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单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困境与对策-以A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3
/ 3

帮扶单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困境与对策-以A村为例

黄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311

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本文探索帮扶单位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以帮扶的A村脱贫实践为例,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状,面临的困境,从产业、政策与人才方面提出对策,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并实现过渡期间二者的有效衔接,扎实有序做好乡村振兴发展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1]。驻村帮扶如何更好地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广东省某帮扶对象A村为研究对象,对其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A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提供建议参考。

一、A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状

(一)实施种养产业帮扶,推动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发展是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根本出路。帮扶单位结合A村的产业发展现状和贫困户实际,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扶贫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先后两期出资25万元,帮扶该村51户脱贫户入股淮山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产业扶贫协议书,扶持该合作社建设和发展,通过租用整合荒废闲置土地,完善基本设施,盘活荒废土地资源,分别种植了50亩蕃薯、20亩蜜植枣和70亩沙糖桔。开设该村农产品加工厂,购置蕃薯烘干设备,扩大蕃薯干加工生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购置了碾米机等设备,为村民群众提供农产品加工提供便利或优惠服务。扶持带动脱贫户发展养殖产业,创新帮扶方式,由分散养殖改为集中代养,促进帮扶产业经济稳步发展。

(二)实施基础设施帮扶,改善村容村貌。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帮扶单位始终把A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作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快乡村振兴建设的步伐,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一村一策”的思路,与镇政府、村委协力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推进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完成村道路硬底化改造工程,全村两次共安装了149盏路灯,树起崭新的路牌,大大保障和方便村民出行。加大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净化力度,全面完成卫生站、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中心。各村小组均设立公共文化广场,配备相关设施设备,这些公共场地,已经成为了村民群众闲余生活的悠闲场所、文化娱乐活动的百姓舞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广场。

    (三)实施分类精准帮扶,落实政策保障。

在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帮扶单位坚持实行分类精准帮扶,根据脱贫户与非脱贫户的发展的差异,一方面,继续在巩固脱贫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和“八有”条件安排相关资金,持续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认真落实各项衔接帮扶政策,强化教育、住房、饮水安全提升等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动态监测工作,扎实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发现的突出问题,消除致贫返贫隐患,巩固脱贫成效,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另一方面,也兼顾扶持非脱贫户,防止出现返贫情况,提升其发展能力,促使脱贫户与非脱贫户均衡协调发展,实现乡村发展成果共用共享,增强村民群众的责任心凝聚力幸福感。

二、A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困境

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A村坚决贯彻执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方针,鼓励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扶持产业发展,目前,扶贫脱贫工作取得胜利,农民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但是,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仍存在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人才短缺、乡村集体经济偏弱等问题。

(一)存在共性问题,致产业发展壮大缓慢。

产业发展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动力。通过脱贫攻坚,乡村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由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阶段乡村产业升级发展较为困难[3]。经过多年的帮扶,所帮扶的乡村具有现阶段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问题:一是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影响,当地工、农业不发达,缺少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龙头企业,导致绝大多数的农村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中就业,留守的大都是老人、小孩、残疾和患病的人,推动产业发展步履蹒跚。二是农产品缺乏深加工,仅对农产品简易加工,不能精深加工农产品转化为可商品化的产品,可供发展并可形成规模的产业极少。三是土地资源贫乏,耕田种地产量不高,产业发展缺乏有实力的企业带动,还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四是由于村在家的贫困人员缺乏劳动技能,部分边缘脱贫户、易致贫不稳定户还存在返贫风险或者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难度大等问题。

    (二)农村人才短缺,乡村发展能力不足。

村青壮年劳动人口流失严重,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村的都是老年人,村“空心化”“老龄化”导致村劳动力不足;经济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使乡村对人才缺乏吸引力。村两委干部以及各村小组组长未受过高等教育者居多,普遍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而且还有不少年轻的乡镇公务员因自身生活的诸多困难未得到解决,而对扎根乡村缺乏热情,留不住人才。

    (三)缺乏机制动力,集体经济组织能力偏弱。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不仅可以提高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和科学化经营的步伐,还能加快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乡村振兴发展[3]

集体经济偏弱的原因主要:一是思想观念较为僵化,有想法却不敢实践,畏首畏尾,组织力度不强,缺少发展集体经济懂农业又有责任感的带头人,生产经营集体经济的人才匮乏;二是缺乏政策性导向,上级部门下拨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缺乏资金引导机制,靠该村自我调研论证,资金有效利用成为棘手的问题,集体经济发展措施不到位;三是集体经济发展过度依靠帮扶,虽然经过多年帮扶,村集体经济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渐增多,但是究其原因主要仍是上级对村的帮扶力度加大,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存在过于依赖的问题。

三、A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

    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A村帮扶工作的持续推进和有效实施,化解脱贫户返贫风险隐患,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但在产业、人才、政策方面还有待提升。

