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5
/ 2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程丽

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438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9月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盆底功能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差异显著。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改善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是安全可靠的护理方案,可以在临床中开展使用。

关键词:盆底康复护理;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并发症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阴道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近年来临床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由于盆底肌肉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因此会导致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发生,进而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目前临床中针对该情况,主要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治疗。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则是针对该疾病开展的较多的护理模式。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阴道分娩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中年龄27-40岁,平均(33.69±6.48)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15例。实验组中年龄26-40岁,平均(33.55±6.51)岁;初产妇37例,经产妇13例。两组产妇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产妇进行开展详细的盆底肌功能评价,及时了解患者的盆底功能。向其告知盆底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提高其对于护理的整体配合度。

实验组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妇进行耐心的教育,取得其充分的配合。在进行康复前进行体位的调整,取仰卧位。将双腿小心弯曲,嘱患者自主收缩肛门肌肉5秒钟,后自主舒张肛门肌肉5秒钟。连续进行20组为一个锻炼周期。在进行训练期间可以同时增加腹部及大腿内侧肌肉的收缩。在常规锻炼的基础上根据产妇的情况增加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将生物反馈仪肌肉电位探头置入产妇的阴道内6厘米处,采用不同强度的电流对其阴道周围肌肉进行刺激,促进其盆底肌肉力量的改善。在进行治疗前一个月内电流频率为10-30Hz,脉冲宽度为300-700μs,治疗一个月后调整频率为20-80Hz,脉冲宽度为20-300μs。连续治疗两个月,每次时间半小时。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盆底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盆底功能主要对患者干预前后的I类纤维、II类纤维的肌力及阴道最大压力进行测定评价。其中并发症发生率主要统计产妇的尿失禁、盆腔痛、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盆底功能比较

实验组盆底功能好转,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盆底功能比较(x±s)

组别

例数

(例)

I类肌纤维肌力(μV)

II类肌纤维肌力(μV)

阴道最大压力(cmH2O)

治疗前

治疗两个月

治疗前

治疗两个月

治疗前

治疗两个月

对照组

50

2.22±0.88

3.05±1.21

1.52±0.37

2.25±0.43

55.59±11.17

71.25±18.95

实验组

50

2.23±0.85

4.28±0.74

1.55±0.39

3.97±0.32

55.66±11.15

89.63±14.46

t

-

0.058

6.132

0.395

22.691

0.031

5.452

P

-

0.954

0.000

0.694

0.000

0.975

0.000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例)

尿失禁

(%)

盆腔痛

(%)

脏器脱垂

(%)

阴道膨出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50(100.00%)

5(10.00%)

5(10.00%)

3(6.00%)

1(2.00%)

14(28.00%)

实验组

50(100.00%)

2(4.00%)

2(4.00%)

1(2.00%)

0(0.00%)

5(10.00%)

χ2

-

1.383

1.383

1.042

1.010

5.263

P

-

0.240

0.240

0.307

0.315

0.022

3讨论

经阴道分娩是目前临床分娩中最常采用的一种。临床中认为由于在自然阴道分娩期间母体的子宫会发生规律性的收缩,因此胎儿在分娩期间的心肺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进而提高胎儿娩出后的整体健康水平。但是由于胎儿在分娩期间也会对产妇的阴道周围肌肉以及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挤压甚至是损伤,因此在产后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进而对产妇的产后恢复甚至是后期生活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

[2]。临床中认为采用合适的护理措施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改善。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是针对分娩后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有效护理模式之一。其能够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以及盆底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等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通过对产妇进行不同强度的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能够促进其盆底肌肉的有效收缩及舒张,进而大大提高其盆底肌肉的功能并降低由于盆底功能障碍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发生[3]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改善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是安全可靠的护理方案,可以在临床中开展使用。

参考文献

[1]潘艳珍,罗海玉,陈晴梅.以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为指导的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盆底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3):124-126.

[2]王洁.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联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22-1023+1026.

[3]黄琼,潘斯,魏红,等.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