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9
/ 2

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管理措施

秦卫东

国家税务总局南通市税务局   226000

摘要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多,降低油耗的同时,也凸显出一定的问题。新能源企业主要依靠电瓶提供动力,在驾驶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新能源汽车的召回检测以及事故调查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驾驶影响因素仍然比较多,必须要结合这些影响因素,探究相应的安全驾驶管理措施,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管理措施

“双碳”政策的落实下,为了减少碳排放,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电池提供动力,不需要燃烧石油,不会产生碳排放,是当前汽车行业中节能减排的新产品。通过近年来的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情况来看,影响安全驾驶的影响比较多。通过事故调查也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隐患,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驾驶的安全性,需要结合车辆的驾驶特点以及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安全管理措施。
一、新能源汽车驾驶特点

(一)汽车驾驶的个性化

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开发中不仅针对动力做出改变,在车辆的外观以及性能等方面也做出巨大的变动,强调车辆的科技感、未来感,可以为车主提供更好的驾驶和乘坐体验[1]。同时不同品牌、型号的车辆在内饰、外观上也形成巨大的差异性。此外,车辆系统采用智能化的方式,各项功能都可以通过智能语音或者屏幕按键控制。比如,自动巡航驾驶,不需要人为操作,车辆可以自行完成驾驶、泊车等行为。

(二)汽车功能的交织化

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以及续航方面的功能开发投入较多的精力,当前也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赖度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价位区间比较大,车型广泛,并结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形成宠物模式、特殊人群模式以及露营模式等多种功能。用户群体年轻化,在驾驶中追求科技感。
二、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安全影响因素
(一)电机质量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交流感应电动机、永磁同步电机等电力设备。这些电力设备需要通过独立的电机进行控制,只有电机系统保持稳定的运行才能满足车辆的安全运行需求。新能源汽车对电机的要求与传统工业的电机不同,传统工业电机的工作环境稳定,设定的运行机制不会发生变化。车辆的电机系统则需要结合不同的路况以及不同的驾驶方式发生改变。比如,车辆在城市内部行驶,电机需要不断调速,同时响应速度要快,要求电机的性能必须要保持稳定。能够满足电机系统运行要求的比较多,但是要想在此基础上保持车辆不发生抖动难度比较大。如果电机扭矩控制不够精确,车辆在低速状态行驶下,电机的驱动会引发车辆抖动。一般车扭矩的误差控制在1%左右,才可以消除抖动。但是从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对扭矩精度的控制情况来看,大部分仍然为5%,少数可以降低到2%[2]。欧洲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扭动精确度已经可以达到0.5%。在扭矩精度无法降低到1%以下的情况下,极容易影响驾驶性能的安全。
(二)车辆起步

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车起步性能存在一定的不足。燃油汽车的坡路起步中,车辆可以通过液力离合避免车辆下滑。这个时候发动机的状态为怠速状态,可以为车辆提供动力。新能源汽车在松开刹车系统后,车辆驱动前行会有短时间的动力中断,可能会造成车辆下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为车辆安装预紧力系统。但是系统预紧力的设置程度会对车辆起步形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对坡路的预判过大,在车辆起步中容易导致车辆的冲击力过强,影响控制效果,而且也会加大耗电量。如果预判过小,在坡路起步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仍然未形成一个科学的预判,有的厂家直接取消这个功能,在驾驶中会形成一定的安全影响。
(三)安全性能

新能源汽车驾驶中需要考虑驾驶的安全问题,做好对驾驶区域的合理规划,提升汽车运行的安全性。新能源汽车驾驶中要考虑车辆的空间距离,做好对燃油箱位置的分析,保证安全规划的科学性,防止对燃油箱造成碰撞,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保障。新能源汽车管理中还需要做好对电池安全的把控,对电池存放的区域进行科学设计。避免出现爆炸或者自然等方面的问题,造成车辆安全驾驶事故。
(四)电池动力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也是区别于燃油车的关键。但是同时也最容易引发驾驶起火问题。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自燃情况时有发生,引发公众对新能源安全问题的关注。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主要原因为外部碰撞、电池老化、电池过热等原因。汽车起火具有蔓延速度快、起火突然等特点,对火灾扑火的技术要求高。如果驾驶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极容易因为充电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安全事故。
三、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管理措施
(一)优化新能源汽车设施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驾驶中,要保证驾驶的稳定性,并对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结合新能源汽车运行的流程要求,保证能源的科学利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都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保证,提升安全驾驶效果。比如,在新能源电池的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车辆中途没电的问题。一旦车辆中途没电,突然停止极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在安全驾驶设计和管理中,要充分考虑新能源汽车的零件结构以及电池的运行和充电时间等,保证汽车驾驶的稳定性。


(二)提升安全管理性能

新能源汽车安全驾驶管理中,安全系统性能保障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进行创新,保证新能源汽车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车辆安全驾驶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安全驾驶功能的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比较快,系统不断更新迭代,在安全驾驶管理中也需要注重对系统的升级和优化[3]。结合新能源汽车驾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设置专门的管理机制,提升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此外,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研究,从安全驾驶角度进行系统升级。新能源系统的应用和研发中,要充分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流程管理模式,保证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并针对制动系统等安全驾驶装置进行综合研究,保证制动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安全。

(三)强化数字化反馈环节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中可以对驾驶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了解安全驾驶的数据特征,并形成驾驶人员驾驶行为的画像。根据车辆运行中的驾驶数字化特征分析,有利于更好的处理驾驶员的行驶事故,矫正不良驾驶行为等,提升车辆运行的安全性。首先,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取证,通过汽车的车载计算机终端,提取事故的证据,并制定科学的事故处理流程。其次,加强对驾驶过程行为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的规范化采集,利用车辆专属APP等向驾驶人员提供相应的驾驶信息,形成行为分析报告。最后,加强汽车保险管理,利用车联网以及智能终端,对车辆驾驶的各项信息进行综合,形成多维度的车险模式,提升车辆驾驶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汽车行业发展中的主流趋势,但是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驾驶情况来看,各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不断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优化,注重安全系统升级,保证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宗煜. 助力新能源汽车企业把驾驶汽车变得更安全、更环保、更互联——专访意法半导体汽车和分立器件产品部(ADG)战略业务拓展总监LUCA SARICA[J]. 电子产品世界,2023,30(8):1-5.

[2] 李东旭,宋海东,张忠义,等.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探析[J]. 时代汽车,2023(8):177-179.

[3] 董佩佩. 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及维修关键技术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2023(18):72-74.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