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小检查大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2
/ 1

尿常规——小检查大作用

周英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到医院看病时,医生可能会安排尿常规检查,对于第一次接到这个检查项目的病人来说,可能还会觉得尴尬。不要小瞧尿常规检查,它可是临床三大常规检查之一,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病人机体代谢情况,包括肾脏、肝胆、尿路等方面疾病的排查,小检查大作用。那么,尿常规检查究竟有哪些,是如何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讲解。

一、尿常规的作用

尿常规,简单地说,就是对病人的尿液进行常规检查,观察其物理性状,分析其成分,测量某项指标是否过高,以便更好地判断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该检验项目操作相对简单,所需费用相对较少,诊断准确性高,病人配合起来也比较方便,可以称之为“小检查”。

尿液经泌尿系统排除,包含了代谢废物、有毒物质等,对其进行检查,在对应器官及疾病方面(如肾病、肝炎、糖尿病、血液被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肾脏疾病早期的病人来说,他们的症状相对隐蔽,病人自身不会感觉到异常,但该病易出现尿沉渣情况,也就是说,病人自己观察尿液,发现尿沉渣,则需引起警惕,尽早做相关检查进行排查。就目前来看,该检查技术区域成熟,由于其无创、方便、费用低等特点,常将该检查比喻成“无痛肾活检”。在生活中,发现尿液出现异常,如颜色为酱油色、咖啡色,泡沫很多等,应警惕肾脏等发生病变,需及早接受检查。

二、尿常规的具体检查

在尿常规检查中,可将其划分为物理性状检查、化学检验、显微镜检查等,具体内容如下。

1物理性状

尿常规的物理性状主要包括尿量、颜色、外观及透明度、酸碱反应、比重等内容。

(1)尿量方面。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的尿量在1L至2L之间,平均24小时尿量1.5L,白天多于夜晚。一天的尿量超过3L为多尿,一天尿量低于0.4L为少尿,低于0.1L为无尿。

(2)颜色方面。健康人的尿液,淡黄或黄褐,饮食对颜色有一定影响。乳糜尿的颜色为乳白色。胆红素尿的颜色为深黄,对其进行震荡,会出现深黄泡沫。血红蛋白尿为红葡萄酒色,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沉淀。血尿的色泽类似于洗肉水,严重的会出现鲜红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沉淀产生,且为红色,震荡后,表现为云雾状,产生血尿的原因较多,例如出现一些炎症,有膀胱炎等;损伤也可能引起血尿,如结石、肾穿刺等;肿瘤如膀胱肿瘤、肾脏肿瘤等也可能引起血尿。

(3)外观以及透明度。健康人群的新鲜尿液,在常温状态下为透明状,静止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少量沉淀物。若尿液冷却后,存在浑浊情况,可考虑尿酸盐沉淀和磷酸盐、碳酸盐。如果尿液中尿酸盐含量较高,冷却后,会有沉淀产生,颜色为白色、红色等,若对其加热,会溶解。碳酸盐为白色晶体状,加热时会出现气泡。

(4)酸碱反应。健康人的尿液为中性,也可能为弱酸性,一般PH值在6.0至6.5之间。若尿液表现为酸性,需警惕酸中毒、肾结核等病;若尿液表现为碱性,应警惕碱中毒,这类病人多有呕吐情况。

(5)比重。该指标指在4℃的环境下,同等体积的尿液重量和水的比值,健康人群的比重浮动范围为1.015-1.025。一般来说,尿液浓度越高,该比重越大,尿量越多,该比重越小。影响该值的因素较多,若为婴儿,该值偏小;若饮水量较多,该值会有所下降。此外,该值与肾脏的浓缩功能有直接关系。

2化学检验

在尿常规检查中,化学检验的项目较多,例如蛋白、糖、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等。进行尿蛋白检查时,多会运用加热醋酸法、试带法等方法,该指标对以下类型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包括生理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等。健康人群的尿液,一般会含有极少葡萄糖,低于2.8mmol/24h,为阴性。若血糖浓度过高,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排除的尿液中则会含较多的葡萄糖,尿糖为阳性,这类需警惕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糖尿的影响因素较多,与饮食等因素有关,如饮食性糖尿,也可能存在暂时性糖尿,如病人因注射或口服较多的葡萄糖而产生阳性反应。

3显微镜检查

该检查利用了光学原理,通过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尿液中的有型成分,包括尿细胞检查、结晶、细菌、滴虫等,为泌尿系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尿细胞检查可以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等,容易因尿PH、渗透压等产生影响。尿白细胞存在多样性,若为中性多形核,需警惕尿路感染,若淋巴细胞异常增多,需警惕慢性肾炎,若为嗜酸性细胞,需警惕前列腺炎、敏间质性肾炎等。

总体来说,尿常规检查具有无创、方便、费用低等特点,且参考价值高,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了重要支持,小检查,大作用,是一项不可小觑的临床检查。这里对尿常规检查做了简要讲解,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检查,在接到尿常规检查通知时,能够正确面对,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