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针刺联合傍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3
/ 2

常规针刺联合傍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1朱婷芳2侯小琦(通讯作者)

 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徐汇区     200030

摘要:目的:比对分析常规针刺联合傍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均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额外接受傍针刺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同时期的VAS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②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均较高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持续降低,但观察组同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联合傍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单一治疗。

关键词:肩周炎;常规针刺;傍针刺

0.引言

临床治疗肩周炎的主要方法包括:其一,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理疗、针灸等。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局部激素注射等,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物理治疗和理疗通过热敷、冷敷、按摩、牵拉等手段,可以促进肩关节的血液循环和恢复功能。针灸也被用于缓解疼痛和改善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其二,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肩周炎患者,手术可能是必需的。手术治疗可以包括关节镜下的清理、肩袖修复或置换等,以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本研究旨在分析常规针刺联合傍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现围绕研究过程及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从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中选取80例,以此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主诉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周围或上臂部位,可能会向颈部或手臂放射,以钝痛或刺痛为主,在夜间或运动时,痛感会加重)相关症状,肩关节出现僵硬感,运动范围明显缩小,难以完成诸如“举起手臂梳头,穿衣”等日常动作的患者;(2)具有基础医学常识,能够与本院医护人员有效交流并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

排除标准:(1)病情较为严重,已经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对中医药治疗理念有根深蒂固的偏见,拒绝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具体情况如下:

(1)观察组。纳入40例,男女比22∶18,年龄区间29~64岁,平均(46.67±3.58)岁;

(2)对照组。纳入40例,男女比21∶19,年龄区间30~65岁,平均(46.81±3.63)岁。

比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要素如下:其一,确定针刺点。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点。对于肩周炎,通常会选择如肩髃穴,肩中俞穴,足三里等穴位。其二,针刺。在清洁皮肤后,医师需要使用特殊的一次性针刺针穿刺上述穴位。针刺深度和角度取决于穴位的位置。针插入后,医生可能会进行捻针或提针、扬针等操作以增强效果。其三,针灸保持。一般来说,留针时间一般需要控制在15~30分钟之间,这个过程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捻针作业。其四,拔针作业。留针时间到后,医师需要慎重地拔出针,期间应当注意观察针刺点位是否出血,做好及时止血、消毒灭菌的准备。每48小时治疗一次,10天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额外接受傍针刺治疗,要素如下:其一,医师需要在患者的肩膀前部、肩上部等区域选择合适位置(取决于患者肩部疼痛具体区域),采用“斜刺”的方法进针,必须控制针尖方向指向直刺针针尖方向,进针深度还应与直刺针持平。其二,接通脉冲针灸治疗仪,确保直刺针和斜刺针连接相同的导线,启动设备并发射连续波,根据患者设定电流大小。其三,留置针的时间需要控制在20~30min之间,每48小时治疗一次,10天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界定

(1)按照下列标准,评估并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①痊愈。患者的肩部不适感完全消失,肩部活动完全恢复正常,范围不再受限。

②有效。患者自感肩部不适感明显降低,活动范围扩大但未完全恢复至发病前状态。

③无效。患者的肩部不适感,活动范围无任何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

总有效率计算方法:(痊愈+有效)/分组患者总数×100%。

(2)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2疗程、3疗程后,基于VAS视觉疼痛模拟评估法,对两组患者的肩部疼痛感进行评分,评分区间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痛感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s(均数+标准差)”表示;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n(%),即例数(百分比)”表示,当P<0.05时,表明比对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n)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40)

13(32.50)

26(65.00)

1(2.50)

39(97.50)

对照组(40)

8(20.00)

20(50.00)

12(30.00)

28(70.00)

x2

-

-

-

11.114

P值

-

-

-

<0.001

2.2两组患者不同时期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均较高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持续降低,但观察组同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 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VAS评分对比(±s)

组别(n)

治疗前

1疗程

2疗程

3疗程

观察组(40)

7.34±1.25

4.25±0.89

2.54±0.56

1.02±0.25

对照组(40)

7.29±1.31

5.84±1.07

4.07±0.73

2.57±0.42

t值

0.175

7.225

10.517

20.056

P值

0.862

<0.001

0.001

0.001

3.综合讨论

肩周炎是一种肩部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和疼痛。本病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冻结期、冻结期和解冻期,危害性包括:其一,减少肩关节活动范围。肩周炎会导致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炎症和纤维化,从而限制肩关节的正常运动范围[2]。其二,导致疼痛和不适。肩周炎常伴随着肩关节疼痛和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其三,影响生活质量。肩周炎会限制日常活动,如梳头、穿衣、洗澡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治疗肩周炎时,既要缓解症状,又要尽量提高患者的舒适性[3]。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时,将常规针刺与傍针刺方法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在降低患者疼痛感方面同样优于常规针刺单一治疗。该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联用的应用价值更高,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添奕,韩清,王锋,等.肩膊区刺络拔罐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冻结期: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2023,43(08):911-915.

[2]张金朋,王亚楠,李保龙,等.毫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疼痛期肩周炎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88-1293.

[3]颜承凤,孙燕,岳艳芳,等.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09):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