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可视化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9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可视化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王金会

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  301700

【摘要】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本文结合具体的英语教学实例,介绍了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意义及如何在词汇、语法、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

【关键词】 思维导图;英语教学;思维品质

引言

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高中英语教师还在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对英语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学生渐渐会失去对英语的兴趣。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彻底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的可视化制图方式呈现和总结语言知识。在思维导图绘制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心词、关键词、线段、图案等,将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来,从而有利于知识点的讲解和梳理。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将原有知识与新的认知进行碰撞和整合,学习和思维能力都得以提高,最终会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模式,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主动学习、提升逻辑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思维导图与思维品质

近几年,“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宠儿,核心素养理念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关注和重视的内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增加了“思维品质”维度,强调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教育发展战略性任务。作为核心素养系统下一个独立的维度和一项教育发展战略性任务,思维品质表明了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而思维导图是由中心主题向外延伸,便于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增强了思维的逻辑性,同时学生还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思辨教师的观点,大胆创作,促进了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在20世纪 70年代,被誉为“记忆大师”的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提出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是一种无固定模式、可自由发挥的图画,用来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思维导图是运用图形、图像和文字相融合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使知识成体系地以图形的形式呈现,以增强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联想力和创造力,激发发散性思维。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整合新旧词汇,提升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地基,是英语学习的根本。目前,高中生英语词汇量普遍缺乏,大多数学生使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而这种方式的记忆速度远远赶不上遗忘速度。思维导图将关联性强的词汇和词组联系起来,其实就是将关键词进行重组,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起到稳固记忆的作用。学生抓住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对与其相关的词汇和词组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巩固了新旧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同步学习。

图片1
例如,在学习 amaze这个词时(下图), 笔拓展了与amaze相关性词汇。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内容进行补充,如学生可以补充与amazed相关的词组,以及with amazement这种常见的词组,让整个思维导图更加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另外,笔者还启发学生绘制了下图,对同一词根的词汇总结归纳,有效提高了学生识记词汇的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图片1 

    实践证明,有效利用大脑对这些关系进行加工和处理让知识可视化,对学生高效学习词汇和运用词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二)深度理解语法,提升学生逻辑思辨能力

如果说词汇是语言的地基,那么语法就是语言的骨架。英语教学中有些语法规则比较多,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英语语法内容,加快学生理解和记忆语法。在讲授动词时态时,笔者课前给学生提供大量例句,并要求学生总结出英语中常考时态及具体适用情况,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在课堂正式讲解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以“动词时态”为关键词,衍生出“过去”“现在”“将来”为时间单位及其各自包含的主要时态。

图片4
但是教师要注意在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要让学生树立宏观观念。从一开始勾勒思维导图时,头脑中就要有一幅严密的逻辑全图。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延伸出来的知识“留白”,为之后知识的讲解留下铺垫。所以笔者在讲述时态时会提示学生“时态是指谓语时态,主要体现在谓语动词的变化,那么在其他位置出现的动词我们用什么形式呢?”,这样就引出了之后的知识—非谓语动词(下图)。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脑中的知识由点—线—面,形成了一张严谨的知识网。这样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合不同模块的知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借助思维导图,强化阅读教学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重点词汇和语点的讲解,忽视篇章各部分的关系与单元主题的关系,导致学生对文章的框架结构很难把握,无法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利用思维导图阐述英语阅读的核心思想,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方式掌握文章脉络与主旨,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继而提升了英语阅读课堂的实效性。下面以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Unit5《A Journey of Discovery》为例,简要阐述。

1、 应用于导入环节,吸引学生

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在导入阶段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讲解埋下伏笔。笔者在讲授此课文时,提出问题:“Where do we humans come from ?”。学生回答:女娲,上帝,猴子,类人猿等等。之后教师展示人类发展过程的图片,这样就引出了进化的概念。教师再次提问“Who lets us know something about evolution?”,学生又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这样教师利用图形的形式(下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之后的课堂做铺垫。

图片5
2、应用于读中活动,梳理脉络,深入理解课文

读中活动是阅读课的核心。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结构和行文逻辑,从而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线,确定文章主旨大意。

读中活动可以从以下步骤入手引入思维导图。第一个步骤是快速阅读。学生快速通读文章,对文章的段落和主旨有大概了解,然后确定思维导图的中心。在讲授此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时间关键词,之后学生小组讨论绘制以时间线为主干的思维导图(下图),从而使

图片2 

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了直观的感受。接着教师提出具体问题。根据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绘制出思维导图(下图)以呈现达尔文发现之旅的路线来帮助梳理文章内容。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各个关键词展开描述或对文本进行复述,在深度理解中明确重点,讨论难点。

图片7

3、应用于读后活动,提升学生的理解感悟

在完成上述阅读教学环节后,教师还可以主动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深化学生思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本课的升华环节,学生通过微观的精读对文本的细节已经基本了解,这时再次回到整体进行宏观的思考。教师提出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A Journey of Discovery?”。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小组讨论后会对Journey得出如下结论:①可以指达尔文乘坐小猎犬号的实际航海路线—Sailing Route②可以指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探究步骤(下图)。

图片3 

由此可见读后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延伸和拓展了读中的内容,将有形的“思维”和自身的知识、情感相结合,内化和迁移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结束语

利用思维导图的灵活性、直观性、简单化与英语教学的拓展性相互结合,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英语教学的各个关节引入思维导图,不仅能将英语的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使学生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及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适时、科学、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版) [M].北京:人民教育处出版, 2017.

[2]付春彦. 思维导图辅助高中英语教学的探讨.基础教育,2021:52.

[3]方益萍.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生英语,2019(010):4-5.

[4]赖云珍. 核心素养导向下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广西教育,2020(6):47-49.

[5]何雪梅.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教学,2021(10),64-65.

[6]袁汉邦. 思维导图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教学时空,2021(0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