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CT对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3
/ 2

放射CT对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杨勇

长沙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目的 进一步分析研讨放射CT对肺段隔离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对象主要以2022年9月-2023年10月46例病人为主,观察比对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依托随机分组法将病人均分,23例对比组病人接受X射线造影,23例践行组病人接受放射CT,探讨研究对比组与践行组46例病人漏诊率及误诊率、诊断检出率以及临床价值;结果:23例对比组接受X射线造影的病人诊断检出率以及临床价值,不及23例践行组接受放射CT的病人,而漏诊率及误诊率高于23例践行组接受放射CT的病人(P<0.05)。结论:针对肺段隔离症病人,放射CT能够大幅度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提升诊断检出率,临床诊断以及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放射CT;肺段隔离症;诊断价值

在呼吸内科领域,肺段隔离症被归类为一种先天性疾患,其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的发育异常。由于病人肺部结构不完善,极易引起呼吸道梗阻,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健康。目前,诊断肺段隔离症在临床上主要依赖于造影、MRI、X射线摄影等技术,但由于医学技术上的不同,所得的临床诊断结果并不统一。具体诊断流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主要以2022年9月-2023年10月46例病人为主,观察比对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接受X射线造影对比组23例病人19-56y,平均年龄(37.96±0.43)y;23例践行组接受放射CT的病人20-57y,平均年龄(38.07±1.11)y。对比组与践行组46例病人年龄、性别等临床数据无研究意义与任何统计学价值,P>0.05。

纳入标准:CT平扫、放 射 CT 以及X射线诊 断,符合肺段隔离症临床诊断标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中途拒绝治疗或退出。

1.2方法

对比组:使用碘普罗胺注射液为造影注射剂,按照临床影像学正确操作流程精准诊断。

践行组:在进行诊断之前,病人应采取仰卧的姿势,首先进行胸部的常规CT平扫,然后再进行放射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并确定是否存在病灶及肿瘤类型。在进行平扫时,目标区域是从肺尖部到膈顶,基于这个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双侧的肾脏。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强扫描并结合影像结果来判定肾肿瘤及肾周病变情况,从而确定手术方案。

关于放射CT的参数配置如下:其电流达220mA,层厚定为2mm,电压达120kV。在造影剂的选择上,使用碘普罗胺注射液,也称为优维显,其剂量定为100ml,最佳注射速度是3.5ml/s。完成注射后,需要对肺动脉期延迟20s和肺静脉期延迟55s的信息数据进行扫描。所有的层厚和层距都是1.25mm,以重建原始信息数据。在工作站上,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以及表面阴影显示等技术处理这些扫描数据。最后,重建血管,以便更好观察供引流静脉以及血动脉的实时状态。

1.3观察指标

探讨研究对比组与践行组46例病人漏诊率及误诊率、诊断检出率、临床价值。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统计以及归纳对所有搜索数据实施全面计算收集,用n[(%)]表述计数数据,以平均p<0.05为主要统计判断依据指标,具有现代统计学的重要研究意义。

2.结果

2.1对比组与践行组46例病人漏诊率及误诊率

见表1,23例对比组接受X射线造影的病人漏诊率8.70%及误诊率13.00%,高于23例践行组接受放射CT的病人0.00%与4.00%(P<0.05),对比组与践行组46例病人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别。

表1 对比组与践行组46例病人漏诊率及误诊率

组别

例数

误诊

漏诊

人数   比例( % )

人数

比例( % )

对比组

23

3

13. 00%

2       8.70%

践行组

23

1

4. 40%

0        0.00%

X2

/

/

6. 235

/     6. 812

P

/

/

<0. 05

/          <0. 05

2.2对比组与践行组46例病人诊断检出率

见表2,23例对比组接受X射线造影的病人诊断检出率,不及23例践行组接受放射CT的病人(P<0.05),对比组与践行组46例病人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别。

表2 对比组与践行组病人诊断检出率

组别

例数

肺叶内型

肺叶外型

实性病灶

囊性病灶

异常主动脉供血 病灶处肺气肿

对比组

23

69.60%(16/23)

30. 4%(7/23)

21. 7%(5/23)

30.40%(7/23)

82. 6%(19/23)       13.00%( 3/23)

践行组

23

82.60%(19/23)

17. 4%(4/23 )

30. 4%(7/23)

39.10%(9/23)

100.00%(23/23)      21.70%(5/23)

X2

/

5. 928

6. 404

5. 935

5. 816

6. 285                  6.382

P

/

<0. 05

<0. 05

<0. 05

<0. 05

<0. 05              <0. 05

2.3对比组与践行组46例病人临床价值

见表3,23例对比组接受X射线造影的病人临床价值,不及23例践行组接受放射CT的病人(P<0.05),对比组与践行组46例病人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别。

表3对比组与践行组病人临床价值

组别

例数

阳性( 18)

阴性(5)

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

真阳性

假阴性

假阳性

真阴性

对比组

23

15

3

3

2

83. 30%( 15 /18)

60. 00%(3 /5)

73. 90%( 17 /23)

践行组

23

17

1

5

0

94. 40%( 17 /18)

100. 00%(5 /5)

95. 60%(22 /23)

X2

/

/

/

/

/

5. 355

6. 635

6. 638

P

/

/

/

/

/

<0. 05

<0. 05

<0. 05

3.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23例对比组接受X射线造影的病人诊断检出率以及临床价值,不及23例践行组接受放射CT的病人,而漏诊率及误诊率高于23例践行组接受放射CT的病人(P<0.05)。究其原因是利用放射CT技术,可以精准判断肺组织病变与主动脉之间的致密影像,进而确定其是否为异常供血动脉,这为病变的确诊提供宝贵的线索。因此,放射CT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区域中的异常血管,并通过立体旋转技术进行全面观察。在本次研究中,异常供血动脉的检测率达100.0%,并且能够清楚展示异常的起源、路径和尺寸等信息。同时,对肺动脉内正常或变异来源分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治疗方案。传统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动脉造影术,这种方法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并且在诊断过程中无法明确显示支气管与血管附近的组织状况。总而言之,针对肺段隔离症病人,放射CT能够大幅度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提升诊断检出率,临床诊断以及应用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张细星,宋晓波.放射CT对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临床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5):909-911.

[2]张永超,张立红.CT对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8):123.

[3]薛涛.放射CT对肺段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4):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