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畜牧生产维护草原生态平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2
/ 2

发展畜牧生产维护草原生态平衡

斗拉加

泽库县执法大队 青海 泽库  8114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发展畜牧生产的同时维护草原生态平衡。通过对草原地区畜牧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控制畜牧养殖规模,推广科技创新等。

关键词:畜牧生产,草原生态平衡,草原生态保护,畜牧养殖规模,科技创新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草原生态环境逐渐受到威胁。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行为已经导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发展畜牧生产的同时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畜牧生产中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发展畜牧生产中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草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发展畜牧生产必须兼顾草原生态平衡,否则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行为会导致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草原是众多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草原生态平衡的破坏将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一些物种可能会受到威胁甚至濒临灭绝。只有在维护好草原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畜牧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控制畜牧养殖规模,有利于畜牧业的长期发展,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许多牧民依赖畜牧业为生,保护草原生态平衡意味着保障了这些人的生计和生活环境,有利于维护当地居民的生活稳定。因此,发展畜牧生产中维护草原生态平衡不仅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畜牧生产中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存在的问题

1.放牧强度过大

在发展畜牧生产中,放牧强度过大是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放牧强度过大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放养的牲畜数量超过了草原生态承载力,导致草原植被无法得到适当的恢复和再生。放牧强度过大会引发以下问题:大量牲畜在草原上过度踩踏,使草地根系受损,草层变薄,甚至形成裸露土壤。这样会导致草原土壤容易流失、水源减少,同时也降低了草地的生产力。放牧强度过大会限制草原植物的正常再生能力。牲畜在过度放牧的情况下,会频繁地食用和践踏嫩芽和幼苗,阻碍了植被的正常更新和生长,造成草原植被的退化。过度放牧会导致植物种类减少和优势植物的增加,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下降。这对其他植物和动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威胁。过度放牧使草原的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暴露在风雨侵蚀下,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加剧。这不仅损失了土地资源,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水质污染和沙尘暴等。

2.畜牧养殖规模过大

畜牧养殖规模过大在发展畜牧生产中会引发多种问题,对草原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影响:规模过大的畜牧养殖会导致过度放牧,牲畜数量超过草原的承载能力,使得草原植被长期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无法得到有效的休养生息,从而破坏了草原生态平衡。大规模畜牧养殖下,牲畜需要消耗大量的草料作为饲料,导致草场草量减少,草原植被无法得到充分生长和更新,进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规模过大的畜牧养殖往往伴随着过度土地利用和草原退化,牲畜的踩踏和粪便排放会加速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速度,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大规模畜牧养殖需要大量的饮水和清洁水用于牲畜饮用和清洁,这会导致草原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甚至引发水资源紧缺问题。规模过大的畜牧养殖会对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植物造成威胁,一些特有的动植物可能因此受到威胁,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3.科技创新水平不高

科技创新水平低下可能导致畜牧业的饲养管理方法过时或不够科学,无法充分满足不同类型动物的需求。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疾病传播等问题,对畜牧业产生负面影响。科技创新水平低下意味着在畜牧生产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如饲料的种植、储存和利用等方面。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增加了对土地、水源和能源等资源的压力。低水平的科技创新可能导致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处理不当,污染土壤和水源,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对草原的过度放牧和草场的过度利用也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科技创新水平低下可能导致缺乏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无法及时获取有关气候变化、植被状况、土壤质量等信息,难以做出科学决策和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平衡。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控制畜牧养殖规模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控制畜牧养殖规模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关键措施: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放牧政策,合理规划草场的使用和轮牧制度。限制畜牧养殖的数量和密度,确保草原植被得到适当的休养生息,避免过度放牧对草原的破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畜牧户给予经济奖励,鼓励农民采取可持续的畜牧生产方式。同时,对违规开垦和过度放牧等行为进行处罚,增强对畜牧业的管理和监督。积极推广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如高效饲料利用、精细化管理、粪便处理等,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健全的草原生态监测体系,通过定期对草原植被、土壤质量、水资源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鼓励畜牧户转向发展高附加值和生态友好型畜牧业,如发展生态养殖、有机畜牧等。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畜牧养殖数量,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控制畜牧养殖规模,可以实现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的协调发展,保护草原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畜牧户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推广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如高效饲料配制、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粪便处理技术等,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而对草原生态环境产生更小的负面影响。积极推广生态友好型畜牧业技术,如生态畜牧场设计、精准饲养技术、草原生态综合调控技术等,有助于改善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减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科技创新,研发生态保护型畜牧业技术,包括草原生态恢复技术、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以减少畜牧业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立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畜牧业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畜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大对畜牧业领域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的畜牧业科技人才,同时加强与国外畜牧业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畜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推广科技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以改善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的协调发展。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平衡的维护。

3.增加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长期的草原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引领。政府可以增加对草原畜牧业的财政支持,通过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农牧民投资扩大养殖规模、改进养殖设施、引进先进技术等,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政府可以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畜牧科技研究和创新项目,推广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政府可以积极推动畜牧业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畜牧品种改良、养殖技术推广、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促进畜牧业的良性发展。政府可以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投入,加强草原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控制过度放牧和草原退化,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政府可以加强对农牧民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畜牧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环境意识,引导他们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减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大对草原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政府可以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促进畜牧业与草原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同时,政府还应积极引导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总之,发展畜牧生产的同时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控制畜牧养殖规模,推广科技创新等措施,才能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凤英,吴长征. 草原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J]. 新疆农业科学, 2016(2): 109-112.

[2]王鹏. 草原畜牧业生态问题及其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5): 41-42.

[3]刘文婷. 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J].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学报, 2018(4): 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