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4
/ 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分析

冷树梅

六苴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云南省大姚县 675401

摘要:在当今的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和优化土地利用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创新型的农业技术,旨在实现这一目标。它通过在同一片土地上交替种植大豆和玉米,利用两种作物不同的生长特性和优势,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农作物产量的显著提升。本文将深入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期能够为种植人员提供有益的启示,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以确保该种植技术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引言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种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大豆和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营养价值。然而,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往往难以充分发挥两种作物的优势,同时也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因其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技术通过将不同作物按一定的比例和方式进行组合种植,旨在实现作物间的协同生长、资源的高效利用,并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大豆和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中,由于两者的生长习性和生态需求不同,其种植技术和管理手段更加复杂和丰富,对此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涵盖了大豆和玉米两种作物的结合种植,通过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互补效应和生态优势,可以带来诸多优势,包括但不限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产量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生产等[1]。通过优化作物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该种植技术有助于应对农业生产中的诸多挑战,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要点

2.1种植前期准备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高产的种植方式,种植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准备工作的实施能够为后续的种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首先,应当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化验,了解土壤的肥力情况以及PH值,然后进行施肥和调整土壤PH值,以确保适宜的生长条件[2]。并且,应当进行清除杂草、秸秆以及积水等杂物的工作,以便平整土地,保证种子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环境。其次,应当选用质量良好的种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如浸种、催芽等,以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萌发速度。同时,应当根据大豆玉米的需水量,确定灌溉系统的布局和设计,确保种植过程中能够及时、适量地供应水源。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准备支架、遮阳网、农膜覆盖等设施,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2种植模式选择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的种植模式通常采用“4+3”、“4+4”和“6+4”三种主要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效益而设计的,选择哪种模式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水资源情况和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选取。

2.2.1 “4+3”模式

该种植模式是指在每个种植带内轮流种植4行玉米和3行大豆,也就是玉米和大豆交错种植,形成一种互生的格局。此类种植模式将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相对错开,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还有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大豆和玉米可以有效利用光能、土壤和水分资源,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生长,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利用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2.2.2 “4+4”模式

此类种植模式是指在每个种植带内轮流种植4行玉米和4行大豆,大豆和玉米同向种植。与“4+3”模式相比,“4+4”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并且对于土壤、光照和水分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同时,由于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存在一定重叠,因此对于土壤的保护和改良也更加有利。此外,这种模式的种植布局较为整齐,管理起来相对简单,对于机械化作业也具有一定的便利性。

2.2.3 “6+4”模式

该种植模式是指在每个种植带内轮流种植6行玉米和4行大豆,玉米和大豆同向种植。相较于前两种模式,“6+4”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作物种植密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这种模式相对更加适合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的区域。通过这种种植方式,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高的产量、更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在大规模种植条件下经济效益较高的种植模式。

2.3种植行距设计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的行距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行距设计应遵循合理密植原则,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考虑作物生长需要和机械作业的便利性,以保证作物生长的良好条件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行距设计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经过科学论证和实地试验,最终确定最适合的行距方案。

大豆的行距设计通常根据具体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种植环境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大豆的标准行距在50厘米至75厘米之间,这样有助于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并保证适当的通风透光。如果采用“4+3”模式,一般大豆和玉米的行距可以相同,比如都是50厘米或者60厘米[3]。如果采用其他模式,比如“4+4”或“6+4”,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大豆的行距进行调整,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确保大豆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收获作业的顺利进行。

玉米的行距设计也需要综合考虑玉米品种、生育期、土壤肥力、水分状况等因素。一般而言,常规玉米的行距一般为60厘米至75厘米,早熟或密植品种可以适当缩小行距。对于“4+3”模式的种植,玉米和大豆的行距可以设计成一致的,有利于统一农事管理和机械作业。对于其他模式,玉米的行距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结语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模式,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收入有着积极的意义。它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结构,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在实践中,该技术已经得到了验证,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该技术,使其在更多的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戚艳琴.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3,(08):59-60+64.

[2]范云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及推广措施[J].种子科技,2023,41(18):58-60.

[3]卢燕平.我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分析[J].新疆农机化,2023,(05):39-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