我是非遗小传人”的剪纸、面人、高粱秆等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开设相关社团课程,既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活跃学生校园生活,也能很好地弘扬地方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结语: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和文脉,殷墟文化绽放华彩;守护好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安阳地区中小学教育重任在肩。从殷墟到大邑商,从汉字源头到中华文明根脉,从考古遗址到世界文化遗产,安阳发出了文化自信强音。安阳中小学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在保护传承好殷墟文化、利用传播好殷墟文化上,通过多元化的路径把殷墟文化引进中小学校园,使得殷墟文化在安阳中小学生根,让孩子们高举殷墟文化的旗帜,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晶;青铜器——中华文明的信使[J];紫禁城;2019年04期

2.杨秋惠;;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探究[J];文化产业;2022年04期

3.刘伊丽;新媒体环境下安阳甲骨文传播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21年

4.王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