(一)衔接好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物质基础[4]

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最大结合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对当地的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

一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利用乡村地域优势资源,从种植、加工、流通,构建产加销相衔接的全产业链农业发展体系。提升农产品品牌、规模、价值,拓宽销售渠道门路,激发村民群众从事农业积极性,主动性,促使种植业、养殖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相互促进,向上向好良性循环发展,做大做强当地特色产业,确保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培育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产业链延伸。制定土地、资金、人才扶持政策,支持组建产业农业合作社,让龙头企业牵头,发动农户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集体经济能力,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三是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做好技能培训、组织发动、劳务输出等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让有劳动力或虽丧失劳动力却能从事轻易简间的劳动的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灵活就业,增加收入。四是要做好产业布局,使乡村地区能够接受更多来自城市的资源要素。可与当地资源分布情况、区位优势、市场现状等多元因素相融合,以本土资源为核心整合外部引入资源,保障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在小额信贷、产业帮扶等方面,可结合产业顾问的意见,建立产业规划链条,尤其需规避急于上马及盲从跟风的现象,为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实施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五是要推动多元产业的交叉融合工作,应明确单一业态的发展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模式,所以,可引入现代化产业,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如可发展功能农业与创意农业;还可融合加工业与农业,形成农业会员制或中央厨房;也可打造康养形态农业,打造旅游、度假、饮食、文化综合模式,真正实现多业态齐头并进的新型农业发展态势,打造绿色农业发展生态圈。

(二)衔接好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脱贫攻坚工作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乡村人才。持续巩固提升帮扶人才队伍的“雁阵效应”,是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因素。大力引进和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发展帮扶产业关键靠人才。但是,当前存在难招人、难留人、难用人的情况,导致人才队伍缺乏稳定性,而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所以,只有突破这一难题,才能留住人才,继而为后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做好强有力的铺垫。为打破这一僵局,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开展管理,一是要选派熟悉产业发展、引进产业项目能力强的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发展力。二是吸纳用好新乡贤,让更多优质的资本、技术等资源向乡村聚集,带动乡村发展。三是加强乡土人才培养,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培养乡村干部,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培养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四是进一步推进定向评价并使用职称的方式,为乡村振兴人才建立晋升途径,对于重点帮扶地区,可以开展特设岗位,取消岗位最高等级、岗位总量的比例结构限制,为引进特需、急需的高质量人才铺路,破解留人难的现状。通过上述四种模式,实现了扶智与扶贫的互渗,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人才的效能。

(三)衔接好政策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支持。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实施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对帮扶地区的产业发展应具备足够的信心,事无巨细的完成产业链中的每一项内容,善于分析市场变化,做好短期效益与长期投入间的收益均衡。从主体、布局、经营、业态等方面构建发展通路,使产业结构实现由低端向中高端的突破,保障农村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共同发展。一是要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培育村党组织带头人,充分发挥驻镇帮村的组团式帮扶,认真落实驻村第一书记责任,由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总支书记负总责,协助村党支部加强党组织建设管理,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组织协调作用,把有思想、懂经营、有技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乐于奉献的能人充实村的干部队伍,为开展乡村振兴发展村集体经济做好引领工作。二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过程中,要积极响应政策申报相关项目,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并对所申请项目资金应予以正确具体地引导,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加强帮扶项目管理和监督有关要求,对所形成的资产使用实行动态实时监控,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加强日常监督和审计,进一步推进帮扶项目后续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防止资产流失,确保帮扶项目保值增值,长期良性运营、持续发挥效益。三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适当将部分集体经济收益作为奖励资金,表彰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贡献者,推行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奖惩规定,压实村委干部等参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相关人员责任,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要落实相对贫困人员。做好社会救助保障兜底工作,深度贯彻临时救助、特困人员、城乡低保人员的救助帮扶制度,尽快统筹化管理救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低保的扩围增效工作应持续跟进。核对好申请救助相对贫困家庭,认定好支出型困难家庭及低保边缘家庭,结合困难类型与程度,给与及时的社会救助与支持。五是应做好企业下乡发展政策倾斜,对于与帮扶地区开展联合发展的龙头企业做好支持工作,鼓励政策的倾斜方向应放在与农民合作且帮助农民创造出经济效益的主体倾斜。对于股份经营、订单推广等发展型合作模式给予支持,旨在帮助企业减少中间商,为农民降低发展成本,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形势下必须乘势而上,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A村立足本村实际,作出了一些积极大胆的探索,但还需继续加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度以及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落实力度,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迈上新台阶、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实效,为实现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持续发力。

参考文献:

[1]《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3/22/content_5594969.htm

[2]张月 种松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山西农经  2021年第12期

[3]王军曹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困境与关键举措 《农业

经济问题》 2022年第9期

[4]王先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理论探索》 2022.2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