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激趣艺术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5
/ 2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激趣艺术的策略

卞春华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   福建永安  366000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广泛运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是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基本工具。学生学好语文尤其重要,而教师是知识海洋里的一盏导航灯。“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吕叔湘这一“活”字,体现在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完美融合。教师和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局限于书本,不能拘泥于形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激趣艺术;教学策略研究;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过多的注重教学成绩,分数成了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填鸭式”、“满堂灌”成了语文课堂的授课模式,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往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就课内文章的章法结构反复推敲,使得语文阅读格式化,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得语文教学黯然失色。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笔者认为优化课堂教学,合理运用课堂激趣艺术,能有利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下面就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心得:

一、导入新颖,出奇制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好课的开启,需要有新颖独特的导入。精妙的导入激趣艺术,是上好新课的重要前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成功授课增光添彩。凡有经验的教师,大都特别注重每一堂课的开场白,或精心编导,或潜心设计,常为这精妙的三言两语,而捻断数茎须。如教读《幼时记趣》时,以学生幼时过家家、玩弹珠、捉鱼虾等游戏唤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同时学生的口头能力又得以训练,这样一堂课在美好的回忆中拉开序幕,又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素材。又如《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以学生过年的亲身经历,畅所欲言:买年货、贴春联、放鞭炮、走亲戚……各幅画面在学生头脑中一一展现,再度让学生体验春节欢乐祥和的气氛,又丰富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授《动物笑谈》时,教师利用课本中的一幅漫画插图导入: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顿时激发了兴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畅所欲言。图中,劳伦兹模仿鸭子的场景和围观者吃惊疑惑的表情,让同学们捧腹大笑。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就在笑的氛围中开启,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也激发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导入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或诗词导入,或乐曲导入,或竞赛导入,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为目的,成功开启知识的大门。总而言之,好的导入语不在多,而在精;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求知欲,三言两语,点石成金。只有导入的新颖独特,妙趣横生,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注重朗读艺术,以语言魅力感染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精妙的语言艺术会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饱含激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机智幽默的应答,往往能感染学生,激活语文课堂,引领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在教读《春》一文时,教师以“春夏秋冬”的诗词竞猜导入,在诵读环节中,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引领学生来到田野,来到草地,来到花丛,嗅着泥土的气息,花朵的芬芳,迎着和风细雨,领略一幅幅春意盎然的图景,学生仿佛置身于春的怀抱之中。又如《有的人》一文,教师时而怒斥,时而崇敬,感染着学生心潮澎湃,顿时课堂激起惊涛骇浪。正是在教师激越昂扬的朗读中,再现了鲁迅先生的伟人形象。言简意赅的文字激起学生走进诗歌,与诗歌对话,与诗人对话,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

由此可见,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少不了教师语言魅力的发挥:或是声情并茂的朗读,或是幽默风趣的解说,或是慷慨激昂的结语,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热爱语文、热爱学习。

三、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课堂形式应丰富多样,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变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为自主学习的合作探究。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由学生自编自导的课本剧,许多同学踊跃参与表演,各显其才。课前,同学们准备了许多道具,服装也是自制的。在课本剧的情境中,同学们活灵活现的表演,将人物形象演绎得栩栩如生,课堂上笑声不断。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不仅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而且提高了课文鉴赏的能力,丰富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文中,教师让学生在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歌曲中学习诗词,以音乐的美妙旋律,引领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与词人的旷达情怀。

由此可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应拘泥于教师的讲授,应努力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四、上好作文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上好作文课,培养写作兴趣,对提升写作水平至关重要。在写作课上,笔者尝试寻找学生写作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启发学生多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如写作记叙文《初中生活二三事》,教师创设情境,通过看集体活动照片,唤起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回忆。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照片定格的是精彩的瞬间,而文字才是美好生活的展现。

又如写作议论文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学会收集新闻素材,这也是议论文写作兴趣的培养。学生在收集过程中也培养了筛选信息的能力,写作课前让学生交流意见,各抒己见,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述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写作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师应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思考,以我手写我心,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逐步提升。

五、开展语文活动课,寓教于乐

语文课堂立足于课本教学的同时,更应丰富学习内容,关注生活。生活即语文,只有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才能使语文真正地为之所用。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课堂上可开展诵读课、写作课、成语接龙、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此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寓教于乐。如开展综合性探究活动,布置学生制作手抄报“我们的节日——中秋”,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版面,自己整理编辑中秋诗词文化,并于活动课上展示学生的手抄报,组织学生进行评比。这一张张的手抄报,融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睿智,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了学生中秋诗词文化的积累。

语文教学还应重视写作与说话的能力。开展“演讲稿”写作课时,先让学生观看演讲视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感受演讲者的语言魅力。青年一代的蓬勃朝气和激昂誓言,感染了每一位学生。接着布置学生写作《中考,我来了》的演讲稿,并开展演讲竞赛。学生在此活动中,不仅学习了演讲稿的写作模式,还提升了自己演讲的技能,学以致用。活动课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真正地将大语文融入生活,立足于书本,于课外拓展延伸,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无定法,教贵创新,教学相长。一位语文学者曾强调:语文教学艺术是灵活的艺术,离开了灵活,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生命。语文教学的主体对象是人,是鲜活的个体,因此任何课堂教学都不能遵循固定不变的轨迹。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需要教师课前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课堂上运用好激趣艺术,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愿每一堂45分钟的教学创新,都能化作和风细雨,以滋养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